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老年大学创建于1985年。30年来,学校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关于发展老年教育事业的指示精神,坚持“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教育方针,秉承“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本着“巩固、创新、发展、提高”的工作思路以及多学制、多学科、多层次、长短结合、灵活多样的办学原则,坚持规范化管理、人性化服务,合理设置课程,精心组织教学,寓教于学、寓学于乐、寓乐于为,已经发展成为一所具有一定规模、设备比较完善的综合性老年大学,并逐渐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科学院特色的、适应促进健康老龄化的办学之路,开创了老年教育事业的新局面,为促进中国科学院和谐院所的稳定发展及知识创新工程做出了应有贡献。近年来,学校先后被中国老年大学协会授予“全国先进老年大学”“全国老年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老年大学示范校”“全国老年教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顾秀莲同志考察调研中国科学院老年大学
目前,学校已形成了本部3个教学区、京外11所分校、院所诸多老年教育分课堂的网络体系,逐步探索出老年大学办在社区、就地就近为老同志服务的具有中国科学院特色的办学模式,从而形成了本部老年大学与各分课堂、分校互动发展的局面,从整体上推进了中科院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
书画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书画课程是学校课程中设置较早的科目之一,深受老年学员们的喜爱。老年人通过学习书画,掌握书画知识与技艺,接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能够修心养性,提高素质。
书画专业作为学校的重点专业,在专业(学科)设置上,一方面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先后开设了楷、隶、行、草、篆等书法课程;写意山水、梅兰竹菊专修、写意花鸟、彩墨画、素描等绘画课程。另一方面不断创建有特色的“品牌”专业,以提高教学档次。如,国画赏析、书法艺术赏析等课程。同时,在大部分专业(学科)中,实行分层次教学,即开设初、中、高班,乃至专修班、研究班,使普及与提高有机结合,以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学习目的学员的需求。
课堂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起着主导和关键性作用。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老年大学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有力支撑。为此,我们把思想素质较好、教学经验丰富,专业水平较高、乐于奉献的专业人才选聘为学校教师,逐步建立专职、兼职聘用相结合的教师队伍。他们广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甘于奉献的精神,赢得了学员们的信任、尊重和欢迎。
为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学校也会定期组织召开老年大学教学工作研讨会,通报学校教学工作情况,提出新的教学要求,听取任课教师对改进学校教学工作的意见。
书画专业始终牢固树立“教学相长”的理念,定期更换班级学习园地,组织摄影采风、绘画写生,举办教学成果展示活动。通过组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调动学员们的学习热情,促进教学相长,推动教学工作有序开展。比如,结合党和国家的各项纪念活动,组织举办书法、绘画、摄影作品展;积极参加国家及部委举办的各类文化艺术活动,多层次搭建展示平台。每一场展览的筹备过程,既是强化学习、总结提高、不断进步的过程,也是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形成以学校带动社会的良好风尚的过程。
书画专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老年书画人才,有的已成为中科院老年群众组织的骨干力量和公益活动的积极分子,活跃在院所、园区、社区;有的在国家和省市书画、摄影展览与比赛中屡次获奖;有的个人书画集、诗集等出版物以及精品佳作不断涌现;有的作品还被作为礼品赠送外宾,声名远播,充分展示了老一辈知识分子的才华,进一步扩大了中国科学院老年大学的社会影响力。
丹青展风采,翰墨写华章。书画专业作为中国科学院老年大学的常设热门专业,已从办学初的几个书画班逐渐发展为一个专业化、全方位的特色专业。在这里,老年学员们挥毫泼墨,舞动丹青,以名师为伴,以书画会友,创作着一幅幅精美的书画作品。它们清新脱俗、墨韵流芳,山水写意,花鸟传情,人物更是栩栩如生。老年学员们以饱满的激情,表达着对党、对祖国、对人民、对改革开放所取得成就的歌颂,以及对祖国的繁荣富强和美好生活的赞美。
为团拜会书写“福”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