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四四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以安徽中医药大学为例

2019-02-15 17:36董玉节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形势马克思主义

董玉节

(安徽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2)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及时、准确、深入地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就如何全面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实效性提出了具体要求。根据教育部这个重要文件,安徽中医药大学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积极构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四四”模式——配齐“四支队伍”、开好“四大选题”、落实“四大机制”、做到“四个结合”。

一、配齐“四支队伍”

上好“形势与政策”课,教师是关键。“形势与政策”课程时事性强,内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历史、科技、外交、军事国防等众多领域,对任课教师的要求很高。在现实中,大多数高校都没有建立专职的“形势与政策”教师队伍,基本上以兼职为主。因此,该门课程在师资方面面临两大问题:一是师资队伍不稳定,难以有效管理;二是师资水平不平衡,有些教师由于其自身专业背景等原因,对授课内容的理解缺乏足够的广度和深度,难以将问题讲深讲透讲生动。为此,《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坚持高标准,按照“优中选优”原则,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哲学社会科学专业课教师、高校辅导员等教师队伍中择优遴选“形势与政策”课骨干教师。[1]

安徽中医药大学立足实际,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课”教研室,面向校内外(以校内为主)遴选师资,初步建立了思政课专任教师、辅导员、处以上领导干部(含校领导)、校外专家等四支队伍,每学期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在遴选师资时,总的原则是把坚持政治性作为首要条件,把具备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愿意投身于思政课教学作为遴选的基本条件。在具体操作层面,对于思政课教师,采取“自愿申报、结合教学考核”的方式,将那些愿意讲“形势与政策”课且讲得好的老师选出来;遴选辅导员,采取“所在学院和学工部推荐、专业对口、试讲考核”的方式,将那些有相关专业背景、且有教学基本功的辅导员选出来;遴选处以上领导干部,采取“自愿申报、党委审定、督导听课”方式进行,学校党委同时要求每位校领导要主动到所联系的学院讲授“形势与政策”课,党委书记、校长必须每年都要给本科生上“形势与政策”课;遴选校外专家,采取“老师推荐、群众公认、组织邀请”的方式。

二、开好“四大选题”

上好“形势与政策课”课,内容是基础。《若干意见》明确要求,要开设好全面从严治党形势与政策的专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与政策的专题、港澳台工作形势与政策的专题、国际形势与政策等四大专题,并对每个专题的教学重点进行了界定。[1]学校依托“形势与政策课”教研室,课前开展集体备课活动,邀请学校宣传部、教学评价中心领导和教学督导参与备课。再根据四支队伍师资的专业背景、研究专长,对应四大选题分成四个选题小组,开展集体备课。开展集体备课的目的在于提升教学的实效性和亲和力,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在集体备课活动中,我们强调要做到三个凸显:凸显政治性、凸显理论性、凸显时代性。

凸显政治性,就是要坚持紧密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坚定“四个自信”贯穿教学全过程,重点讲授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重点讲授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

凸显理论性,就是要在提升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的穿透力上下功夫,凸显理论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使之走进学生内心。马克思曾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2]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吸引受众、掌握学生,就必须把党的理论、方针和政策讲清楚,讲透彻。

凸显时代性,就是要理论联系实际,根据选题有的放矢地选重点、焦点、难点讲,结合党领导人民开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实践讲,结合党领导人民开展伟大斗争实践中孕育出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讲,结合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去讲,讲出民族自豪感、文化认同感、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三、落实“四大机制”

上好“形势与政策”课,机制是保障。《若干意见》明确要求,要切实加强教学管理;要将“形势与政策”课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管理体系,由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二级机构统一组织开课、统一管理任课教师,党委宣传部、党委学生工作部、教务处等相关部门配合做好教学管理工作。[1]为此,安徽中医药大学初步形成了四大机制。

1.领导机制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和思政课教学工作,党委书记直接分管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校成立思政课建设领导小组,每学期召开党委会、校长办公会专题研究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和思政课教学工作,党委书记、校长每年都率队到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现场办公会,听取汇报,解决实际问题。在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出台后,学校党委及时专题研究制定了学校贯彻执行文件。

2.协同机制

《安徽中医药大学关于加强“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实施方案》规定,坚持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宣传部、学工部、教务处、教学评价中心、团委及各学院共同参与,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实施。宣传部负责总协调,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教务处负责教学安排;学工部及各学院负责班级管理与考勤;教学评价中心负责教学质量的监控;团委负责有关实践教学的开展。尤其是对于高年级实习班级,无法统一安排课堂教学,依托学工系统开展延伸教学,教务处、团委予以配合。

3.激励机制

《若干意见》要求,各高校要研制科学的考核标准,计算教师教学工作量要充分考虑“形势与政策”课难度大、变化快、备课耗时多的特点。[1]为此,学校对工作量的计算,每次课程均按新课计算,即乘上1.5系数。针对“形势与政策”课每学期阅卷、统计分数、上传成绩工作量大的实际情况,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年度绩效中予以一定的劳务补贴。同时,鼓励教师开展“形势与政策”教学研究工作,设立相关教学研究课题予以支持,并为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创造条件。

4.评价机制

评价包括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学校教学评价中心全程参与,实行学生评教制度、随机听课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学生信息员制度和教学专项检查制度等一系列教学质量检测制度,监测教学质量的做法富有效果。对学生的评价,采取“随堂考试”“提交调研报告”“专题论文”等形式进行,重点考核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掌握水平,考核学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了解情况。

四、做到“四个结合”

上好“形势与政策课”课,学生获得感是目的。开设“形势与政策”课,就是要及时、准确、深入地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宣传党中央大政方针,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此,我们努力做到“四个结合”。

1.集中开课与因地制宜相结合

对于在校大学生,我们按照教育部文件精神,每学期开设四个专题在课堂上进行专题教学。对于高年级的见习、实习班级,统一集中专题教学不切实际。为此,学校建立了协同机制,要求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学工部、教务处、团委因地制宜开展“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学工部负责组织辅导员通过主题班会、聆听报告、座谈研讨及网络教学形式开展教学;团委配合开展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社团活动、青年研究等第二课堂方式来开展教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不定期以形势报告会形式开展教学。具体实施由班级辅导员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教研室共同负责。

2.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理论来源实践,理论指导实践。课堂教学主要是理论教学、形势宣讲、国情宣讲、党情宣讲,要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必须参与实践。我们从“形势与政策”“原理”“纲要”“基础”课各抽出0.5学分,开设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学生在参观、调研、创作作品等实践活动中深刻认识当前的世情、国情和党情,从而更加主动地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3.知识讲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

“形势与政策”课不仅要讲好讲准知识点,更要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同学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提高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观引领的统一。为此,我们在集体备课中特别强调教学的政治性,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强调教学的目标性,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强调教学的方法性,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4.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

《若干意见》指出,各高校应结合实际和学生需求,开设形势与政策教育类的选修课,完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体系,发挥“课程思政”作用。[1]“形势与政策”课作为一门思政课,学校积极贯彻落实教育部文件精神,抓好抓实。同时,学校积极举办“安中党建大讲堂”“辅导员大讲堂”“红色杏林讲坛”及中医药文化系列讲座,开设《中医药文化》《品读中西医文化》《华佗医学文化》《医学生读经史子集》等选修课,举办学生党校培训班、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会培训班等,均有效融入“思政”元素和“形势与政策”元素,做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

猜你喜欢
形势与政策形势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TBL教学模式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现状及成因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2011年中亚形势回顾与展望
适应形势 增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