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固本 补齐短板 行稳致远
——永康市着力推进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县创建

2019-02-15 09:29
现代农机 2019年1期
关键词:机器换人永康市换人

根据《浙江省农业厅关于组织实施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工程的通知》,永康市被列为全省第一批创建农业领域“机器换人”示范县。为进一步加快农业领域“机器换人”步伐,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永康市围绕创建目标,积极调研,谋划布局,制定方案,落实工作举措,致力于提高农机装备覆盖率,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推动农业“机器换人”向更大范围拓展、更高层次提升。

1 基本情况

永康市古称丽州,位于浙江省中部,地貌特征为“七山一水二分田”,属浙中低山丘陵盆地,总面积1 049 km2,是闻名海内外的“五金之都”和旅游胜地,被称为“中国红富士葡萄之乡”“中国方山柿之乡”。

多年来,永康农业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为总目标,立足人多地少、工业发达的实际,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充分发挥地方特色优势,加强科技创新引领,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以农业“一区一镇”建设、“省级机器换人示范县”和“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创建、农业节庆举办等为抓手,着力发展食用菌、鸽子、方山柿、葡萄、蔬菜、蚕桑等农业主导产业及休闲观光农业,引导永康现代农业朝着安全、科技、高效、生态、休闲农业方向不断发展。

据2017年统计,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1.526 9万hm2,其中粮食作物0.884 4万hm2(其中水稻0.648 8 万 hm2,大小麦 34 hm2),油菜 486 hm2。 鸽子当年存栏10.496万羽,出栏30.6万羽。2018年食用菌(平菇)总产量1 314 t。果蔬3 638 hm2,其中蔬菜3 000 hm2。全市累计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7 666.7 hm2,省级66.7 hm2粮食功能区1个、金华市级示范性粮食功能区2个。永康市连续2年被省政府评为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已有7年打破金华市单季稻单产记录,2017年单季稻高产田单产达1.605万kg/hm2,居全省第二。

2013年永康市成功创建浙江省 “平安农机”示范县,2015年荣获全国 “平安农机”示范县称号,2017年荣登国家原农业部全国第二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榜单。2017年永康市农业综合机械化指数位居浙江省第一。到2018年底,创建农业“机器换人”示范镇6个、示范基地10个、农机综合服务中心3个,成功创建国家级农机合作社示范社1个、省级农机合作社示范社4个。全市14个镇(街道)中,10个镇和3个街道办事处已成功创建浙江省平安农机示范镇 (街道),覆盖率达到92.9%。

2 工作成效

根据浙江省农业领域“机器换人”示范县创建要求,结合本市实际,永康市通过努力,农业设施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粮油产业、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及产业链各环节机械化作业与应用水平明显提升,农业设施装备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2017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30.37万kW,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4.7 kW及以上)360台、农用小型拖拉机1 200台、收获机械222台;水稻机耕面积6 333.3 hm2,水稻机械栽植面积3 666.7 hm2,水稻机收面积6 266.7 hm2,水稻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以上;秸秆粉碎还田6 133.3余hm2;粮食机烘4.5万t,批次烘干能力达到1 123 t。水稻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拥有畜牧养殖机械723台、食用菌机械142台。全市共有种粮大户248户,种植规模4 666.7余hm2,规模种植水稻占比80%以上。

2.1 水稻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服务体系健全

(1)农机装备配备日趋科学合理,基本满足辖区内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需要。永康市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为导向,大力推广适宜本市发展的农业机械,重点扶持插秧、烘干等薄弱环节机械,农机装备配备日趋科学合理。近几年,一些急需发展的薄弱环节机械装备和高性能农业机械较快增长,大中型拖拉机占比持续提高。如乘坐式插秧机2013年拥有22台,2017年增至87台,数量翻了2番;谷物烘干机2013年拥有37台,2017年增至116台,数量增加了2倍;2014年粮食批次烘干能力为742 t,2017增至1 123 t,增长了51.3%;同时还新增了7架植保无人机,填补了永康市没有无人机飞防的空白。2017年永康市粮食生产耕作、种植、收获、烘干环节装备保障水平分别达到609%、76.9%、177.9%、82.7%,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以上,水稻高效植保机械化水平为65.4%,稻麦机械化烘干水平达到93.1%,秸秆处理机械化水平96.2%。

