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文教学一直以来就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谈起作文,教师虽然绞尽脑汁,但学生依然愁眉苦脸。近两年来,我以中、高年级习作教学作为切入点,就学生习作中“写什么”、“怎样写”这两个难题,在日常教学中开展生活化作文的研究,鼓励学生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素材,从课堂中学习写作方法,激发习作兴趣,提高习作水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作文;生活化;策略
目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从学生来看,一遇到作文,就感到头痛,甚至无从下手,无话可说,照抄现象还普遍存在;学生对作文兴趣不高,作文内容缺乏真情实感,从教师来看,教师批改任务繁重,教师的作文教学过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节。“作文来源于生活”,而学生恰恰写不出充满生活气息的作文。下面,我就谈一谈自己在作文生活化教学中的做法:
一、 观察生活中的真事
小学生的生活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我们地处甘肃省庄浪县的一个小镇,属于城乡接合部,我们农村有着广阔的天地,有着说不完道不尽的内容。如四季的景色、饲养的家禽、田间的庄稼、使用的家具、山中的花草树木、自然中的鸟兽鱼虫、来往的亲戚朋友……身边的人、事、景、物无处不有,学生感到“作文没有内容可写”的根本原因是学生没有认真观察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农村的优势,挖掘作文源泉。在作文训练时,要积极引导学生捕捉所看、所见、所做、所感,关键是要善于观察分析。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之人,练说练写这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
让学生明白了观察内容之后,就要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这样,学生就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来。比如:我们学校在2018年10月中旬,组织全体学生外出秋游,以寻找“秋天的足迹”为主题,我们所有老师和学生一起,利用一个下午三个半小时的时间,先登上了我们南湖镇最有名的风景名胜区——四咀山,途中同学们一边登山,一边观察山上的美丽的秋景,然后将秋天的景色一一记录下来。两个小时之后,我们下了山,又来到小镇南面的“水上公园”,观察秋天公园中的花草变成了什么颜色,观察各种树木的变化,观察游览公园的人们多不多。回到学校之后,我们让同学们写生活体验式作文,以“秋天”为主题来写,这次,同学们写的生动形象,引人入胜,《秋天的足迹》《家乡的秋天》《秋天的收获》等一篇篇优秀的作文在同学们的笔下诞生了。
二、 体验生活中的快乐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们教师要经常带领学生去参与生活,体验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成长,进而学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语文教师不能光在课堂上写一个题目,然后让同学们自己坐在教室里冥思苦想地去写,这样学生写出的作文要么不真实,要么就是没有真情实感,因为这样的作文没有融入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所以学生也就写不出真实的感情来。相反,写一件事,只有学生亲手去做过、亲自去体验过,那么他才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来。
比如,2018年的9月份,我们组织我们学校五、六年级的学生,来到学校旁边的“农家樂”园区,同学们先来到蔬菜采摘园,每个人就像来到了自己家里的菜园里一样,兴高采烈、争先恐后地采摘下了辣椒、西红柿、黄瓜、茄子等各种蔬菜。然后我们为了让学生明白“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我们又带领学生来到蔬菜种植园,让学生亲自去模仿农民伯伯种菜,同学们通过亲手去种菜,既体验了种植蔬菜的过程,又感受到了农民伯伯辛勤耕作的艰辛。回到学校,同学们根据自己种植蔬菜的经过,写下了《我帮农民伯伯种蔬菜》、《我种的蔬菜长大了》等一篇篇富有生活气息的作文。
三、 捕捉生活中的细节
生活是五彩缤纷的,随时随地都会发生各种事情。在校园里,每一堂课上有趣的教学过程,下课后同学们的嬉戏打闹,放学回家路上看到的新奇的事,只要同学们用心观察了,就可以写成一篇篇好文章。比如,我们学校举行了学生趣味运动会,有“瞎子摸象”“四人三腿跑”“找平衡”“龟兔赛跑”等,大部分同学参加了比赛,一小部分同学虽然没参加比赛,但是也在当“啦啦队”,在旁边呐喊助威,然后我们让学生写《记一次有趣的运动会》。由于学生观察比赛时仔细、认真,印象深刻,所以写起作文来也轻松自如,写出的作文也具体生动了。
在家里,每个人过的每一次生日,每一次家庭会议,每一次家庭风波,全家的每一次外出旅游,客人来访,每一次过节时的喜庆,春节时的各种活动,都是同学们写作文的好素材。只要同学们心中做好观察,并且随时随地能把看到的写下来,就一定会写成一篇富有生活气息的好作文来。比如,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我们学校都会倡导学生和家人“感恩亲人、共度中秋”,让学生在中秋节去感恩亲人,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件事,可以帮助爸爸妈妈做月饼,可以给爸爸妈妈做一次饭,可以为妈妈洗一次脚,可以为爸爸洗一次头发,也可以帮爸爸妈妈洗一次衣服。在我们的倡导和呼吁下,同学们不但主动为家人做了好事,同时也写出了一篇篇以“感恩”为主题的好作文来。有一位同学,他主动用自己积攒的零花钱,给妈妈定做了一个很大的生日蛋糕,并且和其他家人一起,为自己的妈妈过了一个生日,于是,他写下了《我为妈妈过生日》这样一篇有真情实感的好作文。
总之,从生活中积累素材,从阅读中学习方法,学生们明白了习作应该写什么,也知道了怎么写,学生从“怕写”到“愿写”、从“愿写”到“会写”、品尝到了习作的乐趣,作文再也不是师生的难题,但我们也不能否定,习作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要我们坚持不断的努力植根生活,立足课堂,就一定会让学生由“怕作文”到“盼作文”,最终达到轻松作文,享受作文。
参考文献:
[1]陈嬿竹.培养小学生习作幸福感的途径[J].基础教育研究,2017(24).
[2]李劭慧.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方法谈[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6(12).
[3]凌玲.基于校本化的小学生习作教学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6(22).
作者简介:马峥,甘肃省平凉市,甘肃省庄浪县南湖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