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林权
(四川美术学院,重庆 401331)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涉及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而贯穿其中的是思想政治工作体系”[1]。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贯穿我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主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现,都对高等艺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谈到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系统性、有效性是关键。如何把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穿于艺术人才培养的始终,应从根本统领、长效机制、队伍建设三个维度构建高等艺术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马克思主义是高等教育最鲜亮的底色,为社会主义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使命。高等艺术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构建,首先就是要抓住政治方向这个根本统领,失去或者弱化这个根本,高等艺术教育就要迷途,甚至跑偏,走错路。打着艺术自由的幌子淡化、弱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高等艺术院校自身和大学生都只有百害而无一利。政治是最大的规矩,办好高等艺术教育,就要旗帜鲜明讲政治。
方向关乎道路,方向就是旗帜。培养社会主义艺术人才是高等艺术教育的政治方向,脱离社会主义这一根本政治方向和最大实践实际,高等艺术教育就会迷失方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2]艺术教育培养的不是技法高超而无正确思想的所谓“艺术人才”。这个正确的思想就是为人民而创作。之所以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就是反对以个人为中心,反对崇洋媚外、唯洋是尊。只有深入人民生活,深入社会实践,培养对人民的感情,才会为人民思、为人民呼、为人民鼓。高超的创作技法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但作品的思想、风骨、感染力、穿透力、生命力等,不可能完全通过课堂教学得以实现。以四川美术学院老院长罗中立先生的油画《父亲》为例,如果没有罗中立先生长期的农村生活经历,如果没有他数次、长时间在大巴山农村体验生活,如果没有对农民、对父亲深切真挚的爱,怎么可能创作出时代经典之作《父亲》?艺术源于人民生活,艺术服务于人民,脱离人民的艺术一定是无源之水。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高等艺术院校姓社不姓资,肩负着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培养艺术人才的使命。因此,要清醒地认识到艺术教育虽然鼓励追求自由,但是高等艺术教育培养的是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培养掘墓人。习近平总书记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1]对于高等艺术教育来说,这个政治要求最根本的就是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定“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新时代凝聚中华儿女的精神旗帜。坚定“四个自信”,犹如思想上的定海神针,既是思想引领,又是不竭的精神力量。高等艺术教育应有坚定“四个自信”的理论和实践自觉,并使之成为教学和创作的主旋律,充分发挥艺术的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功能,鼓舞和动员广大人民群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继续奋斗,从而实现高等艺术教育自身的社会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1]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是确保社会主义艺术人才培养方向的基础性工程。结合艺术院校的办学特点和艺术人才的培养规律,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方向,走创新之路、特色之路,把坚持和贯彻马克思主义贯穿于高等艺术教育的教学体系之中。
走“思政+艺术”的创新之路。艺术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面临特有的挑战,又有特有的优势。艺术院校的学生入校以前普遍注重专业训练而忽视文化知识的学习,入校以后在思政课堂存在“抬头率”不高的问题。要从根子上解决问题、扭转局面,还得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2018年4月2日《瞭望》新闻周刊刊发《思政课的四川美院样本》,介绍了四川美术学院从艺术教育这一定位出发,大力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空间和更多可能性。让艺术家站上思政课讲台,用艺术家、艺术史、艺术作品等嵌入思政课,运用影视动画、新媒体等专业资源丰富思政课的内容和形式,采用绘画、雕塑等创作形式来表达学习心得,师生对思政课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提高,看似枯燥的思政理论课在与艺术结合的创新之路上走出了个性化、特色化、有实效的新路。