(2)服务体系健全,布局合理。永康市水稻生产的育秧、移栽、植保、收获、烘干等各个环节机械化作业均由专业服务组织分工协调完成,为农户提供高效便捷专业化单项或一条龙服务,有效避免农民一家一户独立生产所造成的机具使用率低、生产成本高等问题,从而提高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

随着农机服务产业化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作业服务组织迅速发展,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一是拥有相当数量农机专业服务组织,为广大农户提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一条龙服务。全市拥有规模较大、具备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能力的农机作业服务组织5个,其他农机作业服务组织9个,以及育秧中心24个、烘干中心25个、农机综合服务中心4个(其中1个正在创建中),机械化作业服务能力强。二是服务领域不断延伸扩展。在水稻生产各个环节中,从单项服务发展到一条龙全程承包服务,开展跨区作业服务。三是社会化服务能力强,成效显著。2017年底统计,永康市当年机耕作业服务面积6 333.3 hm2,全市覆盖率97.8%;机插 (植)作业服务面积3 666.7 hm2,全市覆盖率56.7%;机收作业服务面积6 266.7 hm2,全市覆盖率97.9%;水稻机烘作业服务4.5万t,全市覆盖率90.8%。

2.2 特色产业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有效提升,自动化装备应用面扩大

永康市立足实际,重点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大力推广自动化装备,有效提升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打造农业产业集聚区、特色农业强镇、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机械化示范基地,带动全市农业全面升级。

(1)食用菌基质加工、菌包装袋、消毒灭菌等环节机械化水平提升。全市共有17家食用菌生产基地,2018年平菇种养量286万袋,总产量1 314 t,占食用菌总产量的比例最大,产值946万元。拥有基质加工粉碎机械21台,机械化作业量为4 921 t;菌包装袋机械20套,机械化作业量为250万袋;消毒灭菌机械20台,机械化作业量为4 363 t。以上三个环节机械化水平分别为100%、87%、88%。全市有一家专业从事食用菌、中药材研究开发的智慧农机装备应用示范基地——浙江省菇尔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配有现代联栋大棚及板房设施,基地内生产环境实现实时远程系统监测操控,日产菌包1万袋,食用菌基质加工、菌包装袋、消毒灭菌环节机械化水平均达到100%。该基地还有300 m3的贮藏保鲜冷库、3台脱水烘干机械和1台加工机械,将食用菌加工成即食休闲产品、功能食品和保健品等,可满足多样化的产业化发展及市场需求,走具有特色的食用菌产业发展之路。现该基地已被列为浙江省科技教育中心食用菌培训基地、浙江农林大学食用菌教学实践基地、浙江省农业教育培训中心实训基地、浙江省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

(2)畜禽养殖自动化处理及智能控制系统等装备应用面广,产业化技术水平高。永康市畜禽养殖中一猪二禽是主导发展产业,2017年鸽子总量30.6万羽,产值排名畜牧总产值第三位,且发展日渐规模化、品牌化、标准化。全市共有5家鸽子养殖场,拥有自动饮水器28 750副,自动清粪机46套,自动孵化机12台,自动消毒机4台;自动饮水系统养殖畜禽数量30.6万羽,排泄物清理畜禽数量28万羽,自动孵化畜禽数量25万羽,自动饮水、排泄物清理、自动孵化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100%、91.5%、81.6%。永康市超时生态种养殖农庄是目前浙江省内最大的肉鸽养殖企业,也是永康市肉鸽养殖示范基地,成功研发了鸽蛋高产技术、乳鸽高产技术,推广应用鸽粪自动化清理、鸽料自动饮饲等自动化装备,形成养殖、加工、销售、科研一条龙产业链,打响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

