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质量发展,加快园区转型升级奋力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2019-02-15 05:21合肥高新区管委会
安徽科技 2019年1期
关键词:合肥高新区人才

文/合肥高新区管委会

合肥高新区在科技部和安徽省科技厅的关心和指导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牢牢把握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全面落实安徽省委省政府推进“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建设的战略部署,在合肥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高位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区、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聚焦高质量发展,加快园区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经济。

作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首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战略支点和合肥建设“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主要载体,经过27年的奋力建设,合肥高新区在168家国家高新区排名中稳居第一方阵。2018年4月,合肥高新区被科技部火炬中心纳入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序列,跻身参与全球科技竞争的国家队。近日,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2018年度国家高新区评价结果,在全国157个高新区(156个国家高新区和苏州工业园)中,合肥高新区综合排名全国第8位,比2017年上升1位。评价结果显示:合肥高新区综合排名较上年度有所提升,园区在创新成果产出、政府财政科技投入、技术服务出口、国际人才集聚、企业上市融资、企业技术交易与合作等方面表现突出。

一、合肥高新区发展的主要成效

合肥高新区以现代制造业为基础,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导向,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以重大项目为抓手,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了科大讯飞、科大国盾、四创电子、华米科技、阳光电源、科大国创、安科生物等领军企业,形成了人工智能、公共安全、新能源、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等高端产业集群。

——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量子通信、IC、AI、语音软件、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连续3年保持20%以上增长,对工业增加值贡献率40%以上;现代服务业发展迅猛,高技术服务业营收年均增长超40%;基地集聚成效显著,智能语音、集成电路、生物医药3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共签约项目196个,协议投资超千亿元。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52家,上市公司22家,占全省1/5、全市1/2;双创工作获国务院通报表彰;专利申请、授权总量连续3年领跑全省,万人有效发明专利313件,是国家高新区平均数的2倍;国家级研发机构、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数全省第一,R&D占GDP比重7.9%,是全国水平的3倍。2016年4月习总书记视察合肥的79项创新产品,68项来自合肥高新区企业。

——转型升级稳步推进。针对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应对新需求,加快运营模式创新。瞄准IC产业需要,设立半导体投资服务局;针对企业上市需求,成立全国开发区首家推进企业上市办公室;深化“放管服”改革,率先在全省发出首张“一次不跑”营业执照。目前,全区市场主体3万余家、中小型科技企业超2.2万家,近3年保持40%以上爆发式增长。

——科教资源集聚丰富。合肥高新区现有中科大高新园区和中科大先研院、中科院创新院等重大协同创新平台,建有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类脑智能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研发平台,建成省级以上技术(工程)研究中心169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人才127人。区内建有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合肥创新平台。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集聚基金150余支,总规模超1600亿元,提供天使投资、省青年创业引导资金、创新贷、助保贷、上市融资等全方位、全周期的投融资服务。

二、推动合肥高新区建设的主要工作举措

一是高端引领,打造源头创新策源地。构建“源头创新—技术开发—成果转化—新兴产业”全链条式创新体系。以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区为依托,加快推进量子国家实验室、中科大新校区、离子医学中心等重大基础创新平台建设。目前,离子医学中心国内首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质子治疗样机研制成功;天地一体化网络合肥中心加快推进;合肥先进光源项目顺利预研;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正式入驻合肥高新区,并联合微软公司共建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科研教育平台。

二是协同推进,构建产业创新大平台。实施名校名所名企合作战略,推动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组建了中科大先研院、中科院创新院等一批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体制机制创新打破科技成果转化藩篱,构建长期系统化的政产学研合作体系。中科大先研院、中科院创新院等30多家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近3年产业化项目呈井喷之势,累计孵化创办企业600余家、注册资本约20亿元。依托龙头企业搭建产业创新平台,中电科38所组建的合肥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孵化出国内首台太赫兹安防领域领军企业,并获批央企改革创新试点。科大讯飞组建全球首个开放的智能交互技术服务平台“讯飞开放平台”,帮助创业者零成本开展AI创新创业,平台经济成效初显。

