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模式下皖北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2019-02-15 01:49余丙炎王西涛周心懿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皖北生态旅游全域

余丙炎 王西涛 周心懿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旅游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还衍生出多元化的旅游形态。当前,传统、单一化的旅游形式以及旅游产品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游客的需求,人们需要进一步发掘和丰富不同类型的旅游产品,以迎合游客的时代需求。“宜居、宜游”的全域旅游新形态符合了现代游客对空间和心灵的向往,极大地促进了全域旅游的全面发展。

其中湿地生态旅游早在20世纪在国外就已经得到推广,而国内的湿地生态旅游起步较晚,当前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而作为湿地资源比较丰富的皖北地区,其沿淮河流域的地区有着加大规模的湿地分布,其所遗留的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存在较大的文化以及经济开发价值。然而由于当前皖北地区的湿地资源管理不善,所以其面积正逐渐减少,因此,在全域旅游新模式的带动下,开发皖北湿地生态旅游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全域旅游模式概况

全域旅游是一种新兴起的全新旅游模式,该旅游具备以下几种特征。

(一)资源观的全面化

全域旅游是将旅游景点融入到一个动态系统中的一种旅游方式,打破了传统孤立式的资源形态,将各行各业都加入到旅游中来,实现旅游资源的全面化,将景点所在的地区全部纳入到旅游中来,满足了游客对多元化旅游体验的需求。

(二)旅游产品的融合

全域旅游是旅游业与周围各行业的融合,其依托于景点所在区域的景观和人文,彰显旅游地的特有魅力,从而有效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的柔性发展,让游客在参观景点之余通过与当地居民的交流,体验另一番风味的生活和民俗,满足了游客对异域风情及空间旅游的需求。

(三)旅游服务的智能化

随着信息化和智能化时代的发展,全域旅游借助于智能移动终端为游客提供全新的服务模式,极大地满足了不同旅游的多样化需求,让旅游成为真正的放松和休闲。

(四)旅游价值观的多元化

全域旅游具有生态价值、人文价值、经济价值等多方面的社会价值,其社会价值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二、皖北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SWOT分析

(一)优势及机会

1.皖北湿地分布广泛、资源丰富

皖北地区湿地数量众多,分布也较为均匀。据统计,皖北地区共有84个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其中安徽地区所有的12处国家湿地景点中就有7个地处皖北地区,例如:比较知名的迪沟生态旅游、阜阳颍州西湖等。在对皖北现有的湿地旅游资源进行归类中发现,皖北湿地资源涵盖了不同类型的湿地形态,比如,沼泽、河流、湖泊等,这体现出了皖北地区湿地资源的丰富性。除此之外,皖北湿地生态旅游还包含以下几种资源。

首先,皖北湿地生态区伴有资源丰富的稀有鸟类、动植物等,为湿地生态旅游增添了不少色彩。

其次,皖北湿地有多元化、一体化的综合生态景区,具有综合性的全域旅游条件,为其后期的旅游开发营造了优势资源。具体类型如表1所示。

最后,皖北地区具有从石器时代的大汶文化到奴隶社会的及封建社会的各朝代的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考古价值,所以使得对历史古迹有兴趣的游客纷纷至此进行观赏,这是皖北发展湿地生态旅游的文化条件。

2.皖北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

皖北各地方政府都非常重视所在区域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建设,制定了比较健全的管理制度以保护当地湿地的开发,出台了相应的管理标准,比如,设立湿地日、划定湿地红线、人工湿地再造管理章程等,确保了皖北湿地生态环境的功能,避免了湿地性质的劣变。此外,地方政府还加强了对皖北地区交通状况的修缮,为游客的出入提供了便利。

3.皖北经济结构转型带来的契机

当前,皖北地区正面临着经济结构的转型以及产业调整,服务型经济模式规模逐渐扩大。纵观整个旅游市场,爬山类、海滨类的产品占绝大部分,湿地类、康体类的项目较少,因此,皖北地区在湿地生态旅游项目上具有一定的市场潜力。此外,第三产业经济结构的迅猛发展也为皖北湿地全域旅游开发提供了新的契机。

(二)劣势及威胁

1.缺乏自身品牌效应,知名度不高

虽然皖北地区有较多的国家级湿地公园,但是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仅有迪沟湿地公园等少数景点。除此之外,皖北的全域旅游资源没有结合自身的资源进行准确定位,无法凸显自身特色和主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品牌化的建设历程。例如:作为皖北地区的第一个5A级景区,八里河湿地景区的收入依旧仅以门票为主,区内的产品雷同化极为严重,缺乏一定的吸引力。

2.缺乏对全域湿地旅游的规模化建设

由于皖北地区整体经济水平落后,所以其在硬件方面缺少对全域旅游全面的服务保障,在软件方面由于资金的限制所以人才的匮乏和流失问题严重,这进一步限制了皖北地区湿地生态旅游的持续发展。除此之外,在皖北的湿地旅游开发中没有形成旅游资源与人文资源有效结合,无法达到一定的规模效应,所以降低了游客对全域旅游的体验感。