2.3 农机农艺融合,提高农业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1)示范推广硬地育秧新技术。为提高农业效率,解决水稻机插育秧这一关,永康市以农机农艺融合为突破口,成立农机农艺融合专家组,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相互适应的农机作业规范和农艺标准,逐步形成良机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的技术体系,适应新品种应用、农作制度创新。示范推广硬地育秧新技术,有效提高秧苗成活率,节约育秧田、人力和水资源,发展前景良好。

(2)推广新型机械。为深化农机农艺融合,加快推进农业领域“机器换人”,永康市有针对性地推广一批适应性强的农机装备。如联合星月集团重点开发的侧深施肥机械,有利于提高肥效、提高水稻产量、减少污染;秸秆粉碎还田机械的推广,不仅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提高作物产量,而且可以争抢农时,解决秸秆出路,避免焚烧秸秆,减少环境污染;毛芋旋耕机的应用,能有效减少农机作业工序,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为农户减少支出。

(3)大力推广农作物秸秆收集、粉碎、还田和生物质能源化利用等环保型农业设施装备。为有效利用农业废弃资源,实现农业的生态循环,全市大力推广环保型农业设施装备。永康市鼎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占地1.5万m2,配备2台抓草机、3台秸秆粉碎机、1条生物颗粒燃料流水线和1条有机肥粉碎筛分包装流水线,农作物秸秆的收集、综合利用等全程生产实现了“机器换人”。目前,全市有水稻秸秆粉碎还田机7台套,30 kW以上大功率果枝秸秆粉碎机及草纤维粉碎机7台套,小型移动拖拉式秸秆切片机(粉碎机)30余台。在石柱、前仓、西溪、芝英、经济开发区、龙山等地的农机专业合作社都已配置秸秆粉碎还田机,全市已设立23个秸秆换肥收集点,回收利用秸秆2 500 t,完成了区域内80%秸秆的收贮。

(4)积极推进光伏清洁能源装备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永康市在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的同时,注重科技创新,保护生态资源。如全市首个农光互补技术展示示范基地——永康市双惠葡萄专业合作社,在原有农光互补应用模式基础上,新建设太阳能大棚保温系统、太阳能灌溉系统、太阳能农角小品系统、农业智慧物联网系统、屋顶光伏发电系统,拥有7种以上的太阳能利用技术模式,成为智慧农机装备应用示范基地,有效节约资源,促进生态循环。

2.4 农机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保障农机化持续健康发展

(1)农机维修网点健全。全市共有农机维修网点27个 (其中二级农业机械综合维修网点12个),布局科学合理,基本满足区域内农机维修保养需求。

(2)农机培训机制健全。一是依托永康市伟民拖拉机驾驶培训有限公司,大力实施农机培训工程。利用农闲时间,组织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学习农业(农机)知识,开展学历教育,将其建设成懂技术、会操作的高素质农机队伍。二是为保障农机安全生产,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发生,永康市加强纯农田作业农机管理,开展纯农田作业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培训。

(3)农机质量投诉网络畅通。在永康市人民政府网站和农机化信息网建立农机购置补贴信息专栏,集中发布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信息,积极受理、解决农机消费者投诉,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公布投诉电话,及时有效地解决农机投诉案件。

(4)利用现代网络媒体开展服务。为保障各项工作顺利推进,更好地服务“三农”,永康市农机管理总站通过农民信箱、微信群等平台,及时更新发布农业相关信息,让广大农户知晓农机政策、技术、法律等知识。

