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元媛,刘新玲
(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治国之要,首在用人。2018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对中央委员会成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出“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1]的要求。“信念过硬”是立身之本,“政治过硬”是为政之道,“责任过硬”是成事之基,“能力过硬”是履职之要,“作风过硬”是正气之源。这五个“过硬”相辅相成,环环相扣,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既是对高级领导干部的根本要求,也是新时代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行为准则和基本价值追求。习近平新时代好干部标准观是对我们党选拔任用高素质干部标准的继承、丰富和发展,为选人用人树立了科学的导向,为考核评价干部提供了重要遵循。
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提到全面从严治党和干部队伍建设时都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已是习近平讲话中出现的高频词。习近平总书记认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员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2]15所以,他提出:“理想信念坚定,是好干部第一位的标准,是不是好干部首先看这一条。”[2]413领导干部要带头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必须将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统一起来。没有远大理想,就会失去前进方向;没有当前的共同理想,再远大的理想也是空想。
共产主义是我们党的远大理想。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在谈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时,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97年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英勇奋斗,成千上万的烈士为了这个理想献出了宝贵生命。实现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最高理想。当前,领导干部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2018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马克思主义崇高信仰,将马克思主义与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联系起来,指出“马克思主义奠定了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3]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就能在思想认识上形成自觉,在灵魂深处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像马克思那样,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逐步完成一个个阶段性目标的历史过程。实现共产主义,就要脚踏实地,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反复提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究其实质,“中国梦”是“共同理想”在当下的表现形式。在思想价值多元化的今天,以“中国梦”这一“最大公约数”来增强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可以将全体人民团结起来,增强民族凝聚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领导干部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使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突出特点和优势,也是根本要求。领导干部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对其选拔任用时必须注重政治上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在政治上出问题,对党的危害不亚于腐败问题,有的甚至比腐败问题更严重。”[4]他在做十九大报告时也明确指出“选人用人要突出政治标准”,所以各级领导干部要时刻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对党绝对忠诚,维护党中央权威,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够政令畅通,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党绝对忠诚要害在‘绝对’两个字,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5]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对党绝对忠诚是基本要求。然而,目前一些领导干部在党不言党,对党的意识淡薄,吃共产党的饭砸共产党的锅,表面拥护中央,背地里说三道四,妄议中央大政方针,甚至发表同党中央精神相违背的言论,扰乱人们的思想,破坏党的团结统一,妨碍中央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当前我国正处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阶段,如果领导干部不能做对党绝对忠诚的榜样,如何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对党绝对忠诚,领导干部就要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对党绝对忠诚,领导干部就要对党高度信赖,坚决与“两面人”做斗争,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对党绝对忠诚,领导干部就要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对党绝对忠诚,领导干部就要高度重视个人品德修养,做到懂规矩、守纪律、知荣辱。
人心向背关系着国家的兴衰存亡。“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正所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6],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站稳政治立场,就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一是始终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共产党牢记人民至上这个根本,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各级领导干部,不论身居多高的位置,都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必须牢记党的根本宗旨,把人民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要急人民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困。能解决的难事要当成头等大事来办,不能解决的难事也要想办法有计划地解决,这样才能为实现中国梦凝聚民心民意,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爱护。三是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当选为党的总书记后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确定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奋斗目标。当前为人民群众谋的最大的利益和幸福就是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让人民有获得感。各级领导干部要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努力,一件接着一件干,一年接着一年干。
责任重于泰山。研读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来的系列重要讲话,不难发现,不论是谈及全面从严治党,还是谈及改革、军队、内政外交,他都要强调责任担当,要求党员干部要敢于较真碰硬、敢于直面困难,自觉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了责任意识的重要意义,要求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以钉钉子精神担当尽责,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
