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初锋,苏 琼,王彦斌,石 雷
(1.西北民族大学化工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2.兰州城市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创新能力的提高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在化工行业的发展中既是如此。目前中国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能力仍然存在很大的不足。“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是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新型大学生培养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实现了生产要素的合理组合,而且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培养模式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1]。
在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在的大学毕业生早已不再像过去一样仅仅要求课程学习能力,而更需要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还必须有强大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大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管理技能。随着各高校招收学生数量在近些年逐渐增加,如何保证自己培养人才的质量和保证学生的就业率,成为各高校面临的较大问题。今天,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国家的教育投入早已无法满足高校培养高科技人才的需求。
近些年,随着学生对化学工程理论基础课程的学习质量不断提高,生产与科研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教育、科研、生产三者之间相互促进,不仅形成了良性的教育发展环境,同时也给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强大的动力,由此产生了由生产、教育和科研相结合的模式,这种新模式实现了高校、生产厂家、科研机构等多种教育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满足了不同领域对所需要人才的培养要求。 根据市场要求建立合作机制,将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与具有实践操作的工厂和科研院所联系起来,成功实现了从知识转移到消化到生产的教育形式。由于现在的大学生普遍存在理论和实践不同步,综合素质较差等问题,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成为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培养模式。
这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应用于化工应用型人才的大规模培养,既保证了学生的基本知识,同时它还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工程能力,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并将知识与工厂相结合。要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就要建立一支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工程经验,并能够全面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在新建的本科院校中,由于教学任务较为繁重且科研任务较多,导致教师对实践操作和实际生产的了解不足,通过建立产学研研合作平台,从事专业知识课程的教师可以对企业进行深入研究, 及时掌握企业发展和应用的先进技术。 随时了解不同公司对他们所需人才类型的要求。通过这种教师与企业相互交流的形式,我们可以更好地整合我们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知识,提高工程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
产学研合作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突出了实践操作的重要地位。 弥补了过去只针对课堂教育和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使学生缺乏实践能力的弊端。 这种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工程实习、课程设计、实验操作等课程,并对学生的课外实验研究和校外实践进行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供更多实验课程,如设计实验,一般实验和项目实验。鼓励学生参与到实验操作中,积极进行科学研究,提高创新意识和工程意识。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生产、教育、科研等合作项目,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
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充分发挥了高校、科研机构和生产企业在培养过程中的教学资源和环境优势。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中,高校向学生和学生提供课堂知识,在公司实践教学中获得实践经验和提升实践能力。这是一种学习和研究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模式,这样的发展方式不仅解决了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与企业需求能力脱节的问题,同时也大大缩小了大学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和环境适应能力也得以大大提高。由此可见,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发展为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和企业技术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并可以为企业和科研机构输送大量的高质量技术人才[3]。
培养创新型人才不仅要提高创新能力,还要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提高需要在创新活动过程中感受氛围,亲身体验,而实践技能的培养需要增加动手能力的培训。通过课堂获得的理论知识与具有应用视角和应用价值的实践活动的结合,提炼出具有价值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这使学生可以在理论指导下开展科学实践活动,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创造新的知识、新技术和新成果。生产、教育和科研合作的培训模式正好符合这些条件。生产,教育,科研合作办学和传统教育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目标存在明显差异。传统教育模式针对于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和知识素质的培养,而与大学教育体系相比,企业特别是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科技研究部门,立足于科技发展的前沿,更直接地面临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科技的发展,如果这种优势能够很好地补充到高校教学中,这将极大地促进高校人才的培养。
实践证明,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不能完全依靠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也必须在教学中实践。生产、教育、科研等领域的合作有利于形成全面的素质教育模式,更好的使学生适应社会发展,提高专业技能,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