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青
图/本刊记者 梁辰
北京朝阳公园东南角郡王府,我在这里见到了董斌。
董斌是中外企业家联合会联合创始人,曾在北京城建、博鳌亚洲论坛秘书处、首创集团担任要职,也有在国家外汇管理局工作的经历。中外企业家联合会是一个汇聚了全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政商领袖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董斌主导了多届中欧、中非、中澳企业家峰会,为中国企业家走向世界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也在欧洲、大洋洲和非洲等地留下了中国企业和企业家的国际影响力。
法国前总理、法国总统中国事务代表让·皮埃尔·拉法兰,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博鳌论坛前秘书长龙永图,澳大利亚前总理约翰·霍华德,英国前首相、联合国教育特使戈登·布朗,信德集团行政主席及董事总经理何超琼,华彬集团创始人及董事长严彬,福耀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曹德旺,摩洛哥外贸银行创始人奥斯曼·本杰隆等世界知名的政商人士均是中外企业家联合会重要成员。
过去的2018年对于董斌而言是忙碌而丰收的一年。在中国政府倡导的“一带一路”宏大时代背景下,董斌在中外企业家联合会的平台上为中国企业家走向世界搭起了桥梁。
2018年6月,第八届中欧企业峰会在法国巴黎及瑞士安德瑪特举行,来自中国和欧洲各国的五百多位政商界人士参加了峰会。这次峰会的主要议题是中欧企业家如何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优势互补,加快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和金融创新。
对于举办峰会的主旨和初衷,董斌的心中一直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中国企业家的形象和魅力,在中国与世界各地进行商务合作的同时,又能传递中国的企业家精神、中国的企业家文化,也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寻找路径和解决方案。董斌对于“峰会”的界定是,这是一个高端、高效、国际化的企业家交流平台,目的是让中欧企业家能面对面交谈,共诉需求,加深了解,互相学习。
在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的长周期中,中国企业和企业家获得了高倍数的快速增长。中国企业为此积淀的经验和技术优势如何决胜未来、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实现新的增长是董斌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因为有长期主导国际化项目的经验,董斌思考问题的角度更开放,也更有前瞻性,他认为中国企业和企业家也需要吸取世界上的先进经验,求同存异,“欧洲用了几百年的时间才完成了原始积累”,在两地差异化发展过程中,中国企业与欧洲企业难免产生不少分歧。
而在中国企业面临集体转型的节点上,如何在分歧中寻找共识,又如何转化成本地化的生产力?董斌常跟中国的企业家们分享,他的观点也逐渐成为中国企业家群体的共识,“欧洲企业的发展经验正是中国企业值得学习的模板”,许多中方企业缺乏长期战略目标,比较容易改变目标,发现哪个行业赚钱就做什么,“这种心态,让欧洲人对中国资本又爱又怕,想要消除这种隔阂,中国企业就应当学会了解欧洲的本土文化和生态文明。”
在董斌看来,中国企业走向世界不是单一的企业业务走出去,而应该是包含文化、价值观、理念在内的全方位的国际化。董斌也意识到,中国几十年来粗放式地迅速增长,导致许多企业在业务增长方面有些急功近利,而欧洲等区域的企业更多是在一个长远战略目标下一点一滴发展的。通过对欧洲文化和价值观的了解,也能够更好地理解欧洲企业的管理制度,学习成熟的国际化管理知识和经验,比如绩效管理和职业经理人制度等,由此为中国企业深耕国际化提供依据和范本。
董斌连续多年组队、带领中国企业走上国际舞台。他深刻理解中国企业在新形势下国际化的迫切感和经营之困。中国企业也迎来了发展的好机遇。董斌认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企业将迎来全新的发展,中欧、中非之间的优势互补将更加明显。比如,中国资本正在寻求进军海外的渠道和机会,而欧洲中小企业也正处于资金短缺的阶段,同时中国企业恰恰缺少欧洲企业具备的技术和创新优势。董斌要在中间架起一座桥梁,增加双方的文化认同感,进而在尊重规则和市场趋势的前提下双方实现共赢。
董斌重视文化的力量。他认为只有双方意识到和认可对方文化的准则和精髓,才有可能实现更加深入而长久的商务交流。“只有接受了中国文化,海外市场才会接受来自中国的产品质量以及服务等。”“一带一路”在区域概念的基础上加入了“文化”元素,是中国文化集体走出去最佳的载体。董斌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和兴奋,认为这是中国企业和企业家面临的最好时机。
2018年9月,董斌带领中国企业家参加中澳企业家峰会。他们在澳大利亚悉尼以及墨尔本就中澳基础设施建设、农业食品和医疗大健康三大方面进行了5天的深度研讨、企业参访。
澳大利亚前总理、中外企业家联合会联合主席约翰·霍华德,前澳大利亚贸易和投资部长、罗伯农业基金创始人安德鲁·罗伯,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首席执行官Dominic Stevens,澳交所主席Rick Holliday-Smith,澳大利亚墨尔本市长莎莉·卡普等在现场为中国企业家做了深度而充分的分享。
