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村振兴的农村旅游扶贫路径研究

2019-02-14 07:41郑必镇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24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

郑必镇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加快农村城市化发展的效率,令我国经济体系逐步完善。相比于城市来讲,农村资源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依托于现有的土地资源、环境资源等,可打造出旅游经济产业园区,为农村体系提供一定的经济保障,缩减与城市之间的差距。基于此,文章以农村旅游扶贫为出发点,对扶贫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扶贫路径进行研究。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旅游;扶贫路径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精准扶贫”政策的建设与实施,为乡村经济发展带来发展契机,加快城市化发展的脚步。从旅游业角度来看,乡村具有一定的资源开发优势,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地区经济架构也呈现出盈余状态,令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但在旅游资源项目开发过程中,经济与环境发展不协调、集体与个人利益分配不均等问题,严重阻碍农村旅游产业的发展进度,当经济产业无法以满足农村发展体系时,将令依托于旅游项目而发展的产业失去市场占有率。为此,应建立科学、规范的保障机制,令整体工作形式处于良性循环中,以发挥出经济产业结构应有的价值,进而推动农村体系的发展。

1 乡村振兴下的农村旅游扶贫现状解析

1.1 企业方面

当前社会发展形式面临着两极分化的困境,即城市化发展迅猛、农村发展形式颓废,产生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受到城市中心化的影响,在基础设施的完善下,令城市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状态,而大部分企业在项目投资时,看重是项目所带来的巨大利润,而对于农村来讲,基础设施落实、体制不健全、整体素质水平较低等因素,也是间接导致投资方无法产生青睐的原因。从城市发展体系来讲,部分政策的实施难以贯穿于整个农村社会体系中,如城市与农村相结合的道路来讲,在城市区域中道路质量较高,而当到了农村地界时,道路质量明显下降,此种分配形式的不均,令企业在选择方面,更加倾向于城市。目前,大部分农村休闲旅游项目多以农家乐为主,其具有分散布局、规模小等特定,一般属于民有自资产,此类各自为战的运营形式,难以形成全局观的发展格局。而同为以旅游产业为主导的城市来讲,依托于信息化平台,可建构一种小型的生态圈,为游客提供一体化服务,无论是资源配置、运营体系等,均高于农村现有的经济体系。从企业自身盈利角度来看,农村旅游项目的开设,多以商业模式为主,在经济消费行为的支持下,令企业自身的资金得以运转,在旅游旺季时,企业的运营效率将加大,但如在旅游淡季时,仅依靠当地农民作为经济支持点,显然无法满足企业自身的运营需求,进而加大经济产业链的瓦解效率。

1.2 农村发展层面

从农村现有的发展体系来看,医疗设施、教育设施、保障设施的不健全作为发展难点,在社会经济结构转型中,大部分农民种地所获得的经济来源无法满足实际生活需求,多数青年人选择去城市发展,令老人与儿童留守农民,同时也令大部分农耕用地面临着荒废的状态,在此种恶性循环下,农村经济结构将面临着失衡的严重风险。从农民本身角度来讲,大多以国家政策的补贴来维系基本生活,此种情况下,如果乡村旅游项目开设,企业一般将会从外部引进专业化团队以满足实际用人需求,对于农民来讲,仍将处于社会底层工作体系中。此外,从经济价值分配角度来看,乡村旅游项目的盈利分配中企业与政府占据较大份额,农民分配的剩余份额微乎其微,此类边缘化受益形式将与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相悖。

1.3 政府方面

扶贫工作开展的对象是农村,执行者为政府,在旅游项目开发过程中,政府的工作指导方向决定着整体扶贫质量。但目前部分政府未能将扶贫工作作为重心,在执行国家战略时,只是以资金投入为主,政策项目的实施无法与发展体系相挂钩,对于人文环境、地理差异等如未能进行深度调研,则将无法发挥扶贫资金的实际效用。同时,在农村体系的体制约束下,由于基础设施、人文差异等原因,在开设相应的项目时,无法贯穿于整体项目工作中,进而令整体项目体系的建设面临着见效慢的困境,而在长期的经济导向需求下,如实际收益低于预期收益,将令政府本身缺乏一定的积极性。

