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克菲
天津市南开医院 (天津 300100)
近年来,随着手术微创理念的发展,腹腔镜以其可缩小患者伤口、减少出血量及改善预后等优势得以广泛运用[1]。腹腔镜手术是利用二氧化碳气体形成的人工气腹建立手术空间、扩大手术术野,进而观察患者病变形态、部位及周围脏器,以促进手术有序顺利地进行。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可有效保证患者手术效果,并降低手术风险[2]。在患者围手术期间给予手术室护理路径干预,可最大程度控制围手术期的相关安全隐患问题,全面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3]。本研究探讨手术室护理路径在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40~70岁,平均(52.58±6.44)岁;手术类型:胆囊手术13例,胃部手术17例,脾脏手术12例。观察组男26例,女16例;年龄42~75岁,平均(53.88±7.03)岁;手术类型:胆囊手术15例,胃部手术12例,脾脏手术1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如术前常规检查、手术注意事项讲解等。
观察组采用手术室护理路径干预。(1)术前护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协助其办理相关手续,并结合患者病情及手术特点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讲解手术操作流程、注意事项、护理必要性等内容;叮嘱其术前12 h禁食,术前4 h禁水,保证术前睡眠质量,必要时可给予镇静类药物来解决患者睡眠问题;告知患者手术所需仪器、设备、相关器械的使用情况等。(2)术中护理: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需协助其上床并合理摆放手术体位,调整衬垫;准备好相关消毒物品,详细检查腹腔镜器械的齿、钳端、轴关节处、各零配件及内镜性能等,并结合术中需求调节光源;在进入患者腹腔时,需将气腹机压力值调节并控制在12~15 mmHg;此外,还需配合主治医师有序递上电源线、光源线、电子镜、气腹管吸引器、2把巾钳等。(3)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协助患者维持去枕平卧位6 h,同时固定好其引流管,10 h后拔出导尿管;结合患者临床特征及身体反应来明确其静脉补液需求,合理调节静脉输液速度,并叮嘱患者及其家属不可自主调节;患者术后8 h,可摄入适量营养液或流食来补充身体所需能量,次日可结合其实际情况进食,并禁止食用辛辣刺激类食物,且鼓励患者积极进行局部锻炼;护理人员需结合患者自述体位舒适度来协助其调整体位,患者常因二氧化碳气腹刺激导致横膈出现不适感,疼痛耐受程度差的患者还会自述肩部疼痛感显著,此时可指导其选择头低臀高位,以引导其腹腔气体上升至盆底位置,进而减少气体对其横膈的刺激反应,缓解其疼痛感;落实患者引流袋、引流管的更换和清洗工作,并密切观察其切口愈合进度以便及时更换敷料,同时按时协助患者翻身以免形成褥疮;出院时,需详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相关术后注意事项和药物服用方法,并叮嘱其按时复查。
(1)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满意度表格进行护理满意度评分,<80分为不满意;80~90分为基本满意;91~100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2)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包括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及褥疮等。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手术室护理路径是医疗体制改革和医疗模式转变下的研究产物,是将“以人为本”的观念贯彻到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工作中,以最大程度提高患者舒适度、满足其临床需求来制定护理计划,可有效避免医患矛盾[4]。术前通过落实患者的健康宣教工作,以缓解其术前负面情绪并提高护理配合度;术中积极配合手术医师展开手术,降低患者发生手术意外的风险;术后结合患者病情特点及机体需求来进行针对性护理,包括体位调整、饮食护理及并发症护理(引流管清洗、切口敷料更换、定时翻身)等,能有效提高患者机体舒适度,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手术室护理路径干预可行性较高。
综上所述,在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采用手术室护理路径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其护理满意度,临床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