三是集群发展,壮大产业基地新动能。围绕新产业生态建设,补短板,强配套,壮大集群规模优势。依托科大讯飞、赛为智能等机器人领军企业,引进了包括库卡工业工程应用中心在内的机器人企业100多家,年产值50多亿元,初步形成以工业机器人为支撑、服务机器人为优势、特种机器人为特色的机器人产业体系。依托生物医药基地和大数据产业集群,推进生物医药与大数据产业融合,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中部区域中心建设扎实推进,重点跟踪医疗健康及大数据项目54个,总投资约264亿元。

四是持续升级,健全双创载体“全链条”。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创业社区”的全程双创载体链条,对接国内外双创资源,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双创主体提供空间载体。目前已累计建成众创空间37家(国家级12家),孵化器19家(国家级9家),加速器8家,孵化面积3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3200余家。在全国率先建设混合所有制孵化器,与科大讯飞合作建设“中国声谷·粒子空间”,目前已孵化100余家双创企业及团队,涌现出声讯信息等一批优质企业。

五是全维覆盖,畅通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通道。围绕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一方面,自主设立和参股设立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等各类产业基金23支,总规模520亿元,投资高新区企业167家,投资金额40亿元;另一方面,引进各类社会产业基金110多支,管理基金规模达1780亿元。引进风投、担保等各类金融、类金融机构100多家,银行、证券等中介服务机构60余家,服务园区近万家中小企业,形成了科技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六是人才汇聚,打造高端人才集聚创业高地。构建人才基地+人才基金模式。建设合肥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国家侨梦苑、中德国际创新园等人才集聚区,与德国阿德勒斯霍夫科技园缔结友好合作园区,在更高水平上开展国际合作和科技创新合作,吸引海外华人华侨以及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业。建设高端人才服务平台,建成合肥国际人才城,建设可拎包入住、配套完善的人才公寓,中加国际学校、安医国际医院、砂之船奥莱等高端配套完备,集聚一大批国际化创新创业人才。设立高新区人才基金,对处于种子期、初创期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项目给予专项政策性股权融资支持。一座国际化、森林化、花园化、低碳化的高科技园区越来越受到高端人才的青睐。

三、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三十而立,合肥高新区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聚焦新经济,围绕人工智能、生命健康、量子信息、大数据、信息安全、新能源等领域,进一步融合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一是抢占全球产业竞争制高点。以建设国家医疗健康大数据中部中心为抓手,加快精准医疗、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等产业发展,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健康智谷”;依托“中国声谷”建设,加快推进类脑智能国家工程实验室、科大讯飞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合肥大数据研究院等重点项目,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先行区;依托公共安全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加快新华三、中新网安、国盾量子等企业发展,围绕信息安全、数字经济等,打造“中国安全谷”。

二是提升全链条自主创新能力。紧抓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区建设契机,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加强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构建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实施双创升级行动,探索创新创业新机制、新模式、新文化,营造涌现爆发式成长的创新创业生态,培育一批引领创新发展的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等高成长企业群落。

三是推动基金与产业深度融合。继续在政策引导、载体建设、人员配备等方面加大投入,引导投资机构、金融机构、龙头企业等组建股权投资基金,支持产业集聚发展。依托“合创汇”平台,组建企业融资需求和基金企业投资需求两个数据平台,形成企业融资需求大数据,提高直接融资效率。

四是加快园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学习借鉴深圳前海等地做法,开展省级法定机构改革试点建设,破解高新区发展瓶颈;积极争取自创区、自贸区、国家新区核心片区三区叠加,提升发展优势和功能定位;发挥创新发展核功效,形成对全省辐射带动的作用。

进入新时代,合肥高新区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高新区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守“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立区宗旨,承载国家使命,参与全球竞争,重点实施“创新驱动,产业引领,开放发展,产城融合”四大战略,倾力打造合肥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核心承载区,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聚力营造创新创业生态,把高新区建设成为创新驱动示范区、大众创业引领区、产城融合样板区、开放发展先行区、中部崛起增长极,力争到2035年,综合实力进入全球高科技园区前列,成为全球创新创业网络核心枢纽、全球原创科技和产业的重要策源地,成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力量之一,实现“财富高新、和谐高新、美丽高新”的美好愿景。

猜你喜欢
合肥高新区人才
合肥的春节
人才云
合肥的春节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遂宁高新区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高新区:全国“双创”示范生
合肥公共自行车3年内投8万辆 总投资5.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