在这次峰会上,董斌代表中国企业家表达了对澳洲市场的期待,并且从经济、环境、区域优势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判断。他认为中国企业和企业家想在国际市场上扎下根,首先观念和意识要落地。为此,为期5天的中澳企业家峰会,每天都安排了高质量的澳洲企业参访。其中有澳大利亚第二大上市公司,也有全世界产能最高的婴儿鱼肝油生产商,还有基础设施建设龙头企业和高科技医疗企业。中国企业家在一次次的交流碰撞中打开视野,寻找合作机会。
董斌总是不遗余力地去完成每一个峰会。他就像攀登一个又一个越来越高的山峰一样。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2018年12月2日,中摩建交60周年,董斌又组织了第三届中非企业家峰会,中国企业家齐聚摩洛哥。董斌的发起获得了摩洛哥王国政府、中非发展基金的大力支持。
董斌视中非企业家峰会为中外企业家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践行平台。中非产能合作、中国及泛非金融投资、工业制造和医疗健康等板块将是“一带一路”带来的机遇着力点。
作为架起中外企业家之间桥梁的人,董斌更在意双方的意识和合作能走多远,能有多深。他要为中外企业家带来一些实实在在的改变。这些改变在过去的积累上能在未来发挥强大的势能。
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国企业和企业家在国际舞台上的主观能动性和主导作用,董斌把国际舞台的关注和影响力帶到了中国。
2018年10月20日,中外企业家光谷峰会在武汉召开。全球政商界人士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下来到武汉,共同探讨中国企业国际化转型升级之路。龙永图、澳大利亚前贸易及投资部部长安德鲁·罗伯等全球知名政要、专家学者、世界500强及全球知名企业CEO,对武汉光谷的产业转型升级建言献策,也为光谷经济提质增效、绿色发展提供国际模板的经验。
在这些智慧碰撞的国际化峰会舞台上,董斌总是最低调的那一个。他希望用自己的力量让中国企业家发光,也让国际经验在中国落地。他常常想起师长对自己的教诲,提醒自己时刻要保持开放、乐享的心态。
在同事们眼中,董斌是一个有远大目标和理想的领导者。他的身上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董斌在青年时期就是一个很好的社会活动家,他在大学期间积极参加天津市学生联合会和校学生会工作。他主编过的一份报纸《天津学生报》,让他有机会广泛参与社会调研、社会实践,这给了他很好的社会体验和人生阅历,让他知道一个人真正的成长不仅是学识上的增长,还需要在品格、思维上形成自己判断问题、看待世界的独特角度和方法。他的父亲常常教导他,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工作习惯;要尊崇中华传统美德,注重个人修养和自身素质的提高。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热心公益慈善事业的同时,董斌也想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更多人。他曾在《天津青年报》上发表长篇连载《孔繁森同志故乡行》,在当时的大学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让他看到了榜样的力量。
董斌与澳大利亚前总理、中外企业家联合会联合主席约翰·霍华德参加2018年中澳企业家峰会 图/受访者提供
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董斌一直坚持在工作中学习,在加强业务学习和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要求自己理论联系实际,把书本上的知识或信息转化为现实工作生活中的能力。他对新知识有高度敏感性,喜欢在工作中发挥创造性,善于运用新工具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筹办北京奥运会期间,作为北京城建集团国际部的主要负责人之一,董斌担任了北京奥运临时设施项目管委会主席。他借鉴西方筹办奥运和其他大型活动的经验,推动了中国首次大规模应用临时设施这一建筑形式。
当时的董斌就具有国际化战略眼光。按照董斌的规划,永久场馆的建设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而建成之后却有可能难以得到有效利用,并且还需要持续投入资金进行日常维护。董斌注意到,亚特兰大、悉尼和雅典等奥运会主办城市在场馆建设上,坚持了能用临时设施就不建永久场馆的原则,建立了大量临时设施,从而既满足了赛事需要,又节约了办会成本。而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掌握核心知识,提高稀缺资源的利用率。
为此,北京城建当时选择与荷兰德博国际公司合作,共建奥运临时设施项目。荷兰德博国际公司成立于1924年,是全球最大的临时设施服务商,是慕尼黑世界杯、多哈亚运会所有临时设施的总承包商,承办了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之后的所有夏季、冬季奥运会临时设施服务。