3 创新亮点

3.1 政策创新

根据《永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抓好2016年全市粮食生产工作的通知》,对稻(麦)烘干实施补贴:水稻(麦)收获后直接进行机械烘干、烘干后达到粮食收储标准的农户,补贴30元/t;对全村实行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机耕、机插、统防统治、机收、机烘),统一服务面积达到该行政村可耕面积的85%以上的农机 (技)服务组织,补贴3 000元/hm2(200元/亩)。此项政策有效调动农户积极性,促进粮食烘干机械的推广和应用。

3.2 机制创新

推广应用秸秆粉碎机,促进秸秆换肥,创立农业生态循环模式。“秸秆换肥”是永康市在全省首创的秸秆收贮运模式,以唐先有机肥加工厂(秸秆收贮运中心)为主体,以“秆肥等换”即“一斤秸秆换取一斤商品有机肥”为收贮方式,永康市财政给予秸秆换肥过程中商品有机肥600元/t的补助。实施以来,全市年均约回收利用废弃果、桑类秸秆2 500 t,占秸秆产量的80%,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 500 t,直接和间接推广和施用商品有机肥6 000 t,清洁田园面积达到 1 666.7 hm2,实现农资节本、林下套种和机械作业增效800万元。全市秸秆露天焚烧大幅减少,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

3.3 技术创新

一是农机农艺融合,示范推广毛芋生产专用旋耕机。前仓镇是毛芋的主要种植区域,是永康市以“永康舜芋”国家地理标志为主要特色的舜耕小镇。但在舜芋种植方面,原有的农机具要经过耕田、耙田、起垄、开沟等工序,作业过程繁重。为此,根据农艺要求,对旋耕机进行技术改装,提高了作业性能,实现土壤破碎、起垄、开沟等作业工序一次性完成。该项技术创新成果被迅速推广到毛芋种植农户,减少了四道农机作业工序,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农户减少2 250元/hm2支出。二是示范推广硬地育秧新技术。硬地育秧技术替代水田摆盘育秧技术,具有返青快、成活率高等优点,有效节约育秧田、人力和水资源,省力简化,可实行工厂化育苗,发展前景良好。永康市杨溪稻米生产专业合作社利用此技术显著提高收益,连晚种植此育秧技术的秧苗单位面积产量可达到7 500 kg/hm2,而水田育秧的单位面积产量为6 150 kg/hm2;顺源农机专业合作社利用田埂应用硬地育秧技术,有效利用土地资源,节省运秧成本。

3.4 管理创新

一是加强纯农田作业机械实地免费检验。将实地免费检验纳入窗口“最多跑一次”管理。一年春秋两季对纯农田作业机械实地免费检验,平时根据需要不定期开展实地免费检验;将经费5万元列入财政预算。二是创新农机服务机制,加强农机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做好产供需三方有机对接。通过省农机学会、永康市科协、中国星月集团、农机合作社(种粮大户)等产业平台进行产品研发、推广、应用,联合星月集团重点开发侧深施肥机、推广应用四行高速插秧机。

4 推进措施

4.1 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

成立以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市府办副主任、市农林局局长为副组长,市农林局、市财政局、市发改局、市水务局、市商务局(粮食局)、市统计局、各镇(街道)分管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做好农业领域“机器换人”的规划和布局。根据全市农业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发展特点,在其生产环节和全产业链推进“机器换人”。制定工作方案,强化目标责任考核,细化分解任务,落实目标责任,领导小组实时掌握进展情况,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创建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由永康市农林局牵头,组织产业科、农机管理总站、农技推广中心、特产站等相关部门,组建农机农艺融合专家组,上下协同联动,形成合力。

