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市老年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认知

2019-02-15 09:06武雨王小娜于谦马国芳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年3期
关键词:医养子女养老

武雨 王小娜 于谦 马国芳

(新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老龄化背景下产生的,通过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的整合,更好地解决我国社会化养老问题,也是缓解我国目前医疗、养老领域资源配置不合理的新思路〔1〕。2015年11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2016年《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三五年规划》里提出要促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结合,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机构〔2〕。在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和国家政策导向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结合自身情况都在探索发展。本文对石河子市老年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认知进行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石河子市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为调查对象,2017年5~6月共发放问卷322份,有效回收300份(93.1%)。男76人,女224人;汉族296人,回族2人,其他2人,有慢性病201人,1个子女47人,2个子女74人,3个子女及以上179人。

1.2文献调查法 查阅国内外文献及相关资料,梳理清楚我国医养结合模式发展的情况,把握学者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认知的研究角度和思路。

1.3问卷调查法 在石河子市老年人集中地区,采用便利抽样法,就老年人关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认知方面做问卷调查。问卷包括社会人口学因素、知晓情况及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重视因素、医疗需求项目。社会人口学因素和医养结合养老机构认知情况包括年龄、性别、民族、子女数量、居住情况、退休前职业、个人月收入、医疗保险类型、健康状况、是否有慢病、入住年龄、养老方式、养老需求、知晓情况等;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重视因素包括服务态度、支付费用、专业素质、距家远近、周围环境、信誉、机构规模、其他。医疗需求项目包括定期体检、预防服务、康复服务、健康知识讲座、其他。

1.4统计分析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描述性统计、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知晓情况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知晓的有121例(占40.3%),没听说过的179例(占59.7%)。医养结合知晓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中除民族外其他10项因素中医养结合知晓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对人口统计学特征进行赋值(表2),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个人月收入、医疗保险类型、养老方式、养老需求是老年人医养结合知晓率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3。

2.2关于入住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认知情况 是否愿意入住养老机构:是122例(40.7%)、否58例(19.3%)、视情况而定78例(26.0%)、无所谓42例(14.0%);子女对入住养老院的支持度:很支持120例(40.0%)、不太支持19例(6.3%)、不清楚,不确定161例(53.7%);老人对入住养老院的月支付能力:<2 000元210例(70.0%)、2 000~4 000元85例(28.3%)、4 001~6 000元0例(0.0%)、>6 000元5例(1.7%)。

表1 样本老年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知晓影响的单因素分析〔n=300,n(%)〕

表2 样本老年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知晓因素的变量名称

表3 老年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知晓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n=300)

2.3选择医养结合养老机构重视的因素及医疗项目的需求 关于选择医养结合养老机构重视的因素及医疗项目的需求是多选题,选择医养结合养老机构重视的因素依次是:服务态度〔164例(54.7%)〕,支付费用〔106例(35.3)%〕,专业素质〔103例(34.3)%〕,距家远近〔103例(34.3)%〕,周围环境〔105例(35.0%)〕,信誉〔36例(12.0%)〕机构规模〔44例(14.7%)〕。选择医养结合养老需求依次是:定期体检〔170例(56.6%)〕,预防服务〔150例(50.0%)〕,康复服务〔112例(37.4%)〕,健康知识讲座〔106例(35.4%)〕,其他〔53例(17.7%)〕。

3 讨 论

本研究显示老年人目前入住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意愿和子女支持度比较高,然而,现实的困境是大多数样本老年人的月支付力较低,在2 000元以下者居多,而在现实中,要将老年人主观需求变成客观需要,那就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统筹承担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支出。本文显示老年人在选择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时最看中服务态度,老年人在医养结合机构中更需要精神上的关怀,一些老年人因为缺少子女和身边人的关心,他们容易感到孤独,所以老年人更希望养老机构注重服务态度,这是他们选择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重要因素。在需要的医疗服务方面,定期体检和预防服务成为大部分老年人的选择,加强对老年人慢性病的预防,尤其要预防对老年人日常生活影响较大的慢性病,这远比疾病治疗更有意义,也能够更好地利用医疗资源。

“十二五”期间,人口老龄化形式更加严峻,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解决我国社会化养老问题新思路,也是缓解我国目前医疗领域、养老领域资源配置不合理的新思路,但是在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阶段,大众对医养结合机构的知晓率不高,调查显示59.7%的老年人从未听过医养结合模式。要提高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社会认知度,应广泛利用多媒体提高医养结合的社会知晓度,为发展医养结合模式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3〕。

老年人退休离职后休息时间较多,工作时精神主要寄托在岗位上,而现在需要转移精神依托,来寻找新的乐趣,否则会产生孤独和失落感。由于人口老龄化过快和用于老年人文化娱乐活动场所建设的资金不足等社会因素,造成老年人精神的生活匮乏,在医养结合机构发展中应针对老年人特点为他们提供能够参与并且都乐于参与的活动项目,注重对老年人的服务态度,对他们进行心理和精神辅导,帮助老人营造良好的精神环境氛围,享受精神文化生活,减少他们的孤独感,提高生活质量。

老年人普遍患有各种慢性病,而大部分家庭缺乏医疗护理知识,养老质量堪忧。老年人健康状况差,而一年一次的定期体检不能够使老年人的医疗需求得到满足,在此次调查中,老年人对预防保健和康复服务的需求较大,因此在发展医养结合模式中,构建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为一体的医疗保健服务模式,再根据不同层次老年人群多样化的项目要求,提供丰富的医养结合医疗保健服务,开展健康知识宣传,加大医疗方面的投入,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4〕。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设施,发展社区和居家养老。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有效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推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人才培养,才能实现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因为传统的养老观念,老年人更愿意选择家庭养老,而老年人在选择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模式中,子女支持度不高,因为老年人个人收入水平不高,政府作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开展者,应该通过发展经济,不断加大资金的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来完善社会保障等措施提高老年人的支付能力,使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解决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建设问题;其次,拓宽民间资本在养老服务体系中的发展空间,推动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鼓励社会力量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等方式兴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鼓励各类民间组织、企业和个人以“购买服务”、“合同外包”、“委托”等多种形式从事养老服务;再次,发挥多种保险的重要作用,完善老年人社会保障;最后,加强养老服务人员专业化建设,同时要大力发展志愿者队伍。

猜你喜欢
医养子女养老
医养当兴
养老生活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医养结合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分析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农村医养结合运行机制构建研究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刘贵芳和总理谈了谈“医养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