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本文着重从数学课堂教学实际出发,探讨一些兴趣教学的方法和经验,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数学课堂;兴趣教学;刍议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学习任何东西,兴趣是很重要的。兴趣是最好的教师,那么如何培养和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 以“奇”激趣,导入新课
一出戏应有好的开头,一个优秀的乐师第一音符就应先声夺人。同样一堂课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正如人们所说的“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以“奇”激趣导入新课可以很好地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极大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课堂知识,以最佳的学习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因此,我在导入新课时做到“快”“奇”“准”。“快”就是开门见山直入课题;“奇”则是以出奇,新颖的形式导入;“准”即是引导的内容与所学的新知识有关,不能跑题。这样,让学生一开始就进入一个充满魅力、引人入胜的学习世界,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时,我用学生感兴趣的各种图形拼成的机器人导入新课。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用学生感兴趣的谜语导入新课。教学伊始,先出示谜语:“一件东西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给它脱一件,等到年底剩张皮。”学生马上被这个有趣的谜语吸引住了,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开来,并很快把谜底猜了出来,这时学生的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教师趁机引入新课,学生产生了一种进一步了解事物真相的欲望。
二、 设置悬念,引起好奇,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
悬念是一种学习心理机制,它是由学生对所学对象感到不满足和疑惑不解而产生的,对大脑皮层有强烈而持续的刺激作用。悬念的设置,能让学生产生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捕捉时机,恰当布设疑阵,以拨动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心弦,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时,先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样的数能被3整除呢?”学生马上回答:“个位是3、6、9的数能被3整除。”于是我写出23、36、19、123、429的数,再问:“这些数的个位上分别是3、6、9,请同学们用除法验证一下,看是不是都能被3整除。”通过验证,发现有的能整除,有的不能被3整除,学生感到迷惑。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新的方法是什么呢?在学生迷惑不定时出示新课,这样可有效地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促使学生重新观察,主动探寻知识规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 拓宽引伸,加强发散思维,使知识之间融会贯通
发散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时能不拘一格地从仅有的信息中尽可能扩展开去,朝着各种方向,不同范围去探索各种不同的解决途径和答案的思维方式。在过去的教学中往往重视集中思维的培养,却忽视了发散能力的训练,通过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可以有效地避免思维过于单一、思维僵化、思维定式等问题,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提升,从而把数学知识学活,提高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质量。如教学面积计算时有一道习题为:某工程队给一个体育馆铺硬塑板,用的是长20米,宽3.5米的硬塑板,共铺了30块这样的硬塑饭,那么这个体育馆占地面积是多少?(多解)
分析1:先求出每块硬塑板的占地面积,再求30块硬塑板的面积即体育馆占地面积。
解法1: 20×3.5×30
=70×30=2100(平方米)
分析2:把這30块硬塑板平放成宽20米,长是30个3.5米的长方形,求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即体育馆的面积。
解法2: 3.5×30×20
=105×20=2100(平方米)
分析3:把这30块硬塑板平放成长是30个20米、宽是3.5米的长方形,求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即体育馆的面积。
解法3: 20×30×3.5
=600×3.5=2100(平方米)
答:这个体育馆的面积有2100平方米。
评注:解法1的思路最直接,解法最佳。
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创设最佳思维的条件或环境,激发学生渴求新知识的心理需求,已达到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兴趣的目的。一道数学题,教师若能从多方位,多角度引导和鼓励学生去考虑、去解答,就可达到沟通不同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真正做到解一题知一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四、 动手操作,促进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多为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自操作,通过操作、观察、分析、获取新知,从而使学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既发展学生的思维,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是非常有益的,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又好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是手脑并用的过程,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生动具体的有效手段,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如:教学“圆锥体的体积计算”时,课前布置学生每人用硬纸壳分别做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准备适量的细沙,上课时,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分小组进行活动,亲自动手演示,演示后学生对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所盛物体的倍数关系一目了然。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以动促思,以思促言,以达到培养能力、提高质量之目的。
学生的兴趣是成功的开始,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通过多种教育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才能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简介:
伍丽梅,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三丰阁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