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蕴莉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江苏 苏州 215004)
传统的医院药学服务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保证药品供应,确保临床用药方面。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发展,破除以药养医,推进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已成为医院药学发展的方向[1],因此对医院药学工作的科学性、创新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医院药学科研越来越受到广大药学工作者的重视,同时越来越多的硕士,甚至博士加入医院药学队伍,促成了医院药学科研的不断发展。
药物代谢动力学是定量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过程(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并运用数学原理和方法阐述药物在机体内的动态规律的一门学科[2],确定药物的给药剂量和间隔时间的依据,使药物在它的作用部位达到安全有效的浓度。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知识和研究方法是真正实现个体化精准用药的核心技术。然而,由于医院药学工作的特点,对药学人员掌握药物代谢动力学知识和方法的侧重点和要求与从事基础研究的药学人员有所不同,而目前高校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教学更侧重基础教育,因此,本文从医院药学的实际需求出发,探讨高校药物代谢动力学教学内容的一些改进和拓展。
目前,大型综合性医院药学部门的工作内容正在从“以保证药品供应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变,从“以药剂为主体”向“以临床药学为主体”转变。卫医政发〔2011〕11 号《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第22条,医疗机构应当结合临床和药物治疗,开展临床药学和药学研究工作。医院药学科研的目的和意义在于服务患者和临床,解决临床药物治疗中的实际问题。此外,部分医院的药学部门负责新药I期临床试验的工作,因此,药学研究工作还涉及到创新药的首次人体耐受性试验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以及仿制药的人体生物利用度及生物等效性研究。从医院药学科研工作的服务对象来看,医院药学科研应当更侧重于临床的实际应用,需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而不是过于纵深的基础研究,避免基础研究内容与临床实践脱节。
新医疗体制改革后医院药品加成取消,使得医院药学的工作进一步被弱化,药师们在医院工作中的地位进一步下降,如何实现药师的自身价值,提高药师在医疗中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已成为整个药师群体共同面临的问题。而另一方面,新医改后,医院药师的职能必然从以往的调剂工作为主转向临床药学服务为主,这是新医疗体制改革带给医院药师的机遇[3]。在目前的医疗服务中,大部分临床医生仍然以经验用药为主,对于窄治疗窗的药物,虽然开展了治疗药物监测,药师仅仅测定血中的药物浓度,并不能提供针对患者个体的治疗方案的建议。在某些大型医院,药师通过建立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结合药物浓度,可以制定出具体的治疗方案提供给患者和临床医生,实现真正的个体化精准用药,但普及面不广,大多数医院药学部门缺乏这方面的人才和技术。因此,医院药学如果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体化用药,必须有专业的药学人员掌握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方法。
药物代谢动力学不仅深入探讨药物的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及其动态变化规律,而且其核心技术贯穿整个药物研发周期,对药物基础研究、新药研发及临床应用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是药物成药性、非临床和临床研究评价的关键路径之一。药物动力学研究在临床用药方面的应用,主要涉及到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以及群体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这些研究的开展有利于为制定更为科学以及合理的用药方案,与此同时还有利于对药物毒性反应做出更为合理而又准确的预测。在对临床给药方案进行制定时需要根据药物代谢动力学来确定药物剂量大小及其间隔时间长短等,防止由于剂量过高导致药物中毒或者是由于剂量不足而使治疗效果不显著等问题。此外,如果给药时间间隔太短,会导致药物在患者体内的蓄积;如果间隔时间太长,又会使药物在患者体内无法持续维持一个有效的血药浓度水平,并最终影响到治疗效果。
药物代谢动力学学科因其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在推动医院药学工作的发展和学科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目前医院药学部门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员普遍缺乏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知识和技术,即便是研究生对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实践技能也达不到工作的需要。目前高校药学专业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课程内容主要是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过程及机制,经典房室模型理论、非线性药动学、统计矩方法,对临床药物动力学、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结合模型、群体药代动力学软件及方法的介绍比较简单,处于基础知识层面的简单介绍。随着国内外药代动力学学科的发展,新技术新理论层出不穷,对于解决临床实际用药问题的方法和软件在课程中的介绍与实践的联系略显不足。
针对药物代谢动力学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作者认为,高校药物代谢动力学授课过程中,可以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为起点,增加实际案例分析,可以使学生更深刻的掌握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方法。
以群体药动学为例,通过实际的个体化精准用药研究案例,向学生传授完整的研究方法,包括研究方案设计、数据收集、数据整理、软件使用、模型建立到最终的模型验证和应用。但是,由于临床个体化用药的案例分析需要临床患者的实际数据,高校教师可能无法掌握临床患者的资料,因此,建议该课程授课教师可以与医院临床药师合作。此外,由于药代动力学在新药I期临床研究中是主要的研究手段,因此,高校在该课程中可以适当增加新药I期临床研究流程的介绍,授课教师以某一已上市创新药为例,将药物整个研发流程,以及涉及到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方法加以详细阐述。以实例强化学生对药物代谢动力学实践技能的认识,从而使学校教育与医院药学的实际工作需求紧密衔接。
综上所述,药物代谢动力学在医院药学学科发展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不可或缺而又无可替代,其在医院药学科研工作中的研究以及应用为临床更为安全合理的用药提供可靠的依据和保障,有利于真正提高药师在临床用药中的作用和地位。药物代谢动力学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是提高学生的药学服务能力。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临床的密切程度,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实际案例分析的导入是保证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以多渠道合作为载体的案例分析教学法应用于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理论教学中,能最大程度弥补传统教学的缺点,从而最终有助于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为新时代医院药学科研人才的培养奠定扎实的基础,提高药物临床应用的水平和药师在医疗服务中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