3.缺乏对湿地生态旅游的专业化的开发管理

当前人们在对皖北地区的湿地生态旅游进行开发过程中,由于缺乏专业化及规范化的管理,所以较多湿地及周边资源遭到破坏,比如,农业围湖造田行使湿地面积逐年减少,城镇化及工业化的推进使湿地环境遭受严重损坏,这都为皖北湿地生态化旅游的开发以及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威胁。

三、全域旅游模式下皖北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對策

(一)拓宽皖北湿地全域生态旅游产品结构,实现全域各产业互动

首先,皖北地区应对自身现有的湿地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并进行旅游产品结构的拓展和深化,比如,可以对当前比较知名的迪沟湿地等景区进行深入挖掘,在加强管理的同时,加大对生态旅游开发;其次,皖北地区应开发多样化的旅游产品,以扩宽全域生态旅游的广度,比如,加大对塌陷区人工湿地的投入力度,借助旅游实现人居扶贫,从而衍生人文类型的旅游项目;再次,皖北地区应不断延展新的旅游消费链,在借鉴国外全域湿地旅游的经验下,构建多元化的皖北全域湿地生态旅游产品体系,比如,可以充分发挥不同湿地的各自优势,通过打造休闲度假区、亲子游活动区、主题教育活动区等方式,使旅游产品结构具有多层次性;最后,皖北地区应采用全新的“旅游+”模式,实现皖北全域旅游各产品以及各行业的融合和互动,例如:可以通过某些湿地资源开发历史旅游项目、冒险旅游等,可以通过旅游+工业、旅游+农业等模式升级现有的湿地旅游项目,加强旅游业有皖北周边农业、工业以及城镇之间的联系,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独立自主的旅游基地,让游客在皖北湿地旅游中体验农家乐的归属感、生态发展的喜悦感等,从而进一步促进旅游服务功能的优化和升级。

(二)加大对皖北湿地全域旅游的软硬件建设,加强与外界的交流

一方面,在硬件方面,当地要加大对皖北湿地生态旅游基地的服务设施建设。皖北各地政府要不断加大对湿地旅游基地配套设施的投入,在道路方面增强游客出入的通过性,加强皖北各地区之间道路的衔接性以及海运、陆运及空运之间的对接功能,从而有效加强景区与外界的交流和互动,提高景区对外开发的能力和水平。除此之外,还要加大对景区餐饮、住宿等相关设施的建设,为皖北湿地景区的游客提供便利的服务保障。另一方面,在软件方面,当地要提高皖北湿地生态旅游基地的人才综合素质。如通过规范入行标准,提高从业资格等方式,加快对皖北湿地旅游开发人才队伍的建设;有效改善传统粗放式的管理现状,通过加大投入、提高福利待遇的方式做好外引内培,提高旅游基地从业人员的综合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从而使皖北湿地生态旅游的服务人员不仅具备专业的旅游、文化、历史等知识,而且还具有一定的旅游实践技能,从而为旅游地塑造良好的服务形象,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

(三)加大皖北湿地全域生态旅游的品牌宣传,创新推广互动空间

皖北湿地生态旅游在推广的过程中,要做到从全局出发,注重特色宣传,区别同类旅游产品的定位,做好自身旅游产品的创新。首先,打造皖北湿地全域精品旅游项目,做到产品及服务的宣传。单一化的湿地旅游缺乏一定的竞争力,所以当地可以对宿州大五柳湿地、蚌埠三汉河湿地等区域性的湿地资源进行合理的串联,打造具有一定特色和品牌的生态旅游产品,采用“捆绑”宣传的方式提高市场竞争力。其次,当地要加强对皖北湿地全域旅游纪念品的制作,通过精致化、收藏性纪念品的制作,以纪念品为突破口,增强皖北旅游的对外宣传,打造属于皖北湿地旅游特有的新名片。最后,借助于当前信息化、全媒体时代的发展,加强对皖北湿地全域生态旅游的互联网推广。比如,借助微信公众号、手机APP以及网络小视频等形式,在民众之间进行渗透和传播,另外,还可以借助网络手段实现旅游地与民众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实现对游客的跟踪调查、游客的评价和反馈以及民众的需求咨询等功能,从而更宽泛地了解市场需求以及自身存在的问题,做到及时调整和优化,进而不断创新旅游内容以迎合游客的新要求,实现皖北湿地全域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化发展。

(作者单位:1.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公共课教学部;2.安徽工商职业学院旅游學院;3.安徽工商职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猜你喜欢
皖北生态旅游全域
生态旅游之利弊
生态旅游的不同类型
生态旅游
摄影·美好安徽
皖北“民间艺术之乡”生态化发展机制
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谋全域 图四时 大连金普新区的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发展
皖北区域社会保障服务水平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