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是一切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之上。农村扶贫不仅是关于我国民生事项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是共产党心系群众百姓的集中体现。因此,笔者将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就扎根农村扶贫工作展开初步阐述,以此希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农村;扶贫;群众;百姓
新的时期面临新的挑战,扶贫脱贫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其需要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齐心打赢这场持久战,从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下面,笔者将从扶贫工作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开展扶贫工作进行分析,以此与同仁朋友共勉。
一、 扶贫工作面临的问题
通过不断地进行观察,笔者发现农村扶贫工作面临三项问题,即扶貧工作流于表面形式、没有结合本地特点进行扶贫和缺少体系化的扶贫规划。
(一) 扶贫工作流于表面形式
扶贫工作的根本不仅是解决村民的贫困生活,更重要的是从本质上改善这些村民的贫困处境。但是,有些扶贫工作仅仅是为这些农村贫困家庭送一些钱财和生活必需品,在过年过节时对他们进行一些官方的慰问,此后便对其置之不理,既没有深入调查农村贫困家庭现状,同时又没有挖掘其背后产生的原因,这就导致扶贫工作限于口号中,无法实际改善贫困农村家庭的贫穷状态。
(二) 没有结合本地特点进行扶贫
由于农村扶贫的对象不同,这就造成扶贫工作的性质和难易程度不同,同时也说明我们要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才能做好农村扶贫工作。纵观以往的扶贫经历,笔者发现有些扶贫工作过于死板化和同一化,没有结合当地的切实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扶贫。有的农村位置偏远、长年干旱;有的农村少数民族较多;有的农村则缺少强壮的劳动力等,不一样的农村地区具有差异化的特点,扶贫工作人员还需要根据本地特色、交通位置、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等层面进行针对性扶贫。
(三) 缺少体系化的扶贫规划
扶贫工作的成功离不开成熟的规划体系。如果没有前期的扶贫目标和扶贫计划,那么就不能制定周全的扶贫方案,从而也就不能有效地指导扶贫实践工作。然而,有的扶贫工作队伍没有站在高瞻远瞩的视野下看待扶贫工作,更没有与时俱进地思考当代扶贫困境,他们普遍认为扶贫是针对贫困农村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进行扶持和帮助,因此也就没有从整体角度对扶贫工作进行详细构建,这样不仅会导致工作人员在扶贫时不能解决突发性事件,还会使得扶贫工作偏离正确方向。
二、 如何开展扶贫工作
笔者在上一部分中针对扶贫工作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总结,这一部分将以此为依据就如何更好地开展扶贫工作提出解决策略,以便为农村扶贫工作提供新的思考视角。
(一) 全面落实当地农村情况
扶贫工作的首要任务是落实本地农村情况,扶贫工作人员不仅要在农村村委会的协助下考察当地的经济情况、人员情况、文化情况等事项,还要一对一地到百姓家中进行实地询问,与贫困家庭人员进行心灵上的沟通,真正地帮助他们解决面临的生活困难和问题,以此真心实意地关怀其生活。
笔者的扶贫对象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锦山镇瓦房地,笔者所在的扶贫队伍不仅走访当地的贫困家庭,与他们进行亲切的交流,发自内心地关心其实际需求,而且我们还在村委会的帮助下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由此及彼地层层勘察瓦房地的经济来源、人均收入、贫困家庭实际人数等内容,以此为高质量的扶贫工作打好扎实基础。
(二) 制定系统化的扶贫制度
各职能部门不但要统筹扶贫工作的目标、目的、内容、措施等各种事情,而且还要着眼于扶贫细节,针对扶贫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以便妥善协调扶贫工作中的各项关系。首先,相关责任单位要从扶贫对象的真实情况出发,根据他们的贫困现状和贫困原因制定完整的扶贫实施计划,以便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问题,从而保质保量地完成扶贫任务;其次,扶贫工作要根据扶贫农村特色大力发展当地经济,筹划一系列的解决手段,不但要扶贫困户,而且还要扶村庄,从而避免治标不治本的现象发生。
(三) 构建完善的扶贫监督机制
构建扶贫监督机制的目的是保障扶贫工作的公正廉明和良好秩序运作,其是建立在工作人员高尚的职业素养基础之上。所以,组建扶贫监督队伍是基础,其是扶贫工作进行合理开展的重中之重。其次,扶贫工作的监督透明化还需要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扶贫人员、村干部要敢于倾听百姓的心声,设定相应的意见集中箱,定期抽查群众百姓的建议。最后,扶贫监督机制的有效性需要强有力的政治力量,政府要加强自身的监督权力,对于扶贫工作中出现的不良现象进行严格制止和奖惩分明的管理,以此保证扶贫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
群众利益无小事,打赢扶贫脱贫攻坚战已经成为共产党的头等大事,带领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是党始终坚贞不渝的奋斗目标。我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总体安排下,农村贫困人口会逐渐减少,中国人民一定会早日实现中国梦,从而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
[1]贺雪峰.农村扶贫:扶贫困户还是扶村庄[J].农村工作通讯,2017(16).
[2]申秋.中国农村扶贫政策的历史演变和扶贫实践研究反思[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7(1):91-100.
作者简介:
于文平,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赤峰市喀喇沁旗锦山第五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