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方式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以推动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性;教学
初中的数学是数学学习承上启下的阶段,教师的积极教学可以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得到更多的收获。新时期的教学中,教师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为学生的成长做出更多的贡献。
一、 轻松活跃带动预习节奏
数学课开始之前,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对新知识进行预习,转换学生思维为高效课堂打好基础。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与有效性就会下降,阻碍了课堂的良性发展。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在旧知识的复习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因此,教师就要创新教学,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预习。首先,教师要将学生分成小组,互相研究所要学习的新知识,然后小组成员互相提问题,并一起讨论解决问题,最后教师总结出大多数学生依旧存在的问题,统一解决。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新的知识,互相讨论的过程还可以让学生学习到他人切入问题的视角,发掘其他人解决数学问题的方式,推动全班学生取长补短,完善数学思维。也为接下来教师新知识的讲解找到方向,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问题。这种课堂预习模式进行久了,学生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的预习模式就会由教师要求转变成学生自主进行,学习效率和学生学习的兴趣都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二、 课堂重引导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我国教育部门经过多次的教学改革,要求教师针对教学不断进行分析研究,把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上,数学是一门需要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的学科,教师在课堂上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遇到新的知识点首先让学生自己探究,然后教师再进行疑难解答。这种课堂模式可以让学生积极地跟随教师教学的步伐,活跃他们自己的思维,并且新的知识不是教师灌输而来的,而是学生自己研究出来的,这样,数学学习的效率才会获得大幅度提升。此外,教师进行新知识教学时要跟随时代的发展,引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进行教学,将数学中抽象的知识点更好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对于陌生的知识点获得更好的体会,进而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 增强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实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我觉得应注意以下几点:1. 情境要有明确目的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发展其思维能力。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2. 情境要有“数学味”,所谓的“数学味”,也就是不论创设什么样的教学情境,都从学科的特点出发,围绕所学的内容展开。让学生通过对教学情境的“数学化”思考,发展思维,构建新的认知结构。3. 情境要有现实意义,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和现实意义,让学生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
四、 优化课堂结构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 数学课堂教学一般有复习、引入、传授、反馈、拓展、小结、作业布置等过程,如何恰当地把各部分进行搭配与排列,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层次,充分利用课堂的时间,是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
2. 设计课堂层次时,要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引导和组织者,而学生作为社会的成员,具有人的共性,但是每个学生由于遗传因素、家庭状况和条件、人际关系、社会环境的不同,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差异,甚至很大的差异,这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分层次时必须注意紧扣教学目的与要求,重视认知过程的完整性,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年龄特征,按照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原则。但分层前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明白分层是成绩差异的分层,不是人格的分层,其目的和意义是为了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让不同成绩的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潜力,逐步缩小差距,促进班级整体优化并说明该分层模式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地做些调整,合理地进行升降,消除学生的心里不平衡状态。这样才能有利于教学更加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学有所成,学有所得,增强学习信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较好地解决统一施教与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的矛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变其自卑和落后心理,大大改善了“差生吃不了,优生吃不饱”这一现状。学生在掌握新知识时,还不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了达到堂堂课讲的清楚,学生听的明白,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应注意针对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教学阶段,做到精讲精练,以提高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消化率。它不仅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概念,而且有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理解能力,增强了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消化率。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在今后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我们要踏踏实实地研究“有效教學”,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更好,使每个学生都能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2011版)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M].
[2]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M].商务印书馆.
[3]邵荣贵.浅谈新课程下初中数学的分层教学[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8(3):44.
作者简介:
石荣祥,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州省平塘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