在双方合作共建的过程中,董斌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关键性作用。除了高效管理好项目组的现场人员,董斌还在合作中更加了解国际公司的运营体系和管理模式,对国际化企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借助荷兰德博国际公司的国际影响力,北京城建开始构建庞大的海外营销网络,积极探索海外项目管理经验。北京城建积极组织中国工人带着中国建材走向海外,在世界临时设施服务领域寻找突破。董斌先把中国的建材和建筑工人推向国际,同时,北京城建也建立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北京奥运建筑专业供应商数据,这是国际合作伙伴非常看重的稀缺资源。
董斌在工作中的创造绝不机械,而是举一反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让董斌一路得到了赏识,而他的能力也得到了质的飞跃。此后,董斌还在博鳌亚洲论坛秘书处担任要职。
2013年10月,时任首创集团董事长刘晓光和时任首创集团总经理王灏,正在推动首创集团法国夏都湖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董斌被调入首创集团。在这以后的三年多时间,对他的人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在无数次的会议、出差中近距离观察刘晓光的为人处事、工作作风,他意识到,作为事业的领导者真正重要的是胸怀、格局和责任意识。刘晓光几十年如一日处在紧张而忙碌的工作中,每天他的秘书都会把他当天的日程安排表打印出来,密密麻麻的一张纸,每时每刻董斌都可能看到刘晓光在开会、工作、听汇报。
受到刘晓光的影响,董斌在工作中形成了更高维度的发展观念。他为人厚道,得到了各级同事的认可,因为在工作中他的第一原则是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处处以大局为重,强调团队精神。
“中国的企业家不容易,大家要抱团走出去,还要相互学习。”刘晓光曾对董斌这样说。这让董斌意识到中国企业家要重视不断学习的能力,也要有很强的民族赤诚、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2015年11月底,首届中非企业家峰会举办时,巴黎恐怖袭击造成了132人死亡,而去摩洛哥必须在巴黎转机。中非峰会组委会打算延期举办峰会,但这个决定令摩洛哥政府很为难,因为他们已经提前邀请好非洲政要和企业家。刘晓光了解情况后对组委会的同事们说,“这次峰会不确定因素很多,大家都是第一次去摩洛哥,但是既然答应了摩洛哥政府,人家也认真组织了,不去不好,毕竟代表咱们中国企业家的信用。”为此,刘晓光亲自带队参加了首届中非企业家峰会。这为中国和摩洛哥的友好交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年,摩洛哥国王访华时宣布,2016年6月1日起,对中国公民赴摩洛哥旅游予以免签证待遇,并且成立了总额为20亿美元的政府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到摩洛哥投资的中国企业。
看到刘晓光身上信仰和精神的力量,董斌開始下决心致力于为中国企业走出去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中外企业家峰会应运而生。龙永图、刘晓光等都是峰会的重要发起人。董斌从龙永图和刘晓光身上看到了相同的力量,那就是勇于担当的情怀。龙永图在各届峰会上分享自己的观点,为中国企业的发展摇旗呐喊,也让国际市场更多地了解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战略,为国际间合作拓宽开放的大门。刘晓光则甘愿做好服务、后勤、召集工作。他们的情怀影响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家,大家达成共识,推动中国企业家走出去。提高中国企业家的国际化水平是一件大好事,也是一件需要长时间投入情感和智慧的事。
接过中外企业家峰会的接力棒后,董斌深感责任重大。2016年6月,第七届中欧企业家峰会闭幕后的两天里,董斌得知驻法国大使吴建民出车祸去世的消息,他的内心感到一阵阵痛。2015年,董斌代表峰会组委会邀请吴建民担任峰会联席主席,吴建民欣然同意,表示要为中外经贸交流再做些事情,帮助企业家们做些实事。
吴建民和中欧企业家峰会的企业家一起,在巴黎、伦敦实地走访欧洲企业,跟当地政商代表深聊。在大家眼中,他是一位充满智慧的慈祥的老人,会详细解答国内外企业家提出的任何问题。有一次董斌还专程陪吴建民一起到兰州,为峰会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战略进行深度解析。他擅长把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利好因素融入企业发展的战略中去。
吴建民被龙永图称为入世谈判的“政委”。他从不纠缠谈判的细节,而是从全局的、战略的高度分析形势。由于他的讲话又很有说服力,所以大家都非常愿意接受他的意见。董斌从吴建民身上学到了亲和力和沟通力发挥到极致所能产生的影响力。
更多时候,董斌把从龙永图、刘晓光、吴建民等人身上学到的精神,通过自己的言行影响更多的中国企业家。在国际舞台上,中国企业家的形象会越来越全面、立体和丰满,他们也能获得更优质的合作与机会,最重要的是,中国企业家群体也将越来越有国际化视野,能站在更高的角度和更长的周期,去寻找国家政策中的时代机遇。
董斌总是那么谦逊、低调。他务实地把每次峰会的每一个细节都打磨到位,把每一个环节都执行到完美。但他同时又要抬头看路,用智慧和汗水去架起中国企业家和世界的桥梁。
董斌常常对参加峰会的企业家说,薪火相传,不忘初心。在他的潜意识里,只有这份责任心才能让中国企业在国际成本、价值链条上实现良性循坏。也只有这样,才能让那些为峰会付出过的生命显现出泽被苍生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