吕 玥,李彦章
成都医学院 心理学院(成都 610500)
近年来,我国吸毒问题日益突出。数据[1]显示,18~35岁的吸毒人员占60.6%,呈低龄化特点。其中,戒毒青少年因处于特殊的年龄段,他们更需要有重新回归生活的勇气与力量。因此,心理复原力作为戒毒者面对负性事件时的“保护因子”被提出。心理复原力是指个体在经历创伤性事件后或面临逆境时依然有良好适应状况的现象[2]。较高的心理复原力可以使人更好地适应社会,在遇到挫折性事件时,不会出现难以面对的情况,并在困境中成长。
国外研究[3-4]表明,心理复原力与人格有密切相关,如心理复原力与内外向呈明显正相关,与神经质呈明显负相关。积极的人格能够促进个体心理复原力的发展,是心理复原力的重要保护性因素[5]。而积极的情绪是良好心理复原力的结果[6]。关于心理复原力与抑郁的关系,研究[7]显示,心理复原力总分及各因子和抑郁水平之间均存在明显负相关,拥有较高心理复原力的个体,抑郁水平偏低。而抑郁与人格的关系也十分密切。神经质是抑郁的易感因素[8]。
综合前人研究结果,可知心理复原力、人格、抑郁三者间确实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那么,戒毒青少年的心理复原力如何?心理复原力、人格、抑郁之间的关系到底是呈现怎样的特点?这些问题均需要进一步地探索。本研究根据前人研究假设,心理复原力可能在人格与抑郁的关系中起着调节作用。其结果为戒毒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和社会回归提供参考依据。
采取方便取样,以四川省某男、女强制戒毒所的戒毒青少年167名作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167份,回收167份,剔除未完成问卷6份,有效问卷161份,有效率96.4%。其中男69名,年龄(22.40±1.97)岁,女92名,年龄(22.10±1.98)岁。
1.2.1 研究工具 1)青少年心理复原力量表:由胡月琴等[9]编制而成,信效度良好。量表为5点计分法,共27个题目,分为5个维度:目标专注、积极认知、情绪控制、人际协助和家庭支持。量表总分越高,则心理复原力水平越好。本研究中量表及目标专注、积极认知、情绪控制、人际协助和家庭支持各维度的Cronbach′s α分别为0.817、0.640、0.739、0.678、0.682、0.674。2)简式艾森克人格问卷(EPQ-RSC)[10]:共48个题目,采用是否2级记分。除去掩饰性量表-L,还分为3个分量表: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经检测,量表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本研究中四个分量表的Cronbach′s α分别为0.757、0.766、0.613、0.728。3)抑郁自评量表(SDS)[11]。共20个题目,采用4点记分法。各条目分相加为总分,总分越高,抑郁情绪越严重。本研究中量表的Cronbach′s α为0.737。
1.2.2 调查方法 本研究征得戒毒所管理人员的同意,由调查人员到戒毒所集中施测。研究采用匿名自填式问卷,在施测前由调查人员统一阅读指导语,在施测结束后当场回收问卷。
应用SPSS 21.0、AMO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戒毒青少年心理复原力的基本情况采用描述性分析;戒毒青少年心理复原力、人格以及抑郁都为连续数据,采用积差相关进行相关分析;三方数据间具体的关系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水准α除特别说明外均设定为0.05。
戒毒青少年心理复原力总均分为(3.28±0.48)分。其维度根据得分高低依次为积极认知(3.87±0.69)分;目标专注(3.49±0.75)分;家庭支持(3.27±0.76)分;情绪控制(3.02±0.70)分和人际协助(3.00±0.77)分。戒毒青少年心理复原力总均分明显高于理论中值3。
戒毒青少年心理复原力各因素和人格各因素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明显相关,其中心理复原力中的目标专注、家庭支持、人际协助和精神质呈负相关(r=-0.21~-0.26,P< 0.01);目标专注、人际协助和内外向呈正相关(r=0.24~0.32,P<0.01);情绪控制、家庭支持、人际协助和神经质呈负相关(r=-0.20~-0.45,P<0.01)。抑郁与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呈负相关(r=-0.21~-0.42,P< 0.01)。人格中的精神质和神经质与抑郁呈正相关(r=0.16、0.36,P<0.05)(表1)。
表1 戒毒青少年心理复原力与人格、抑郁相关关系
为检验本研究的假设,本研究进一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三者的具体作用途径。模型拟合指数显示模型拟合良好:2/df=1.070,P=0.374,CFI=0.995,IFI=0.995,TLI=0.991,RMSEA=0.021。神经质、情绪控制和积极认知对抑郁有直接影响,共解释了37.8%的抑郁的方差变异量,神经质又通过情绪控制对抑郁有间接影响,解释了13.56%的抑郁的方差变异量(图1)。
图1 戒毒青少年心理复原力、人格与抑郁的结构模型
注:aP<0.001
良好的心理复原力是积极面对生活负性事件的必要因子。本研究结果显示,戒毒青少年心理复原力水平高于理论中值,说明他们有一定抗挫折的潜能。研究[12]发现,近期没有生活压力的个体更倾向于拥有较高的心理复原力,而近期遭遇极端生活压力的个体,心理复原力水平只占前者的1/3。对于戒毒青少年,戒毒期间和戒毒后重回社会的生活压力可能对其心理复原力发展有着消极影响,降低他们应对挫折和逆境的能力,使其相比普通青少年更容易产生极端情绪和行为。
本研究结果证实了前人的研究,戒毒青少年的心理复原力与其人格、抑郁确实存在密切的关系。进一步分析发现,戒毒青少年的抑郁影响路线主要有4条:人格中的神经质、心理复原力的情绪控制和积极认知两个维度直接作用抑郁,第4条是神经质通过情绪控制间接作用抑郁。以往研究[13]显示,在高创伤经历的男性犯罪青少年中,神经质可以预测心理复原力水平。神经质又称情绪性,分数越高,个体情绪越不稳定。戒毒青少年孤独、不关心他人,自身与亲人关系淡漠,家庭给予的支持少,使得其自我调适能力差,易出现不稳定的情绪。这种人格特质让他们不能理性面对压力和困境,最终出现消极情绪,甚至严重抑郁。
心理复原力能降低个体抑郁的风险,是抑郁的保护性因素[14]。本研究发现对抑郁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心理复原力中的两个维度:情绪控制和积极认知。积极认知可以通过认知情绪调节策略来改善。研究[15]表明,一般大学生面临生活压力事件间越多时,他们更倾向于运用积极设想等积极认知应对策略。相反,冰毒滥用的戒毒者倾向采用灾难化和责难他人两种不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策略[16]。所以,当戒毒青少年在面对负性事件时,更多地运动积极认知应对策略,则能有效改善情绪问题。
本研究结果对于戒毒青少年增强心理复原力、改善抑郁状况、提升社会回归能力有重要的意义。研究结果提示,可以从加强情绪控制、提升积极认知以及改善神经质人格开展干预。在戒毒过程中,不能只关注青少年的生理戒断,还可以通过个体咨询或团辅活动等手段进行心理戒断,加强戒毒青少年情绪调适能力和积极认知能力,提高心理复原力,为日后更好地回归社会打下良好基础。此结果也可为各方组织提供新的戒毒干预思路。
综上所述,本研究初步探讨了戒毒青少年心理复原力、人格和抑郁之间的关系,获得了改善戒毒青少年心理复原力和抑郁状况的干预路径,但实践中选用哪些干预方法,可以真正提高戒毒青少年情绪控制能力,还要待日后进一步探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