走“艺术+思政”的特色之路。艺术教育的感染力强,实践环节多,师生互动多,思想交流频繁,这些特点十分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无声融入。在课程中广泛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下,艺术院校由于专业教材和讲义相对具有独立性、多样性,教师的课堂讲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既容易也不易。艺术院校有“师傅带徒弟”的传统,老师对学生有学艺先学做人的要求。从师徒关系的角度,在教育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容易的。但是在西方艺术理论占主导的当下,加之网络文化通过及时传播工具时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要实现教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融合并非易事。解决方法之一是走主题创作的实践之路,使艺术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构建艺术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课堂主渠道网络。主题创作主要是指讴歌党、讴歌社会主义、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创作实践活动,是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每一次主题创作活动既是专业能力的锻炼和展现,又是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能够对大学生产生强烈而持久的心灵震撼,使其经受思想和精神的洗礼。
高等艺术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长效机制,是指确保高等艺术教育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有效运行的一整套机制体系,需要有机整合各种要素和各方面力量,使其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共同作用于高等艺术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长效运行。为此,要强化“三重机制”建设,即组织领导、工作协调、管理运行长效机制。
组织领导机制是高等艺术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顶层和“司令部”,负责统抓统管。高等艺术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有其特殊性,师生思想更活跃自由,更崇尚个性发展,更注重求新求异。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尤其必要。
建立党委统一领导机制。习近平指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党委要保证高校正确办学方向,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3]379高等艺术院校的专业性很强,更容易出现重业务轻思想倾向,更应注重强化党委的统一领导。建立党委统一领导机制,要求党委一班人要深入师生之中,准确了解和掌握师生的思想状况,按照党和国家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求,通过层层分解落实责任,既分层指导,又直接领导。党委书记和校长形成合力亲自抓,为本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建构坚实的组织保障。
建立校长分工负责机制。高等艺术院校的校长应有高度的政治自觉,不仅是艺术家、教育家,更应该是政治家。首先,要坚决贯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仅要积极谋划本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还要负责把学校党委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集体决策落到实处,并转化为各院系、各部门的行动自觉。其次,要针对性地着力构建思想政治工作具体工作体系,一是抓教师队伍,把思想政治素质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素质,坚决治理以艺术之名否定或弱化思想政治要求的种种倾向;二是细化措施,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学生的教育管理之中,明确各个领域、环节的思想政治工作责任;三是统筹资源,给予思想政治工作相应的条件支持,避免思想政治工作成为口头文章。
建立齐抓共管机制。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离开了齐抓共管,由谁来落实会是一句空话。高等艺术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容易出现“剃头挑子,一头热”,尽管学校党委很重视,但可能出现基层执行层层衰减现象,最终导致思想政治工作实效降低。导致这一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是艺术院校师生长期形成的思想行为特点。要克服这一现象,必须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齐抓共管机制,党委抓、校长抓、部门抓、院系抓,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坚决避免出现无人会管、无人愿管、无人能管的乱局。
协调机制主要是解决要素之间的合力问题。分工合作、协调一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模式有利于高等艺术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有效运行。总的来说,要建立健全上下同心、左右协力、家庭支持的工作协调机制。
上下同心的工作协调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文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高等艺术院校在贯彻习近平文艺思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方面理应走在前列。党委有号召和部署,各部门、院系有响应和行动,每一名教职工有认识和自觉,这种上下一心的思想政治工作合力来自上下同心的工作协调机制。同心的形成,学校党委坚强有力的领导是核心,部门院系的坚决执行是重点,教师职工的具体工作是关键。党委协调部门和院系,部门和院系协调职工和教师,要求一致,步调一致,一个声音,上下贯通,从纵向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
左右协力的工作协调机制。在现实中,各艺术院校的职能部门负责人多数不是艺术专业出身,尤其是党委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绝大多数不是艺术专业出身,而院系的行政负责人都是艺术专业出身,且一定数量的行政负责人为非中共党员。以笔者所在的四川美术学院为例,全校12个教学院系中,院长(主任)为中共党员的仅5人。这种特殊情况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尤其需要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一方面要按照教育部要求逐步落实院系党政主要负责人的双进入,即院长(主任)兼任党总支书记或副书记,党总支书记兼任院长(主任)或副院长(副主任),从体制上建构基层党建的一张网、一条线,另一方面要加强党委职能部门对院系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和帮助,形成部门与院系之间顺畅有效的工作协调机制,左右协力,把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有效落实到基层院系。
