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静雯 李俞熹 张月 陈小异
(1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重庆 401331;2宁夏青松技工学校)
萨提亚治疗模式是由美国著名家庭治疗大师维吉尼亚·萨提亚女士创建的一套心理治疗方法,主要是以人本主义理念为基础,集中于提高个体自尊、让个体做出更好地选择,更好地为自己负责任、达到身心内外和谐一致〔1〕。萨提亚模式是关于自我,他人,情境三者的学问〔2〕。在自我层面上,强调自我的内在和谐一致成为自己的主人;在他人层面上,是指我与他人的关系是否和睦;在情境层面,指我所处的人际系统(家庭或组织)是否和谐、协作、具有凝聚力。研究表明,老年人主要心理问题有孤独感、失落感、恐惧感、抑郁和健忘等〔3〕。其中,孤独感已经成为困扰老年人生活的一大因素。老年人退休后,心理往往会产生一种从未有过的隔绝感或孤独感,特别是当老年人生病时,这种孤独感与失落感与日俱增〔4,5〕。自尊感是个体对自我的一种情感性评价,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与接纳,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较低的自尊感会影响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从而对个体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研究表明自尊感的提高可以降低老年人的孤独感水平,可以采取提升老年人自尊感的方法来降低老年人的孤独感〔6〕。本研究主要探讨萨提亚治疗模式对老年人自尊、孤独感的影响。
1.1研究对象 选择年龄60岁,意识清楚,行动方便的老年人总计283人。通过前期的初始访谈,综合评估个体主观参与团体辅导的意愿强度、家庭成员关系及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共筛选出20名较高孤独感和中等自尊感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各10人,进行为期7 w,1次/w,每次约1 h的团体辅导干预,对照组无干预。
1.2研究工具
1.2.1孤独感量表(第三版) 加利福尼亚(UCLA)孤独感量表第三版已经广泛应用于大学生、护士、教师、老年人等人群。该量表第三版用于老年人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89。量表共20个条目,其中11个“孤独”的正序条目,9个“非孤独”的反序条目,采用4级计分法。总分20~80分。得分越高,说明孤独感水平越严重。
1.2.2自尊量表(SES) SES由10个项目组成。项目采用4级评分,根据项目的描述是否符合自身情况,回答“非常符合”计 1分,“部分符合”计2分,“部分不符合”计3分,“非常不符合”计4分。把各项目的得分作为自尊感得分,得分越高表示老年人自尊感体验越强烈。该自尊量表的信度为0.80。
1.3团体辅导设计与实施
1.3.1团体性质 本团体的性质属于成长与治疗结合的团体,尝试用团体辅导方案降低老年人的孤独感和提升自尊感,探讨以萨提亚治疗模式为指导的团体辅导对老年人的即时性的影响效果。
1.3.2团体辅导方案 第1次主题:相见欢。目标:成员认识彼此,建立信任、安全的环境,制定团体规范。主题活动:打招呼。第2次主题:老年生活。目标:感受老年人当下的困惑,发现自身的消极和积极资源。主题活动:老年生活图。第3次主题:增强价值。目标:增强老年人的自我价值感,从而增强应对问题的能力。主题活动:感动他人。第4次主题:激发自我。目标:让老年人激发自己,以他的精神状态影响到周围的人,发现自身的资源。主题活动:自我曼陀罗。第5次主题:沟通姿态。目标:①了解萨提亚的5种沟通姿态。② 3人小组体验不同的沟通姿态带给自己的感受。感受自己常用的沟通姿态。③学习一致性沟通。主题活动:沟通游戏。第6次主题:建立新我。目标:用积极的代替消极的,用健康的代替不健康的,用快乐的代替苦闷的。主题活动:展望未来。第7次主题:感受快乐。目标:快乐健康地度过老年生活,学习榜样的力量,感受收获,与伙伴告别。主题活动:榜样学习。
1.3.3领导者和助手 团体领导者为重点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三年级研究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领导者自大学本科开始在重点院校心理学专业学习,具有扎实的心理学专业功底,并参与萨提亚自我成长工作坊训练。团队助手为心理学专业研究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研究生阶段一直接受萨提亚家庭治疗和萨提亚自我成长学习和训练。
1.3.4实施过程 实验组每周进行1次团体辅导,共7次。每次1 h,对照组成员在同一时间保持常态。分别在团体辅导前和团体辅导后进行数据收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行t检验。
