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娟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东阳 322100)
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经济是城市发展的物质基础,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纵观世界城市群的发展历程,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之间存在着集聚和辐射关系,中心城市首先集聚资源,然后对周边地区辐射,在经济上相互影响、协作互动,提高了整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中心城市的经济功能不容忽视,尤其是金融集聚效应、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各种配套的服务业发展等,有利于实现城市规模的持续增长和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在未来,中心城市的作用将会决定整个社会的发展趋势[1],强化中心城市的经济功能能带动周边的城市发展,对提升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及区域经济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中心城市的经济功能之一,体现为其重要的带动作用。中心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产业结构相对完善,各种经济蓬勃发展,应该着重地推动其经济功能不断的优化和发展。中心城市在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也能带动自身产业的不断发展,所以中心城市的经济功能非常丰富,对产业以及周边城市的带动有助于区域经济体的形成。区域性经济体的核心就是中心城市,能够缩小大市域范围内的区域差异,实现区域整体的均衡发展,有利于降低农业人口的转移成本,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所以中心城市的作用应当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给予重视。
传统的中心城市往往是以一个较大的中心城市为主,周边的农村以及郊区为辅助,但是在现代城市发展过程中,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其带动作用越来越明显,逐渐出现区域副中心城市的情况。区域副中心城市往往依附于中心城市的经济体,但也相对独立存在。中心城市和副中心城市的融合发展,能够进一步增强集聚功能和辐射能力,区域经济的资源能得到有效整合,整个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
在中心城市的经济功能中,最为突出的还是一种金融功能。中心城市往往能够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相关的资金进行融合与整合,引领了整个城市的发展。城市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业的发展,金融服务作为城市发展的高端产业,是中心城市所具备的特殊功能。商业、工业、交通、金融业成为中心城市发展的四个重要阶段,如果金融业己经占到了城市的最重要产业地位,则说明城市己经处于发展阶段中的最高点[3]。中心城市金融集聚形成之日起,其发展历程就一路伴随着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制度健全、市场完善与信息共享,最终各种金融资源成功完成了区域内的优化配置,良好融合在一起。如何进一步推进城市的金融服务,将会成为整个中心城市发展的关键节点。而且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一旦丧失了金融的支持,那么城市的经济发展将会受到各种制约。
中心城市形成,同时带动各类产业高度集聚。在中心城市集聚模式发展的同时,人口和经济规模越来越大,城市中心所承受的负荷使得城市不得不加快空间结构的调整,通过新的增长点来减少城市的沉重负荷,促成城市的科学发展。源于产业空间聚集的外部不经济以及新的劳动地域分工,一些标准化以及较低层次的生产活动逐渐向郊区转移扩散,城市中心则发展知识型产业、服务业等附加值较高的产业。另一方面,从中心城市的外部来看,随着中心城市圈域的扩展,它会与周边地区的次级圈域发生交叉和重叠,当区域内多个中心彼此相互作用、融合,并有机联系时,多中心的都市区形成,产业也随之由聚集状态完成了相应的扩散。
中心城市要发挥其经济功能,根本的影响要素在于区位、产业链条和资源要素。科学、合理布局这三个影响要素,中心城市才能够保留其旺盛的经济功能,从而使中心城市发展成为一种产业集群以及经济集群的格局。
中心城市经济功能在实现的过程中,最为突出的影响因素就是其区位问题。区位往往能够制约中心城市经济功能的实现,因为区位本身就是中心城市最为突出的一个要点,在推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如果忽视区位这一要素,就很难发挥出中心城市的作用。
城市自身的地理空间形态和空间资源特征会影响产业的布局,如丘陵的地形起伏变化大,会形成不规则的“组团式”城市布局;平原城市在空间布局上常会形成按轴线发展的、连续分布式的布局形态。同样在开发自然资源,如当地的风景旅游,矿产资源时,周围也会聚集相当一部分的产业。另外,中心城市的周边区域,特别是周边城市发展水平比较落后,中心城市的发展水平即使较强,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推动区域的经济发展。因此考虑到中心城市的区位问题,在推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就需要考虑到城市集群以及区位产业共同发展的特点,并通过产业链方式,让中心城市的优势能够得以发挥。