领导干部只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才能担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领导干部要弄清楚为谁而建政绩,是为自己功名利禄而创造政绩,还是为了人民的福祉而建立政绩,这是树立正确政绩观的核心问题。习总书记主政浙江时就明确指出:“树政绩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7]对领导干部来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应该有政绩,也必须追求政绩。那如何追求正确的政绩呢?他针对此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阐述。一是既要做显绩,也要做潜绩。“显绩”就是要做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潜绩”就是要做为后人做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他曾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8]的精神,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要一茬接着一茬干,不求急功近利的“显绩”,创造泽被后人的“潜绩”。二是落实才能出成绩。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再美好的蓝图勾勒千百次,不实现,只能是画饼充饥。领导干部要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讲实效、出实招、办实事,真正做到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担当就是责任,勇于担当是一种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位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9]在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区”的阶段,问题错综复杂、矛盾空前尖锐,领导干部要敢于坚持原则,敢于涉险滩,敢于向既得利益集团开炮,敢于向积存多年的痼疾开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开辟道路,决不做“太平官”和“圆滑官”。
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的干部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整体素质和领导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但与新时代党和国家伟大事业发展的要求相比,一些领导干部能力不足、本领不够的问题依然存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注重培养干部的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增强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然而,能力不是天生的,也绝非一劳永逸、一蹴而就的。习近平总书记就领导干部如何做到能力过硬提出明确要求:“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全面提高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1]
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艰巨任务,领导干部如果不加强学习,知识就会陈旧,思想就会僵化,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就会左支右绌,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只有不断学习,加快更新知识结构和扩宽视野,才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前瞻性、创造性,克服本领恐慌的问题。加强学习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以来身体力行、大力提倡的一个问题。他从正定讲到宁德,从福建讲到浙江,从上海讲到中央。他对加强领导干部学习的内容作了全面系统深刻的论述。一是领导干部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理论上的清醒是政治坚定的基础。他认为领导干部要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知道我们党是如何反复比较、历史地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指南,是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是如何历经千辛万苦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这不但能深化领导干部自身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而且能帮助其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二是领导干部要学习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历史、科技、军事、外交等方面的知识。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做好领导工作、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各种知识,提高自己的知识化、专业化水平。三是领导干部也要学习思维知识和经验。在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面前,习近平认为领导干部要“注重养成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全局思维、创新思维能力,学习历史的和现实的领导工作经验,努力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努力提高对现实和问题进行战略思考和政治决定的能力”。[10]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调研能力是领导干部整体素质和能力的一个基本功。领导干部往往是一个部门或者地方的决策者,他们在研究、思考、制定政策前,只有俯下身子去做深入细致的调研,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进而制定出符合民心民意的科学发展规划。习近平每到一个地方任职,都没有急于烧新官上任的三把火,而是深入基层去了解本地区的实际状况。在河北正定,他跑遍了所有的村,对领导干部强调要“兴起调查研究之风”,登门入户,亲自摸情况、听反映,寻求“源头活水”。在福建宁德,他到任3个月就走遍了所辖的9个县,后来又跑遍了大部分乡镇,最终形成“四下基层”这一有效措施,受到人民群众的称赞和拥护。习近平多次强调调查研究,就是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乐于调研,善于调研,不仅“身”入基层,更要“心”入基层,到问题多、困难大、矛盾集中的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单位,倾听群众心声,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做到出实招,见实效。
领导干部的作风是观察社会风气的窗口。执政党有什么样的作风,一个社会就呈现出什么样的风气,一个国家就展现出什么样的未来。党的十八来以来,为了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维护党的执政地位和权威,习近平总书记以一种壮士断腕的魄力和勇气在全国掀起反腐败斗争的浪潮,通过正风肃纪,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得到有效遏制,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解决‘四风’问题延伸开去,努力改进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努力改进学风、文风、会风,加强治本工作,使党员、干部不仅不敢沾染歪风邪气,而且不能、不想沾染歪风邪气,使党的作风全面纯洁起来。”[11]
做官先做人,做人先立德,人无德不立。“底线”是对领导干部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基本的行为操守,是衡量领导干部是否合格的下线。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古语“不患无位而患德之不修”“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来强调为官者“德”的重要性。“德”具体体现在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和生活情趣上。生活情趣非小事,领导干部的堕落变质往往是从吃喝玩乐这些小事上发展起来的,一步步堕入贪污腐化的深渊。如果领导干部生活作风不检点、生活情趣不健康,在道德上打开缺口,就很难做到清正廉洁,进而对社会风气造成负面影响。在当前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下,领导干部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和个人爱好,净化自己的朋友圈子,严格管理子女家属和身边的工作人员,提升道德境界,要把“慎独”作为一种操守和品行,切实做到时时事事心中有戒,始终坚守做人底线和从政底线。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习近平认为党的党内规矩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规则,党的规矩总的包括党章、党的纪律、国家法律、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12]作为党的领导干部,遵守党的纪律是本分,遵守国家法律是义务,绝不允许他们因为位高权重而凌驾于党纪国法之上。任何人都不得把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当儿戏、胡作非为;任何人都不得凌驾于国家法律之上、徇私枉法;任何人都不得把司法权力作为私器牟取私利、满足私欲。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党纪国法的红线不能逾越。”[13]党纪国法不能成为“橡皮泥”、“稻草人”,任何人违纪违法都要受到追究问责,否则会形成“破窗效应”。因此,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以“不犯法”的最低标准要求自己,而且要按照党规党纪的更高标准要求自己,做到“三严三实”,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坚决抵制“四风”问题。
习近平新时代好干部标准观是对我党选人用人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现实针对性,使考核评价干部有了重要遵循,对于改进党的干部工作、完善从严管理干部制度体系,防止带病提拔,匡正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和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事业观、工作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