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仙山
(武威第二十三中学,武威 733000)
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互联网+”是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等),是一种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工具的社会发展新动力,也是经济发展的新生态。2018年教育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会议纪要中指出:当下要建设“互联网+教育”大平台的发展目标,推动实现从教育专用资源向教育大资源、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提升师生信息素养、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的“三个转变”,从而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因而“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必须要与时俱进,探索全新教学模式,着眼于学生学科素养和信息素养的全面均衡发展。
“互联网+阅读”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新模式,它以互联网为依托,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体验,打破了课堂时空对学生阅读学习的限制,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还可以有效整合各类阅读资源,促进学生知识迁移能力、语言建构能力、语文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的和谐发展。“互联网+阅读”的一般课型可简略概述为以下几种:
第一,对课内文章实现精细化阅读。教材是教学的根本,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同样需要做到对教材文本有效精读。课内精读的实现不仅需要学生关注文本的整体内容,更需要以教材为依托实现对文本的深度思考,充分保障课内阅读教学的高效优质。在课前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为学生发布阅读任务单,针对任务单上涉及的知识点,学生在研读课文的基础上,可以上网搜集相关资料,也可以与其他同学交流探讨,针对困惑不解还可以及时向老师反馈。
第二,围绕主题开展有效群文阅读。互联网时代各类信息井喷式爆发,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群文阅读教学的开展可以让学生们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开放式阅读,让学生可以广纳博采,发展学生的信息甄别、整合归纳能力;也可以由教师定向推送阅读文本,让学生围绕文本主题开展对比式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们学会文本研读,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提升阅读灵活性,掌握更多文本资源。
第三,以互联网阅读有效推进整本阅读。《语文课程标准》规定:7-9年级学生要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很多中学生的阅读数量都不达标,尤其是对名著的阅读,很多学生反应读不下去,互联网阅读的有效开展可以让学生们开展共同阅读,有效提升整本阅读质量,并可以进一步指导学生选取有意义的文字进行有价值的阅读,细品其中滋味。
对课内文章的阅读可分为课前阅读和课堂阅读两个环节,传统模式下学生的课前阅读难以实现有效的监督,很多学生也就普遍不够重视。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引导学生实现有效精读。
以《父母的心》一课为例,这节课教师在课前就可以给学生准备大量资源,让其实现有效自学,在学生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就可以把字词等基础性学习任务攻克,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品读文章的语言和构思,从文章中对父母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的描述中,揣摩贫苦父母无法割舍子女的情感;从作者写作的构思出发,学会写作、构思、铺陈的技巧和方法。此外,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把教师授课的环节录制下来,一些学习基础不好的学习,课下可以反复多次观看,有效引导学生实现自主探究和个性化学习。
网络时代语文阅读教学的素材非常丰富,在课余时间教师可以把一些优秀的阅读资源,在线传输给学生,让学生们自主阅读。为更好的提升学生的阅读热情,教师可以组建阅读群组,为学生创建良好的阅读环境,如给学生们留下悬念性问题:欧亨利《麦琪的礼物》主人公并不叫麦琪,为什么叫“麦琪的礼物”?让学生们在阅读的同时,对文本有所思考。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阅读签到,签到词除了:今天我读了20页《战争与和平》外,还可以采用一些灵活的形式,如周总理说“外交就是要争取造就一个和平、稳定、内外交流、互通有无的国际环境”。让学生们可以摘录书中的句子,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来签到。以融洽的氛围,愉悦的交流提升阅读体验。
阅读是一个缓慢推进的过程中,需要学生长期坚持阅读,互联网时代教师更需要与学生一起共读,给学生做好榜样,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让共读的范围不断扩宽,共读的形式更加灵活,使阅读真正变成学生课内外学习中的一个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