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力
(长春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吉林长春,130022)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社会各个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高等学校是技术和思想接受与传播的最活跃领域,因此,受到互联网的影响最为明显,其中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冲击尤为突出。可以说,互联网掀起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变革。“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兴产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着一系列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来势凶猛地迅速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依据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充分并合理地利用计算机网络、新兴媒体科技以及现代传播学等技术手段,紧密结合高校师生认知特点,所形成的一种具有新网络时代多种特征的教育新模式[1],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拓展和延伸。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2]新时代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承担了新任务,因此,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成效意义重大。
本世纪初期,我国开始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展开研究和探索。教育部2000年9月下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强有力地推动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实践的发展。2007年,苹果公司发布第一代iphone,开启了智能手机“进入寻常百姓家”时代,以智能手机为平台的各类新媒体新技术在短期之内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随之开辟了全新的领域。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利用网络社交平台、即时通信软件、多媒体移动终端等方式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传播,推广以网络技术手段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式,实践成果显著。
互联网是具有高时效性与高容量的数据传输系统,网络信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借助网络学习平台、移动通信终端,可以实现任何时间里的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信息传播,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范围。海量信息传播只需要一瞬间,学生学习的自由度极大提升,在丰富的信息和多元的途径中,学生会自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网络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和最感兴趣的知识内容,更加凸显了个性化教育,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度。在对大学生进行的访谈调查中,多数学生认为,通过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如长春理工大学这样的理工科院校中,学生每天大多数时间都用来学习自己的专业课,所以借助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很有必要也很有效的方法。
在网络虚拟世界,传统人物关系中的教师和学生的身份全部被淡化,教师与学生之间上下级的区分不明显,能够公平地展开互动与交流。这种间接性使学生比在现实中更有意愿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和诉求,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比以往能够更加快速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拿出有效办法,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访谈中,当被问及“你喜欢通过网络与老师沟通吗”时,受访者表示“非常喜欢”,这种形式消除了学生与老师面对面的紧张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从而更愿意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
微信、微博、手机APP等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使用,将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融入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平台的功能日益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所需要的各种功能几乎无所不含。借助这些功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以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充分融入到教育实践当中,还可以针对学生群体特点,自行开发一些趣味性强、接受度高的学习小程序,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接地气,更贴合学生学习实际。例如,长春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利用学院官方微信平台自行设计的答题小程序“学习筑梦行动挑战赛”,以答题闯关、好友对战等形式,将党章知识、党史知识、中华传统文化、校史知识等融入其中,对积分进行排位,学生利用碎片时间开展游戏答题,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达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网络时代,不计其数纷繁复杂的信息充斥着网络媒介终端,冲击着人们的头脑。娱乐化信息对人们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导致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关注程度降低,动摇了受教育者对主流思想的尊崇和认同,弱化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互联网空间中对学生的影响力受到挑战,开展工作的难度和阻力增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地位被弱化。在调研中,很多大学生坦言,经常是打开手机要学习思想政治的相关内容,却被其他类型的信息所吸引,导致浪费了时间,影响了学习效果。
网络是开放自由的,难以控制。形态各异的价值观、世界观在其中融合、碰撞、交汇,尤其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不法分子利用网络环境的开放性,与主流社会思想抢夺舆论阵地,故意散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背离的信息,以此来达到思想渗透和价值观输出的目的,严重冲击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仍处于成长期,社会阅历较浅,辨别能力有限,很容易受到有害信息影响和不良文化冲击,导致思想观念以及价值取向出现偏差,出现违背社会伦理和道德规范的行为。目前高校中较为受关注的“校园贷”问题,就是大学生被追求奢华、不良攀比、投机取巧的错误思想所蛊惑,步入歧途所致。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个性化开展,需要对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大数据采集。通过学生网上浏览状况、浏览集中时间、回复率转发率较高内容统计等,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对学生思想状况和思想规律进行充分的掌握。但在当前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大数据信息的开发和搜集仍未得到有效利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对数据信息的收集和存储重视不足,科学的、牢固的大数据意识、大数据思维还没有建立起来,难以在思想政治引领、网络舆情预警等方面较好地发挥大数据技术优势。
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主要媒介是手机,微博、微信公众号、专题APP等形式是普遍认可的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平台。但一些微博、微信公众号在内容方面并没有与形式相匹配,虽然看似迎合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但仅仅是将网站内容简单地搬运到新媒体上,没有根据新媒体特征来策划制作符合受众群体特点的有针对性的内容,没有实质性的融合,只是表面上的“网络+思政”,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理念处于“两张皮”的状态。
从人员构成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主体为党政干部、团干部、授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3]在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缺乏大数据应用的专业技术,而专业的计算机人才又缺乏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和方法,数据价值难以被有效开发。从人员素质来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知识视野、业务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部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离思维新、视野广、业务素质过硬的要求尚有差距。思想政治工作和许多学科密切相关,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是“复合型人才”,并且要不断汲取新知识。目前许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同时对网络文化了解匮乏,甚至存在无法理解学生语言、不了解网络用语等情况。从制度保障来说,目前高校普遍缺乏有效的激励政策,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认定没有广泛铺开,从业者缺乏持续的推动力,久而久之工作热情下降。