4.2 出台专项文件,强化政策扶持

为了促进农业机械化全面高效发展,永康市以创建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县为重要抓手,根据国家和省里实施农机购置补贴的要求,结合全市实际,将创建“机器换人”示范县相关扶持政策列入《永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永康市加快推进农业领域“机器换人”的通知》文件,明确规定:获省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基地(农机综合服务中心)的县财政配套奖励8万元;在购机补贴方面,对列入补贴目录且适合永康市重点推广的农业机械,县财政在国家购置补贴基础上实行追加补贴,补贴标准为购机总价减去中央、省、县补贴金额后购机者需自付部分的50%(单机补贴最高不超过10万元),对未列入补贴目录的但符合永康市重点推广的农业生产环节和初加工环节农业机械装备予以补贴,补贴标准为购机额的50%(单机补贴最高不超过10万元);对农业机械参加保险的 (不含变更用途从事道路运输的农业机械),给予50%的补助;从事农业机耕、排灌、病虫害防治及相关技术培训业务,免征营业税;从事农机推广、农机作业和维修等服务业项目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

2017年和2018年农机购置补贴、农机化促进工程项目、水稻全程机械化机插补贴、机烘补贴、农机报废补贴、秸秆粉碎补贴,共投入资金2 800万元。

4.3 聚焦目标问题,补齐发展短板

永康市水稻机插率较低,导致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整体偏低。为了解决这一短板问题,全市形成合力抓落实抓推进,积极调研,以农业领域“机器换人”为抓手,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

(1)提升薄弱环节农机装备水平,解决机插、机烘瓶颈。全市水稻机插率低、粮食烘干难,成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瓶颈。2018年实施购机补贴政策向插秧机械和烘干机械倾斜,着力推广水稻插秧机和谷物烘干机。一是永康市农林局、财政局出台《关于印发<永康市粮食生产扶持政策操作程序>的通知》文件,其中要求:种植规模在3.3 hm2(50亩)以上的并入规模种粮大户补贴,2018年开始,取消连作晚稻直播面积的补贴,每户种植早稻3.3 hm2以上的补贴4 500元/hm2,单季晚稻补贴3 000元/hm2;种植规模在3.3 hm2以下、不含3.3 hm2的农机(粮食)专业合作社(或机手)可享受水稻机械化插秧作业的服务补贴,补贴750元/hm2。2018年全市插秧机购买量从2017的年30台增加到60多台,数量翻了一番。二是新增2个烘干中心,增添烘干机自动上粮系统6套,从而减少人工成本,省时省力。

(2)狠抓农机项目,补齐短板。以实施农机化促进工程项目为载体,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提升农业生产整体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效益。通过实施省农机化与智慧农业项目,大力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以点带面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进程。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绩效,促进农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2017年全市实施省农机化与智慧农业项目2个(永康市杨溪稻米生产专业合作社“机器换人”项目、永康市龙山镇军福家庭农场“机器换人”项目),2018年实施省农机化与智慧农业项目4个(永康市万古农机专业合作社“机器换人”项目、永康市维哲家庭农场有限公司“机器换人”项目、永康市顺源农机专业合作社“机器换人”项目、永康市丰登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机器换人”项目)。

4.4 加强安全监管,护航农业生产

(1)加强农机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保障农机安全生产。为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农机安全生产监管制度,市农机管理总站与各镇(街、区)农机管理站每年度签订农机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县级签到镇(街、区),镇(街、区)逐级签到机手或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传导安全生产压力,将安全生产责任和任务逐级逐项落实到位,落实到底。

(2)加强执法检查,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充分利用警农协作机制,结合全省变型拖拉机专项整治行动,加大路面违法查纠力度和频次,在春运、春耕备耕、安全生产月等重要时期,开展农机行业“隐患排查”活动和外省籍变型拖拉机的排查、核实和信息登记工作,有效遏制和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

(3)开展农机免费实地安全检验,推进纯农田农业机械保险。结合农时,对纯农田作业的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开展免费实地安全检验。农机安全监管结合购机补贴工作,从农民申请购机环节就开始介入农机安全教育宣传服务。一是在购机现场开展补贴机具上牌登记,实行牌证管理。二是对驾驶操作人员实行“机子未到,培训先行”,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三是利用农闲时间,组织农机销售企业和厂家技术人员,开展农机“三包”检修服务。全面推进纯农田农业机械综合保险,提高农民抗风险能力。2年来,共有277台农机具参加了政策性农机保险,可以享受保费50%的政府补助,提高了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户抵御风险的能力。