家庭支持的工作协调机制。艺术院校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相对更自由,由于创作的需要,在校外租房学生的比例也比较高,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难度更大。在这些特殊情况下,学校主动联络学生家长,协同一道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一同致力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既是学校所需,也是家长所愿。艺术院校的办学规模普遍不大,学生人数相对较少,容易实现全面的家校沟通。动员家庭参与、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无疑就实现了对大学生一对一,甚至多对一的关心关注。家校互动合力的形成,助推着艺术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
管理与运行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过程中密切相关、相互作用的两个重要环节。“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作用的充分发挥,根本任务和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保证作用。离开了管理的教育,必然是软弱无力的。”[4]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能不能完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想政治工作运行过程是否有效。
健全管理机制。艺术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运转的系统,需要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作保障。管理的主体是人,管理的客体既可能是人也可能是物,管理的方式方法手段可以多样,因时因事因地制宜。健全管理机制要解决的是思想政治工作谁来管、怎么管的问题。党委组织部、宣传部、教师工作部、学工部、研工部、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部)等应各司其职,完善相应的管理机制。没有目标就没有管理,管理首先要建立由总目标、阶段目标、行动目标构成的管理目标系统。其次要进行过程调节,要通过及时有效的管理来消除思想政治工作系统运行不畅与管理目标不明的问题,排除不良因素的干扰,保证思想政治工作处于最佳运行状态。最后是综合运用各种不同的管理手段,探索构建富有本校特色的有效管理模式。
完善运行机制。艺术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系统的运行过程,如何让这个系统有序有效的运行,需要建立并不断完善有利于系统运行的动力机制、融合机制和预警纠错机制。首先,建立动力机制,激发各方面力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他们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引导其在积极主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其次,要探索完善艺术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机制。融思想政治工作于艺术教育之中,艺术院校具有天然的条件。无论是经典艺术作品的赏析、现实主题的创作,还是置身祖国秀美山川中的写生和采风、校园艺术活动的开展,都富含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和养分,值得充分挖掘和利用。此外,要建立完善预警纠错机制。艺术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对象是人,其思想自由而活跃,思想和行为具有多元多变的特点。艺术院校应建立思想政治工作信息的收集分析机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及时预警,使思想政治工作者随时有紧迫感和责任心,主动防范问题于未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具有很强的示范性。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教师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1]在艺术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和专业教育不能各自为阵,不能不相往来,而应主动联合、互相融合,通过显性和隐性两支队伍的建设,形成富有艺术院校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体系,保障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的有效达成。
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极端重要的一项工作,每一所高校都有专职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艺术院校也不例外。这支队伍是人人皆知的、专职的,有明确工作职责的、专施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显性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主要有组织领导队伍(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教育教学队伍(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和日常教育管理队伍(高校辅导员和班主任)。面对环境、任务、内容、渠道和手段发生的变化,这支队伍要固本强基,与时俱进,占据主动,不畏挑战,不乱手脚,不敷衍应付。