时代在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各类思潮不断碰撞,“00后”学生个性鲜明,在这些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推陈出新,解决新矛盾新问题,才能持久地发挥育人功效,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长春理工大学因势利导,统筹谋划,精准施策,以吉林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为依托,以融媒体平台建设为支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不断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为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借鉴。
长春理工大学注重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顶层设计,先后出台系列文件加强规范化管理,建立起多个保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稳高效开展的机制,提升了管理科学化水平。
1.建立技术安全保障机制。以学校信息化中心为依托,通过控制访问权限、进行细致的异常流量分析、建立动态攻击防护屏障、升级Web防护技术、实现账号统一管理等,确保校园网络的安全性。
2.建立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保障机制。由党委宣传部、安全保卫部、学校办公室等部门协同合作,从硬件保障、内容监管、安全防御等方面确保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利用长春理工大学中央舆情信息直报点功能优势,对网络舆情进行监控,切实加强网上热点事件分析研判及有害信息及时处理。
3.建立培训学习机制。定期对全校党务人员、辅导员、信息员和学生记者队伍进行理论和业务培训,聘请网络技术及思想政治教育专家授课,使理论和实操充分结合,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专兼职队伍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4.建立表彰和奖励机制。出台《长春理工大学网络文化成果认定标准》,将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纳入职称评聘体系,激发教师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项目实施的热情。每年召开信息员表彰大会、优秀学生表彰大会、优秀学生记者表彰大会,对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优秀信息员、辅导员、班导师、学生记者予以表彰鼓励,提升工作积极性。
狭义的文化是不可能存在的,它必然寓于多种多样的载体之中,成为广义的文化,这才是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文化现实。[4]载体是内容的“容器”,运行高效、实施有力的载体对内容发挥效用起到决定性作用。长春理工大学始终注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通过不断开发和创新,以科学的管理、新颖的形式提升载体功能。
1.建立“五位一体”融媒体平台。长春理工大学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对校报、电视台、校园网、微博、微信平台等校园媒体进行集中整合,打造了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多方联动的“五位一体”宣传平台,最大化利用互联网优势,提升主流文化的传播力和引导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和感染力。该项目成果荣获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全国优秀奖、省级一等奖。
2.建立辅导员微信平台矩阵。指导全部学院和辅导员建设微信平台,学院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最为亲密,对学生也最为了解,在学生工作部的统筹管理之下,由辅导员根据本学院学生具体需求和特点编辑制作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学生的接受度和实践意愿均处于较高水平。目前全校已建立学院及辅导员微信平台53个,在吉林省高校辅导员优秀微信平台建设及优秀网络文章评选活动中,共获得优秀平台奖10项、优秀网络文章奖11项。
3.发挥省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功效。充分发挥设在学校的吉林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在理论研究、人才培养、舆情研判、资源整合、平台拓展等方面的统筹协调功能,整合全省高校资源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吉林省大学生网络文化作品评选,引领全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依托易班开展“学习习近平北大重要讲话”等教育活动15项,其中“我心中的马克思”等6项活动被教育部易班宣传报道;设计制作理想信念、心理适应、生涯规划、安全知识、传统文化5门微课程,被国内84所高校引用学习,累计上线轻应用156个,单个最高点击量8340次。
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是新时期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要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认识,认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又要加强新时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队伍建设。[5]长春理工大学在已有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兼职人员基础上,紧跟时代步伐,不断调整队伍人员结构构成,以适应新情况和新要求。
1.吸收数据统计分析人才加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长春理工大学从大数据应用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和需求出发,大力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数据挖掘、分析、研判和预测能力,注重选拔培养政治素质过硬的数据统计分析人才加入到队伍当中,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撑。
2.建立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充分发挥学生朋辈之间的影响力,将信念坚定、素质优良的学生骨干充实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中,强化工作队伍的辐射力和引领力。目前长春理工大学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校媒联盟”旗下拥有学生记者200余人,在校报、微信平台、微博、电视台阵地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有力提升了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
做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6]“弘扬正能量,唱响主旋律,培育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长春理工大学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顺应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策划、创作出大量积极健康、高雅向上、主题鲜明的好作品,借助“五位一体”宣传平台实现多渠道、最大化传播,使师生随时随地接受鲜活的充满正能量的思想政治教育。
1.讲好中国故事。要把握时代脉搏、关注发展大势,聚焦“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把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主流展示好,把中国人民蓬勃向上的风貌展示好。[7]长春理工大学注重对党和国家重要文献、政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解读,注重进行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策划推出“今天,致敬长征”“厉害了我的国,长理为你打call”等一系列贴近时代的网络文化产品,引导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连续多年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电影展播”等活动,引导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原创系列思政微课“追寻”,用新颖的形式、生动的语言讲述党史、国史,优质的内容受到业内广泛好评,被吉林省“新时代e支部”、学习强国APP全集收录。
2.讲好长理故事。结合学校军工文化鲜明的办学特色,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策划推出“王大珩院士与长春理工大学”“航天一哥,长理出品”“国产大飞机C919与长理的故事”等,努力营造爱国敬业奉献的理工文化;深入挖掘、主动宣传校园中的优秀师生,策划推出“精彩一课”“何以为人师”“理工人的一天”“身边有你”“理工好青年”等思想性强、贴近校园生活的选题,讲述一个个理工人的奋斗故事,激发师生的情感认同和行动自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8]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断创新教育方法,积极探索教育途径,使其发展与教育实践协调一致,成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强大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