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核心素养是学生为了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以及自身的终身发展所具备的能力與品格。在小学阶段,正是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对小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十分必要的,以小学生自身的发展情况来选择相关的教学内容,让小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科学教学方式的应用,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
在小学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是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来进行的,基于小学生日常的道德水平以及对生活中法律方面的认知为基础,进行相关的核心素养教学设计,这样不但能满足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同时也能通过实际的教学让小学生明白世界的发展规律,有一个明确的认知。教师应该结合时代发展需求,对小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时要有理有据,深入浅出地进行教学,这样能让小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学内容。
一、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小学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对于小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它能够为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能让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地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小学生不同于其他学习阶段的学生,他的认知接受能力是比较低的,但是好奇心却是比较重的,在对其进行教育时就应当针对这一特性来进行。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所处的社会环境都只是有一个朦胧的认知,也就是说其认知阶段很大部分都是空白的,这时就需要教师对其进行积极地教育引导,在核心素养方面多用心,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教学中真正地有所发展。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开展并不是盲目的,是根据现阶段小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所决定的,不过道德与法治的专业教师却不多,很多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教学系统,在教学设计方面还存在许多的不足,这些不足就不能满足学生对于认知的要求,让道德与法治的教育的开展面临许多的困难。随着小学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道德与法治教学也要求教师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来进行教学方式的探讨,以此来提高道德与法治的教育质量。
二、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浅析
(一) 以灵活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正是处于好奇心旺盛的阶段,对任何事物都有着较强的兴趣,这些兴趣能够促进其学习效果以及智力的发展,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小学生的好奇心来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引导其对道德与法治课程产生兴趣,如此才能让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实际的观察,不难看出学生对于那门课程感兴趣其学习的动机就比较强,在此强烈的学习动机刺激下能产生积极的思维意识,这是进行积极学习的根本。学生的兴趣并不是一直都有的,一旦脱离了特定的情境就很难让其再产生强烈的兴趣,因此教师为了让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就需要设计出与之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如此更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结合道德与法治教学教材的特点,以多种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设置一定的学习障碍,让学生去分辨其中的真假,以此来激发学生对问题的交流,产生了疑问才会有想要去寻求答案的动力,并能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的正确答案。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设要紧贴实际的社会情况,不要脱离现实,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法治的内涵。教师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状态,可以通过一些视频、图片等资料来设计教学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能够更加放松地融入教学中,以这种轻松愉悦的方式来进行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可以更多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更利于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二) 善于从生活中寻找教学素材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比起其他的学科更具有灵活性,可以说它所涉及的教材内容是比较自由而灵活的。教师在进行实际的教学设计时,结合学生的学习主题,以实际生活中的不同案例来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进行,这样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对于小学生是有所了解的,对于他们喜欢什么以及所处的生活环境都是有一定的认知了解的,那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就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之相关的案例进行,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认同性。通过观察,教师发现小学生对于自身的安全意识是很薄弱的,尤其是针对陌生人方面,现在网络技术发达,很多小学生都或多或少的接触到网络,而网络带给小学生的不只是新奇还有许多不可预知的危险。小学生还不能准确地分辨出网络中哪些是安全的哪些是
危险的,教师就需要列举身边的例子来对其进行讲解,使其明白安全的重要性,对于陌生人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保护自己,这样才算是完成了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目标。
(三) 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知识来源于实践。实践对于知识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也应当注重实践教学的意义,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来开展一些有意义的实践教学活动。在实践教学中让小学生亲身去经历去感受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意义,明白知识学习的真谛。道德教育就是为了让小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三观”,教师在进行教育时从实际出发,让学生去亲身体会其中的内涵。比如讲解“尊老爱幼”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到附近的养老院或者幼儿园去看望老人或者孩子,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可以唱歌、聊天,让他们感受到不一样的感觉。在养老院里面,小学生可以与老人进行互动,在互动中了解到爷爷奶奶的生活不易,明白自己是有多幸福。只有感受到平时感受不到的,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到“尊老爱幼”并不是说说而已,也能明白什么事情是不能做的。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开展,让小学生对于社会有一个正确的认知。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是十分有益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抛弃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实际情况来对小学生开展相关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以小学生身边的实际情况作为教学素材来进行实践性的教学,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让小学生具备法治观念,以此来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对其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刘汝敏.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34(7):25-27.
[2]马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核心素养的关系[J].华夏教师,2018(19):21-22.
作者简介:柯杏美,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江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