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优芳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 (福建福州 350003)
脑梗死的临床发病率较高,属常见脑血管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快、致残率高和病死率高等特点,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若治疗不及时会影响其生命安全[1]。对于脑梗死患者,若颈动脉出现粥样硬化,会导致血管堵塞,脑组织缺氧缺血,进而诱发脑实质损伤。及时准确的诊断可显示患者斑块具体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参考依据,其中超声诊断效果显著[2]。本研究探讨超声在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54例作为试验组,并随机选取同期的健康体检者54名作为对照组。试验组男28例,女26例;年龄50~68岁,平均(59.13±2.79)岁。对照组男29名,女25名;年龄51~68岁,平均(59.78±2.8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既往颈动脉炎性疾病或肿瘤患者,排除心瓣膜病或血管疾病患者。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全部受检者知情并自愿参与。
两组均给予颈动脉超声诊断,采用美国GE公司的LOGIQ E9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及飞利浦公司的EPIQ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设置为7.0~12.0 MHz。患者取仰卧位,检查前休息15 min,将其肩部垫高,保证颈部后仰,头部偏向一侧,角度控制为45°左右,充分暴露患者颈部,并引导受检者放松颈部。沿着前、侧两个方向行横切面、纵切面检查,扫描颈总动脉的近端、中段和远端,到达颈动脉分叉处后逆行扫查患者颈内动脉,纵向扫查结束后调整探头角度为90°,并顺着动脉横切面进行扫描,一侧扫描结束后进行另一侧扫描。观察受检者粥样斑块数量、形态、性质和颈动脉血流情况。
比较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斑块类型和颈动脉血流指标情况。动脉内-中膜厚度超过1.5 mm可判断为粥样硬化斑块,斑块分为四类。(1)扁平斑:内-中膜厚度不一致,出现偏心性增厚,朝向管腔内突起,呈现低回声状态且斑块表面光滑;(2)软斑:隆起呈现为团状,伴有弱或中等回声,斑块表面粗糙不平;(3)硬斑:较强回声,边界清晰并伴有后方声影;(4)溃疡性混合斑块:边缘低回声,横、纵切面均出现“火山口”状缺损影[3]。颈动脉血流指标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阻力指数、搏动指数和动脉内-中膜厚度。
试验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69个,检出率为85.19%(46例);对照组检出17个,检出率为20.37%(1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组斑块类型中软斑检出率高于对照组,扁平斑检出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硬斑、溃疡性混合斑检出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颈动脉斑块类型比较[例(%)]
试验组收缩期峰值流速低于对照组,阻力指数、搏动指数和动脉内-中膜厚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颈动脉血流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颈动脉血流指标比较(±s)
流速(cm/s) 阻力指数 搏动指数 动脉内-中膜厚度(mm)试验组 54 65.21±4.15 0.84±0.45 1.89±0.22 1.34±0.31对照组 54 78.34±4.84 0.61±0.12 1.34±0.55 0.67±0.35 t 15.134 3.629 6.823 10.530 P 0.000 0.000 0.000 0.000组别 例数 收缩期峰值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以及人们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脑梗死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患者预后不佳,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此病发病机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后者导致患者局部脑血管堵塞,出现血流障碍,诱发脑组织缺氧缺血,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流变缓,形成血栓,随着病情发展,损伤脑组织深部白质,造成脑实质损伤[4]。若治疗不及时会诱发运动、感觉和认知障碍,严重时甚至诱发死亡。脑梗死日渐成为威胁老年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且近年来发病年龄日渐年轻化。临床上主张给予患者及时准确的诊断,为后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以免延误病情[5]。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斑块类型中软斑检出率高于对照组,而扁平斑检出率低于对照组;硬斑、溃疡性混合斑检出情况无显著差别;试验组收缩期峰值流速低于对照组,阻力指数、搏动指数和动脉内-中膜厚度高于对照组。原因可能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脑梗死相关,而动脉内-中膜增厚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标志,具有较高的特异性[7],本研究中脑梗死患者均出现内-中膜增厚。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查中,超声诊断优势明显,其具有无创、操作简便、经济实惠且可重复操作等特点,可清晰地呈现患者斑块形成情况,并展示颈动脉血流情况,临床诊断特异度较高。医师可根据超声诊断结果对患者进行系统分析,本研究中脑梗死患者软斑检出率最高,与何学芳等[8]研究结果相似,说明软斑块危险性较大。具体作用机制为:软斑块会增加动脉内膜厚度,诱发溃疡,在血流冲击力作用下破裂,促使血栓形成并脱落,进而诱发梗死或加重梗死病情,临床需予以足够重视。
综上所述,在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中,超声检查可准确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显示具体斑块类型,为后续治疗和预防工作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