2 基于乡村振兴的农村旅游扶贫路径研究

2.1 创建特色性旅游资源

为进一步加快旅游扶贫质量,应充分结合地区资源来建立特色化旅游服务体系,将先进理念、现代化技术等作为融合目标,以加快旅游经济产业的发展。首先,在宣传过程中,可利用网络平台将自身特有的产品进行展示,如风景、民俗风情、特色美食等,并可通过电商交易平台,对产品进行售卖,以增加地区的品牌影响力。通过建立信息化旅游平台,将各类旅游资源进行全景展示,并开通网络订票、住宿、查询等服务,令农村旅游通过网络平台实现“走出去”。其次,应注重乡村特色文化的建设,将文化体系立足于发展体系之上,令游客通过旅游可领略到民族文化特性,以提升自身的视野面,并增强潜意识里的认同感,进而令吸引更多的游客。最后,应对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包装,在符合现有的市场竞争机制下,充分发挥地域特色,并定期举办民俗活动,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同时,可建构以季节为主导的旅游体系,以形成季节性高峰期。

2.2 建立一体化发展平台

从企业项目投资角度来看,在政策的导向下,企业如想获得更高的经济利润,应从全局观为出发点,结合农村生态结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等,来明确布局规划,并加大旅游产业与其它关联产业的融合力度,以建立合理的发展体系。第一,建立农业化旅游产业,就目前旅游人群的心理态势来讲,其主要以放松、愉悦等为主,为此,可建立生态化旅游基地,令游客在观赏风景时,可体验农家风情,如农田种植等,游客可定期对自己的栽培物进行查验,以深入农村生活,减轻城市生活压力,此类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并积累相应的客源。第二,建立电商化旅游产业,通过网络平台来对农村经济旅游建立一体化架构,充分利用电商平台打造独立化的运营空间,扩大产品流通路径。例如,通过直播平台,可将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独立化,依托于运营体系将产品销售与服务相挂钩,并建立完善的售后机制,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務,以加大产品竞争优势。第三,建立教育旅游产业,为学生教育提供对接渠道,学生通过农村参观,可形成深刻的认知,以树立起扶贫意识,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可为农村与城市化的对接发展建立过渡平台,以此来打造共赢局面。

2.3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政府机构作为政策执行者,要想彻底改变农村人口外流问题,政府应加大补贴力度,对旅游产业的各类经济项目进行合理的资金分配,如对农村创业人员的税收政策进行减免,对旅游项目基地的大学生给予补贴制度,以壮大旅游项目的工作团队。同时政府应起到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如市场整体偏向于企业令农民利益受到损失,则政府应依据旅游项目的各项环节来制定相应的对策,以此来为农民提供一定的经济点,进而加大农村旅游地区经济产业的均衡性。此外,当农村旅游项目中的市场呈现出稳定态势时,政府可将主动权利交付给具备营业资质的企业,然后政府将利益链与农民相连接,以实现经济化共享,增加农民自身的收益。如在项目开发时,出现资金支出体系不足现象,政府应建立招商引资平台,并给予入驻企业一定的补贴,以完善旅游项目的生态架构。政府可将旅游项目的占地权限与农民的权益相结合,通过分红机制将旅游项目与农民利益相结合,令农民主动参与到项目运营过程中,进而为农村地区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综上所述,鉴于我国目前农村发展现状来讲,人才外流、资源匹配不均等,令农村经济发展处于原地踏步的局面。作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农村旅游扶贫项目,在政府政策的宏观调控下,企业及人力资源的支持,令农村旅游项目呈现出良性经济发展态势,加快农村向城市化发展的进程。通过农村对接旅游平台建设、政府扶持力度加大、建立特色化资源等,可为农村旅游项目建构多元化服务保障,以加快我国经济产业结构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玮,张柏生,杨功哲,谭湶淋.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旅游助力精准扶贫的案例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10).

[2] 孙卉樱.“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路径研究——以南京市六合区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9(14).

[3] 满孝平,常红旭.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旅游扶贫实践路径研究[J].中国市场,2019(21).

[4] 王美钰,侯玉霞.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旅游扶贫路径研究——以桂林“荷美陶家”为例[J].保山学院学报,2019(01).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从业素质提升研究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思维
基层党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