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对新时代青年价值观念的影响

2019-02-16 14:44高杨
文教资料 2019年34期
关键词:价值观念传统文化

高杨

摘    要: 在信息社会、互联网经济腾飞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青年人,价值观念发生怎样的变化,优秀传统文化在塑造当代青年价值观念时产生怎样的影响,成为新时代思政教育者亟待探究的问题之一。优秀传统文化是国之瑰宝,可以帮助青年人塑造健全人格,提高青年综合素养。本文探析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代青年价值观念的影响。在新时代价值观念教育过程中,应有的放矢,探索融入传统文化的更佳方式。

关键词: 传统文化    新时代青年    价值观念

传统文化是流淌在民族历史中的华夏精神,是奠定中华民族发展的基石,是国家富强的宝贵财富,新时代传统文化不能丢,更不能被青年一代遗忘,须通过教育宣传拉近青年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使青年可以继承先贤优良品行,立足新时代开拓进取。基于此,为提高青年素养,探析优秀传统文化对新时代青年价值观念的影响、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宣传现况及给予青年价值观念积极影响方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优秀传统文化对塑造新时代青年价值观念的意义

1.树立青年民族自信心。对民族、国家、政党充满自信是新时代青年可自觉忠于国家、忠于党的先决条件,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认知,内心产生认同国家发现成就的强大自信。我国传统文化形式多样、历史悠久,均是先辈智慧的凝结、创新的升华,如传统手工艺(苏绣、纺丝等)、传统戏剧(京剧、豫剧等)、传统服饰(中山装、旗袍等)、传统美食(天津狗不理包子、京八件等)……这些包罗万象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流淌爱国情怀的管道,通过了解苏绣的精巧、京剧的韵味、美食的奥秘,青年不由赞叹民族的伟大、先贤的智慧,继而树立民族自信心[1]。

2.帮助青年在承习基础上创新。创新是国家发展动力,创造能力是青年的标志。创新并非天马行空、脱离实际,相反需扎根现实,从实践中汲取养分。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经过时间淬炼、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可成为青年明古知今的创新来源。通过创新带动社会进步、国家发展,通过引导青年了解、学习、体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在涵养人格塑造品行的同时,助其实现创新目标。

3.提高青年国际文化交流及文明互鉴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曾在重要讲话中指出“文明互鉴”是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通过文明互鉴各国之间增进了解,使世界文明之园百花齐开,国际文化源远流長。在各国合作发展背景下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已然成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青年作为活跃在世界文化前沿阵地的群体应秉持“有容乃大”理念作为文明传播与引进者,通过掌握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文明互鉴能力,让世界更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在文明互鉴基础上提升我国世界文化影响力。同时通过积极引入优秀世界文化,建立世界文化融合发展体系,拓宽青年文化眼界,提高其文化鉴别能力,在打磨科学价值观的前提下开展社会实践活动[2]。

4.充实青年教育资源。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虽然在各个学科中均有所融入,但传统文化与青年价值观念深层次交融却相对欠缺,为此在引领青年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基础上输出优秀传统文化,有效充实教育资源,同时在充实教育内容基础上丰富育人形式,助推教育活动高效发展。例如,教育机构可组织青年开展国画、毛笔字、围棋、象棋等竞赛,在此基础上鼓励青年成立社团,在传统文化中感受乐趣,拓展青年教育路径,同时以竞赛为依托鼓励青年加大相关传统文化研究力度,树立传统文化自主习承意识,在青年研究探索中学习进取,教育机构需给予支持与引导,助力青年体悟国画留白的智慧,毛笔字笔锋流转的魅力,透过围棋、象棋感受人生哲学,青年价值观念受到良性影响。

二、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环境下的教育宣传重心

1.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民族血液的一部分理应流进青年心中,在新时代教育体系中传统文化占比较大,从多学科角度出发予以输出,给青年价值观念带来影响。例如,古诗文教育贯穿育人始末,引领青年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体悟爱国情怀;在“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中体悟自信洒脱;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体悟洁身自好、淡泊名利的“荷花精神”。除古诗文外,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亦是优秀传统文化构成要素之一,引领青年在“劈山救母”“彩衣娱亲”“山羊跪乳”中体悟孝道;在“夸父逐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中体悟坚持不懈;在“一诺千金”“烽火戏诸侯”中体悟诚信的可贵。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引领青年树立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年得以科学实践良性发展。

2.重视营造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氛围。良好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发展氛围是给予青年价值观念科学指引的重要依托,单纯依靠教育无法提升传统文化影响力、习承力,为此我国多渠道探索传统文化新时代意义,营造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发展氛围,将其与青年价值观念融合在一起。例如,我国鼓励通过电视节目传播传统文化,如《青春环游记》《时尚大师》《舌尖上的中国》《遇见天坛》等电视节目以青年可以接纳的方式为依托讲述传统文化,丰富优秀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增强传统文化渗透性,继而给青年价值观念带来深远影响[3]。

3.重视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经济。当前文创品牌较多,将文化与品牌关联在一起可使品牌故事更具感染力、共鸣性,其中青年作为经济活跃度较高群体容易被有别于常的文创品牌所吸引,在传统与现代碰撞下产生思维火花,转变青年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借助品牌将传统文化佩戴在身、摆在家中、拿在手中、涂在脸上,借助优秀传统文化助推经济发展,青年通过参与设计、营销、推广、消费被传统文化所影响。例如,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名人故居、革命旧址将传统文化视为吸引游客的重要资源,通过“传统文化+旅游业”的方式助推当地经济发展,通过景点介绍、印发旅游宣传册、项目体验等方式被传统文化所感染,使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重视利用传统文化进行地域建设。传统文化是地域名片,如徽派建筑、苏州园林、北京胡同等,在建筑中融合传统文化,地区建设更具特色,使青年生活与传统文化得以交融,在钢筋水泥标准化建设中用传统文化赋予社会温度,赋予时代情感,赋予青年价值观念积极影响[4]。

猜你喜欢
价值观念传统文化
新时代价值观念冲突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研究
浅谈高雅艺术对大学生的重要影响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自拍现象的亚文化传播解读
文化流动视域下的城市价值观念创新:以“深圳十大观念”的生成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