2.1两组辅导前后孤独感、自尊感评分比较 辅导前两组孤独感、自尊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辅导前、后孤独感、自尊感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辅导后孤独感评分显著低于辅导前及对照组辅导后,自尊感评分显著高于辅导前及对照组辅导后(均P<0.01)。见表1。
表1 两组辅导前后孤独感、自尊感评分比较分,n=10)
与对照组辅导后比较:1)P<0.01
2.2团体干预效果评估 实验组成员对团体活动主观评价,整体上老年人对本团体辅导的满意度较高。50%的老年人非常喜欢这个团体,50%的老年人比较喜欢这个团体。对活动内容和形式,老年人也表示满意,大部分老年人自觉自尊感得到提高,孤独感降低。10名团体成员表示冥想让他们很放松,参加这样的团体辅导更快乐,通过倾诉之后心情好了很多,通过表达,内心更加舒服。
本研究结果表明,为期2个月共7次团体辅导活动对老年人具有一定的干预效果,能够提升老年人的自尊感水平,降低老年人的孤独感。本研究的团体方案主要是结合团体辅导技术,萨提亚治疗模式,团体动力学及支持性治疗为理论依据,对老年人开展团体辅导〔7,8〕。萨提亚治疗模式作为一个积极关注内在,提升自我的有效工具,在国内外已经被广泛应用。本研究针对孤独感高,自尊感中等的老年人团体辅导干预过程中采用的贴近人内心的体验式的方法,让个体充分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跟自我在一起〔9〕。在方案的设计上,一是侧重增强老年人的自我价值感,让老年人能够学会爱自己,整合自己的内在积极资源,以增强老年人应对困难的心理能量;二是改变老年人的认知,通过用积极的生活图景及生活态度代替消极的生活状态,让老年人在认知上发生变化,能够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充满希望的面对生活,从而改变其行为;三是侧重于沟通模式,向老年人介绍5种沟通姿态,让其体会并改善自身的沟通姿态,从而增强与子女的良性沟通,进而改善家庭关系。这些都对降低老年人的孤独水平具有积极作用。因而该方案是为老年人量身设计的,比较符合老年人的自身情况〔10〕。
3.1关于老年人生活状态的感受 在活动中,发现老年人表达出他们所关心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类:养老问题、医疗问题、家庭问题、经济问题、婚姻问题、啃老问题、教育问题等。这其中,有的是对国家和下一代的关心,有的则是与老年人切身相关的问题。这些现实的问题困扰着老年朋友们,处理不当会引起老年人的心理问题。
在这些现实问题下,许多人试图采用忽视和否认老年迹象的方式处理这些恐惧。这恰恰会使得自我的紧张情绪增加,发展出自我憎恨,进而使人对疾病、抑郁和不幸变得更加敏感〔11,12〕。我们自己不愿意被打倒;我们的自我会做出反击。自我希望变老的过程能成为一个优雅的过程,自我在这个过程中想要得到无条件的爱。在任何年龄我们都要构建出健康的生存模式。
3.2老年人的自我价值感方面 还有比较多的老年人认为自己没有优点,尤其是退休了,就更没什么优点了。从这类老年人的身上可以发现老年人对自我价值感的认识往往是和社会工作相挂钩的,如果退休了,没有了固定的工作,觉得自己用处不大了。这类老人就可以发展出新的老年活动,在多种活动中增强老年人的存在感〔13,14〕。如,参加歌唱比赛等社会活动。同时,也表达了从旧中国走出的老年人们的含蓄,他们不善于表扬和夸奖自己,更善于检讨和反思,太过谦虚含蓄,容易产生不自信。这既有历史遗留因素,又有文化因素。往往越是这种情况,我们越需要鼓励他们说出来,勇敢地表达出来,将这种信息传达给自己的身体,让身体记住我们对自己的爱,发展出高的自尊,高自尊也是人们应对问题的基础。
3.3关于沟通模式 老年人表达每个人都有自己常用的沟通方式,会根据不同情况变化自己的沟通模式,有些人说他们常用讨好,有些人说他们常用指责。但是在一致性沟通模式上还有待发展。当老年人学会了一致性表达和沟通,就能更好地向子女和家人表达自己的情绪、想法及需要,而不是否认、压抑和拒绝,和谐的关系也将随之产生。
3.4关于老年人未来的生活 在很多老年人看来,老年意味着无用,认为自己已经不像年轻那么有价值、那么有活力,到了老年阶段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失落感和无力感。此时,我们需要将我们的生活注入鲜活的血液,我们要告诉我们的大脑和我们的身体,我们依然健康、美丽,依然可以享受美好的生活,生命又开始了一段新的旅程。
多项研究表明,孤独感能够影响老年人的认知功能〔15~17〕。具有孤独感的老年人认知上需要改变。每位老年人不仅仅观念需要转变,更需要用实际行动去行动起来,去找找身边健康的老年人,学习他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发挥自己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