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智敏
网络无处不在,新词新语层出不穷,有的如昙花一现,有的则因其强大的生命力留存在现代汉语大数据库中。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在2017年12月18日,发布了“2017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尬聊”一词上榜。
“尬聊”指尴尬的聊天,明明不会聊天,却强行进行,进而使气氛陷入冰点。这个词从“尬舞”衍生而来。随后,以“尬”为词根,衍生出一批相关的新词新语,如尬唱、尬坐、尬歌等。“尬”既可以作谓语,又可以作主语、宾语。我们先看几个例句:
(1)《中餐厅2》正式开业 赵薇苏有朋尬歌(新华网 2018年7月20日)
(2)然而,记者近期采访发现,不少对父母满腔眷恋的游子返乡后,家人之间却陷入了“尬聊”,无话可说。(新华网 2018年2月19日)
有时还可以在中间插入“起”字,形成“尬起X来”的形式。如:
(3)因为在车上尬起舞来,双手多次离开方向盘。妹纸……最后被认定按照考试不合格处理。(人民网 2017年8月8日)
“尬X”后面还可以带补语。如:
(4)之后两人同时尬笑两声后又恢复了原有的尴尬。(人民网 2017年5月22日)
甚至,和“尬”组合的语素性质也在发生变化,最初以动词性兼名词性的语素为常,如“舞”“歌”,后只具有名词性特征的语素也可以和“尬”组合,形成新词。如:
(5)福建建立“公厕长”制,城市“尬点”变亮点(新华网 2018年7月3日)
(6)农村改厕改出了“尬厕”(《经济参考报》 2018年6月26日)
(7)《养生略要》曰:“《神农经》曰:五味养精神,强魂魄……其味咸者,补肾,研尬,除肝病。”(《太平御览·卷九百八十四》)
(8)《本草经》曰:“白石脂,味甘,无毒,主研尬气。”(《太平御览·卷九百八十七》)
以上二例的“尬”当解为“(气)不顺畅”,这个和网络语言的“尬”义不同。不难看出,二者有某种意义的关联,由“气不顺”衍生出事情不顺,属词义扩大现象。此一时代的文献中,“尴尬”一词倒是少见。
(9)再休将风月檐儿担,就里尴尬。(马致远《夜行船·帘外西风飘》)
(11)刀名剑利大尴尬,唬碎闲人胆!(王仲诚《越调·半鹌鹑》)
元朝,随着俗文学的流行,“尴尬”的使用频率大大增加,其异体形式也十分常见。这时的“尴尬”词义和网络语言“尬”字意义已有关联,均有处境困难、事情棘手以及气氛不融洽的意思(见例9)。但此时的“尴尬”除了此义,还衍生出了“危险,不安全”的意思(见例11)。虽然文献中“尴尬”一词常连用,但亦不难看出,它们关系并非牢不可破,“不尴不尬”的用法偶在文献中出现(见例10),它是在“尴尬”一词中插入两个否定副词“不”,表达尴尬至极之义。这种形式也为“尬”字成为词根语素构成新词奠定了基础。
(12)想来此书房乃一向旧居,并无尬异之事。(《后宋慈云走国全传·第十七回》)
(13)平日间和这两位康姑太太也有些不尬不尴的首尾。(《九尾龟·第一百二十二回》)
(14)伍作霖听了俯首无言,他晓得这件事儿犯得尬尴,已经落了下风。(《无耻奴·第三十二回》)
(15)挹香尴尴尬尬的说道:“如此就是西书房去。”(《青楼梦·第四十四回》)
明清文献中,“尴尬”一词的使用频率更高,意义有所扩大,形式也更多样。“不尴不尬”大量见于文献中。清末文献中还可看到“尬尴”(见例14)“不尬不尴”(见例13)这种调换词序的方式,甚至还有重叠形式“尴尴尬尬”(见例15),而联绵词则很少见这种类似的用法。甚至文献中还出现了“尬异”(见例12)这样的词语,这在之前的文献中是没有的。这就说明“尬”字从封闭语素向自由语素迈出了重要一步。
查阅文献可知,“尬”字本是可以单用的词语,但是使用范围较小,并不十分通行。元朝后“尬”字使用频率升高,但却以“尴尬”合用为常,这可能和汉语词汇双音化的趋势有关。语言运用过程中,“尬”字又以“尬尴”“不尴不尬”“不尬不尴”“尴尴尬尬”等形式出现,这就说明“尬”字有继续向前发展的能力。“尬”字从一个较生僻的古语词,到如今在网络上的大发展,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从语言学的角度看,首先,“尴尬”联绵词的性质本就未必正确。按《说文解字》,“尬”字是一个形声字,有“弯曲”的意义。这说明“尬”字有实在意义,有成为词根语素的可能性。虽然“尬”字在历史上常是“尴尬”合用,但中古汉语文献显示,“尬”字曾经有过单用的情况,而且意义和现在网络用语“尬”亦有某种关联性。其次,纵观近些年的网络热词,大多是有字形构造优势,且在文献中有相关用法的案例,只不过随着语言发展,“尬”的一些用法被覆盖或趋于弱势了。只要条件合适,该词便会再次回归汉语舞台再放光彩。再次,语言的经济性要求在能完成表达效果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简明直接的语言形式。很显然,“来尬聊吧”比“来尴尬地聊天吧”表意更生活直接,意义更丰富,更经济方便。
从社会层面上说,网络使用的主体是青年人,这一群体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越来越重视个体体验与感受,甚至还有求新求奇的趋向。因此,当他们面对外界自己不喜欢的情况时,会除去伪装,直接表达自己的尴尬体验,而在表达方式的选择上,也会选用与众不同的方式。当然,随着“尴尬”的情景体验越来越多,“尬文化”便逐渐兴起发展,青年人这一特殊方言群体又掌握着网络这个有利工具,因此“尬舞”“尬聊”“尬演”等尬文化才会愈演愈烈。我们追根溯源发现,其实“尬舞”一词早在粤语中出现,作为经济发达的地区,无论从经济还是语言的影响力上看,都是不容忽视的一股力量,像“打的”等词最早也是从粤语向共同语扩散,最终在全国通行[3]。
如今,“尬”的发展势头仍不见消减,无论是社会时事还是娱乐新闻,都能看到它的身影。但是,每一个进入现代汉语的新词新语,都是经过了各种考验之后保留下来的精华。“尬”字族能否最终经受考验流传下去,还有待时间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