对中心城市经济功能的各项影响要素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中心城市如果具备比较突出的产业链条优势,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也即,中心城市在社会再生产的过程中,如果是处在于一个核心的加工位置,将会在整个生产链条中带动周边城市的服务化水平提升;周边城市也会为中心城市提供生产链条的上游或下游的支持,让其发挥产业的核心作用。在中心城市的经济功能中,协调产业结构,并在社会生产链条中协调各种生产资料,是比较突出的一项基本功能,而中心城市通过重新分配这种社会化分工,使得每一个依附在中心城市的周边城市,都会成为这种社会化生产链条中的一部分[4]。这一点正如一种大型产业的产生,将会调动社会中一切的积极要素,从而让社会的各种生产力资源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对于当前的中心城市发展来说,其发挥经济影响的重点和难点,还在于是否能够将自身的资源进行重新调配,这里面就包括人才资源与资金等。实际上,中心城市之所以具备经济发展功能,其关键在于中心城市能够吸引更多的生产要素,包括各种具备先进技术的人才,以及一些配套的资金投入等。如果缺乏人才和资金等生产要素的投入,那么中心城市的各项产业将会滞后,也就不可能产生区域性的经济发展。对于中心城市来说,进一步优化资源的配置,将是其保持中心城市优势的一个重要举措,而且中心城市也必然要关注资源的流动性,特别是如何提供更加优越的条件留住人才,以及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未来中心城市的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产业自身的发展,而且还要更好地保留并且拓展资源,只有资源有效整合,才能够为中心城市的发展提供源源不绝的动力。
区位、产业链条和资源要素是影响中心城市经济功能的三个内部因素,因此,耦合协调这些影响因素到最优化,才能达到增强中心城市经济功能的作用。
首先,通过市场对资源进行再配置。无论是中心城市还是周边的城市,都要通过市场对资源进行再分配,其中包括人才和资金等资源。要协调各种资源,就要尊重市场规律,要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当前改革开放深水区的社会环境,有着充分的认识。如果没有对市场经济进行足够的分析,就可能会出现经济发展认识上的偏差;如果仅仅是采用计划经济的手段,对资源进行垄断和控制,那么市场必然失去活性,也会导致中心城市在发展的后期陷入困境。
其次,利用管理技能对当前的各项行政资源进行重新调配。在有需要的情况下,通过一些计划性手段,比如人才的招募计划等,鼓励更多优秀的人力资源和资金,进入到周边的市场,从而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提供推动力。但是这种手段或者协调机制是不宜常用的,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过多的干预将会影响市场活性,所以在中心城市的经济功能中,这种行政计划类手段将只会是辅助性的。
再次,还需要注重对产业链条的监督管理,以及合理的导向协调。由于产业链条在发展的过程中,上游产业和下游产业并不是完全的对应与协调,在发展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一些信息的不对等状况,就影响到整个中心城市以及周边城市的协调发展。所以,中心城市已经和周边城市形成一种产业集群时,应该细致地分析产业链条在所有的城市中所产生的不同影响,特别是不同的生产与销售分工在各个城市中的协调性。必要的条件下,应适当地引导部分产业的转移,这对地区的自然环境发展,或者是对产业生态的维护,都有着极大的意义[5]。
一方面,要根据人口和交通等因素,建设相匹配的、规范化的商业网点,满足当地消费群的消费需求,减轻中心城市商业中心的压力。另一方面,因区域商业中心的落脚点基本在周边县市,要考虑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因素以及当地的特色资源,如特色旅游资源、特色农贸资源等,建设有特色的商贸网点,培育一批特色商贸网点,与大型商业网点、街区、商圈相辅相成,吸引周边地区或中心城市的消费群。另一方面,根据中心城市发展的要求,各个网络节点间需要有物流、人流、信息流等的多向高度的互通,在考虑通过特色资源吸引消费群流向区域商业中心的同时,可以布局一些特色资源商业网点,向中心城市输送特色资源,如特色农贸产品等。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布局商贸网点,实现了中心城市中的功能分区,实现了区域商贸的快速发展。
金融机构是金融交易的主体,没有庞大数量金融机构聚集,就不可能形成金融中心。应尽可能争取金融机构将区域总部或业务总部设在中心城市,因为区域或业务总部具有一定的聚集辐射能力。应另辟蹊径,大力引进、培育各类创新金融机构,通过非传统金融机构聚集取得金融中心“另类”建设上的突破。首先,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强化金融业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在产业、科技、农村、消费和民生金融等领域实施专业化、精细化服务,促进金融与经济良性互动,共赢发展;其次,创新金融机构,通过创新其业务,较快做大市场规模;最后,在中小金融机构和创新型机构体系建设方而,要建成小贷、担保、投资基金、融资租赁、信托、汽车金融、消费金融、财务公司、互联网金融企业等十余类创新型机构。
金融集聚程度较高的地区,集聚效应对第二产业的促进状况较好,其实体经济对劳动力的依赖程度就有所降低,所以建设金融中心城市,对于当地和附近区域的实体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也为我国应对劳动力的结构性问题提供了一种思路。诚然,金融产业在一定程度上会挤占其他行业的相关资源,导致人才与资本向金融产业倾斜,但是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来看,金融集聚效应与第二产业的关系并没有因为“挤占效应”而呈现负相关关系[6]。所以从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情况来看,金融业的发展还未产生对实体经济的明显冲击作用,相反,实体经济仍然需要更好的金融服务进行促进,尤其是西部地区,缺乏全国性金融中心城市,金融集聚状况较差。
加快世界性、全国性和区域性的金融中心城市建设,对实体经济发展将会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这对我国在经济“新常态”下寻找经济增长动力,促进产业结构转型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