固本强基,不畏挑战。唯有把头脑用正确的理论武装起来,在面对任何挑战的时候才会头脑清醒、方向正确、方法得当,才会当好大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作为艺术院校的专职思想政治工作者,对马克思主义的真学真懂真用是关键,主动深入学习领会、全面掌握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四个自信”融入血液,把“四个意识”贯穿思想和行为,有力应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在多元多样的思想文化氛围中从容引导,在其位谋其政,学思践悟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主义固本强基。
与时俱进,不乱手脚。艺术院校身处意识形态前沿阵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既有自身优势,也有劣势。只有坚持与时俱进,充分发挥优势、尽力克服劣势,才能稳住阵脚,不断前进。创新运用生动丰富的艺术教育形式,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针对自由开放的艺术教育氛围,重实践轻理论的学习方式,重专业课轻公共课的不良倾向,重个性轻集体、重自由轻约束的思想行为特点等不利因素,需要广泛推动“思政+艺术”和“艺术+思政”创新,使各门课程、所有教师在思想政治工作上同向同行,不能在学校内部自乱手脚。
占据主动,不敷衍应付。毫无疑问,身处意识形态前沿的艺术院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更加需要突出政治要求。在强化思想理论武装的同时,应主动强化艺术修养,主动适应时代,主动研究大学生的所思所想,主动运用新媒介,主动研究新话语,拉近同学生的距离,主动积极运用各种艺术形式、艺术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思政与艺术的融合,体现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与吸引力。切忌不顾艺术院校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用虚功,敷衍应付,看似很用力,实则白费力。这样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危害性大,不仅无实效,还危害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声誉,并且危害思想政治工作的根基。
在艺术院校,专业课教师是构成隐性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主体,深深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艺术院校专业性强,容易忽视非专业课教育,造成专业课一枝独大的课程格局。在这种情形下,要取得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专业课教师队伍的建设,尤其是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尤为重要。
坚持队伍建设的正确方向。“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3]379社会主义的艺术院校姓社不姓资,马克思主义是最鲜亮的底色。因此,艺术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必须严格遵循党的教育方针,并有力贯彻这一方针。艺术专业教师在精专业的同时,更应强思想,尤其是在当今思想文化多元多样、国际国内矛盾易发多发的复杂形势下,需要坚定“四个自信”,才能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艺术人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建设“四有”好老师队伍。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提出了“四有”好老师新要求,为艺术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一要有理想信念。“正确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不能想象一个没有正确理想信念的人能够成为好老师。”[5]为此,要加强艺术专业教师队伍的思想理论教育,引导其确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培养社会主义艺术人才。二要有道德情操。教师是大学生道德修养的一面镜子。新时代,艺术专业教师应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者和践行者,在艺术专业课堂教学和创造中,向大学生传授正确的价值观念。三要有扎实学识。“一瓶不满、半瓶晃荡。”艺术专业教师不仅要艺术精湛,更要思想精深,要不断提高和拓展自己,成为大学生的追随者和崇拜者。四要有仁爱之心。仁爱之心是师魂之所在,是教师职业最为核心的道德精神。通往艺术的道路是不平坦的,既有艰苦的艺术技能学习,还有长时的艺术思想修炼,这就要求教师要关心关爱每一个大学生,给予学生温暖和亲情,用欣赏的眼光来发现英才,用信任的姿态来鼓励英才,用亲和的方式来培育英才。
抓紧抓好青年教师队伍建设。“青年教师与学生年龄接近,与学生接触较多,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影响更直接,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情操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示范引导作用。”[6]随着高等艺术教育规模的扩大,青年教师群体已经成为艺术院校教师队伍的生力军或主力军,肩负着大学生的行为示范和思想引导职责。一是行为示范职责。对艺术的向往和追求是艺术专业大学生的学业理想。在帮助大学生完成学业过程中,青年教师具有独特的育人优势,他们身上具有的青春活力、人格魅力、艺术风采、个性彰显,都使大学生愿意在思想和行为选择上追随青年教师。青年教师无意间成为大学生的示范者。为此,青年教师要以身作则、高度负责,用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艺术观,在思想道德上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教、以德育人,当好大学生的行为示范者。二是思想引导职责。艺术教育是需要启迪的教育,青年教师的思想对大学生有深刻影响。就思想引导而言,青年教师具有思维、阅历、方法、距离“四重”优势,他们与大学生年龄差距相对较小,更容易与大学生进行深入有效的沟通,更能理解大学生的苦恼与困惑,能够读懂大学生的真实表达,容易获得大学生的信任[7]。这种信任为青年教师对大学生开展有效的思想引导提供了前提条件。广大青年教师在教学、创作、科研、社会服务等工作中教育学生正视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处理问题,及时帮助大学生解决思想认识困惑,实现有效的思想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