(4)深入推进“平安农机”建设。为成功创建“平安农机”,永康市多措并举全力做好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创建初期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职责,定期召开会议部署工作,解决难点;创建期间开展农机安全执法检查,全面排查隐患;结合农时、节假日和“安全生产月”活动,开展农机安全宣传,组织驾驶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通过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全市创建工作开展有序,平安农机建设成效显著。2013年被评为省级 “平安农机”示范县,2015年荣获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称号。全市14个镇(街道)中,13个镇(街道)成功创建浙江省平安农机示范镇(街道),覆盖率达到92.9%。

4.5 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宣传推广

(1)逐步形成一套符合实际的成熟的技术路径、技术模式、机具配套方案和作业规程。全市经过近20年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实践,通过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已逐步形成一套符合永康市实际的成熟的技术路径、技术模式、机具配套方案和作业规程,全程机械化技术路线清晰可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产模式,服务广大农户。

(2)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大力宣传农机化工作。为了加强技术示范推广,充分利用永康日报、永康电视台、浙江省农机化网等平台,大力宣传农机化工作,唱响农业“机器换人”主题曲,营造全社会广泛关注支持农业“机器换人”的良好氛围。

(3)及时召开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关键技术推广现场会。每年利用春耕备耕、农机“五下乡”活动,对农机大户、专业合作社开展农机新技术培训。2年来,共培训各类农机化管理、技术、服务人员1 042人次。

5 下步打算

5.1 提升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创建工作

积极巩固省“机器换人”示范县创建成果,认真梳理总结“机器换人”创建工作,做好查漏补缺。继续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导向,结合全市农业产业实际和农业机械化发展基础,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机装备,着力提高薄弱环节机械化水平,立足补齐短板、提升长板,推进农业产业综合协调发展。

5.2 提升主导特色产业机械化水平

以农机农艺融合为突破口,加强各单位、部门的联合,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区建设,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相互适应的农机作业规范和农艺标准,逐步形成良机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的技术体系。适应新品种应用、农作制度创新和新型种养模式,有针对性地推广一批适应性强的农机装备。

5.3 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和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

推广各类新型农机具1 000台(套),新增设施农业面积66.7 hm2,申请实施购机补贴资金400万元。全年推广水稻机械栽植面积3 733.3 hm2,粮食机烘4.1万t,批次烘干能力达到1 200 t,水稻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6%。

5.4 深化“平安农机”示范创建

继续做好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经常开展农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重点整治上道路拖拉机、田间作业机械、农机维修网点、报废拖拉机等,严把质量关,预防遏制农机重大事故发生。2019年创建省级平安农机示范镇1个、平安农机示范社1个,完成全域“平安农机”示范镇建设。认真落实拖拉机报废补偿政策,加强高耗能拖拉机报废工作,积极推进低效高耗能、安全性能差的机具更新换代。

5.5 培育壮大农机服务组织

进一步开展政府购买更多农机服务项目的探索和实践,健全农机主体服务功能,培育壮大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和农机作业、销售、维修、租赁企业等服务主体。重点扶持一批基础条件好、服务意识强的农机服务组织,打造一批竞争力强、影响力大、能辐射全市的农机服务主体,为农户提供优质农机维修、配件供应、农机应急救援等社会化服务。培育一批农机服务组织,延伸服务链条,拓展服务领域,提供全程化、多样化、专业化服务,继续推行跨区作业、合同作业、订单作业等成熟服务模式,探索农机租赁服务等新模式。

猜你喜欢
机器换人永康市换人
语文八上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胡志刚 典藏
中国制造业基于成本控制的“机器换人”问题研究
新华网:杭州未来5年推3000个“机器换人”项目
浅谈五金工艺材适用优良树种筛选
你猜我几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