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一号

2019-02-14 16:57林延军
参花(上) 2019年2期
关键词:古船沉船瓷器

海陵岛之南,东起白雪村沙滩,西至南村大角山嘴,细柔的沙滩沿海岸线连绵几公里。海鸥飞翔,冲浪舟激流划过,溅起一层层白晶的浪花,眼前一幅碧海蓝天,渚清沙白。

这里,便是有着“东方夏威夷”之美誉的十里银滩,银滩上矗立着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博物馆并不少见,但听闻只为“装载”一条古沉船而设立的博物馆还是第一次,它正对着一片浩瀚无垠的南海。然而,八百多年的宋代古沉船的横空再现,八万多件陶瓷、金银器件石破天惊地重现,风靡全球,它就是开创中国水下考古先河的南海一号。

南海一号从哪里出产,我们并未得知,沉睡了几百年后,专家只能从它的踪迹、形状加以考古,这是一艘具有南宋时期福建泉州特征的木质古沉船,沉没的地点正好在传统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航道上。南海一号似乎又带着一股力量在游走,有了海水的滋养,它有了更多的色彩,有了更多的故事,从海底到陆地,从宋代到现在,它像一部史书,仿佛让人看到了当年海上丝绸之路的盛极一时。

从秦汉开始,岭南先民以陶瓷为纽带,在南海诸国、南太平洋沿岸逐步形成海上交易圈。中国的瓷器、丝绸等以广东、福建等沿海港口为始发点,途经北部湾等沿海城市港口,远赴南海、东南亚诸国出海贸易,这就是后来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南海版图海岸线来看,从福建到广东,从泉州的宋代古船、郑和下西洋的碑刻等古文物到古广州港,从阳江“南海一号”到徐闻“海上丝路始发港”,无不昭示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前世今生。

一九八七年八月,广州救捞局与英国一家海上探险和救捞公司联合打捞队在上下川岛海域寻找“莱茵堡”商船时,“莱茵堡”号没有找到,却打捞到一块陶瓷瓷片,紧接着一批有中国特色的瓷器、金银器浮出水面,就这样,另一条古代沉船被意外发现了。

南海一号从首次发现到最终打捞出水,整整用了二十年,它的重见天日历经沧桑又颇具传奇,几万件陶器“躺”在沉船的货仓,仿佛是宋王朝陶器“兵马俑”。它跨越了时空,出土的海量陶瓷、金银器件不是一件、两件,出土的文物价值超过千亿美元,足可以做几个博物馆,目前还在陆续发掘中……说南海一号是“满船尽带黄金甲”,价值连城,实不为过。

站在水晶宫前,透过玻璃,南海一号货仓上面已经搭建了考古专用的船舶智能测绘平台。南海一号古船长四十一点八米,船宽十一米,设计水线长三十二点三米,船身高约四米,只见货仓里一匝匝瓷器整齐叠放,肉眼还可见碟、碗、盘子等,瓷器或破裂,或被沉积物包裹,还有不少至今依然被淤泥紧紧缠裹。瓷器安静地躺在斑驳的船仓,依然呈现南宋时期陶瓷出海远洋贸易叠放的模样。我无法想象古沉船在海底浸泡的模样,是黑暗,是冰冷,是千疮百孔还是与世隔绝,抑或是与厚厚的淤泥相拥,与海沙对话,与贝壳聊天……

若不是有两位身穿蓝紫色制服、戴防护口罩的工作人员往船仓里面喷防护剂,我还无法相信这就是在海底沉睡了几百年的宋代沉船。南海一号从打捞出水,便就近“入主”十里银滩上的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水晶宫,工作人员每天都要往船仓瓷器上喷防护剂,这是为了维持南海一号在海底的温度和湿度,模拟还原古船仓原来的生存环境,保护瓷器不被氧化或损坏。

难以想象,古船是如何沉入海底的,是船舶超载,是遭遇台风肆虐,还是海盗袭击?我们都无从得知。唯有在数百年后,南海一号满载着一船的文物浮出水面,才向世人发出尘封在历史长河中的密码电报,呼唤着后人把它带回家。

两宋时期,海上远洋贸易和文化交流频繁。官方在南海海域通常采取沿近岸航线的方式开展海航活动,安全又便于与沿岸港口进行商贸交易。而地处广东的沿海港口则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停泊点或补给点。民间的一般商船,为节省时间和成本,则有可能将沿岸的“曲线”航行改为“直线”海航。专家推测,“南海一号”有可能选择了“直线”海航,才遭遇不測,最终沉船。

令人惊讶的是,沉没海底近千年的古船仍保存相当完好,船仓是四八平稳地端坐在海底,既没有侧翻,也没有腐烂。专家说,南海一号得以“回家”,全归功于船体的松木马尾,才能带回一船仓的陶瓷古董,正因为古船仓的松木抗浸泡,守护着震惊全球的陶瓷“兵马俑”。从船仓考古发掘出大量价值连城的瓷器,琳琅满目的壶、瓶、罐、碗、盘、碟等海底陶瓷,脸上写满沧桑,这些陶瓷主要来自于浙江、江西和福建三省,有浙江龙泉青瓷、江西景德镇青白瓷、福建德化白瓷,也有福建闵清义窑瓷片、福建磁灶窑瓷片。

是的,古沉船斑驳陆离,满目疮痍,与污泥相伴一生的松木甲板,被海底侵蚀的花岗岩质宋代木爪碇石,依然安静地安放在展厅,它似乎又告诉世人,南海一号有一段厚重的岁月,这段岁月,有关海上丝绸之路,有关宋代五大名窑,有关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

从一片瓷器开始,这片海域有了水下陶瓷档案馆,有了数量惊人的国家一级文物,有了川山群岛海域宋元沉船遗址,开创了中国水下考古的先河,宋元时期盛极一时的海上丝绸之路考据得到印证。大海里的鱼虾是有生命的,而这条海上古商道,似乎没有生命,它却生长了千年,生长在海上,生长在风浪里,生长在不同的国家、种族、肤色的人之间,一直生长到现在的“一带一路”。或许,命运是一个奇妙的东西。它的沉下去,是为了更好地浮起来。

穿过时光的隧道,我又仿佛看到惊涛骇浪的南海上,白帆点点,劲厉的海风像狼一样嚎叫,一艘艘远赴海外贸易的古商船穿行其间……

作者简介:林延军,1984年8月出生,研究生学历,系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散文诗学会理事。作品散见于《散文选刊》《散文百家》《参花》《南方日报》《羊城晚报》《散文诗》《散文诗世界》《文学教育》等。现供职于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

(责任编辑 刘艳)

猜你喜欢
古船沉船瓷器
沉船的启示
瓷器中的文人雅趣
四大古船复原“大帆船时代”
重构白板舟:3D建模在疍民古船复原中的应用(英文)
2008年至2016年4月罐类瓷器成交TOP20
“洪州窑”瓷器赏与鉴
蓬莱古船考古记
沉船探秘
沉船事件仍然扑朔迷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