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丽华
(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河北 秦皇岛 066500)
指间皮炎感染性不强,所以指间皮肤坏死较慢,一般不会出现跛行,除非指间完全坏死。这种疾病全球都有发生,圈养牛发病率高,尤其在冬末,当空气湿度大、温热、环境差时,本病最易发生。当牛群检出这种病例时,几平所有的牛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病。在宽松的饲养条件下,前后肢发病概率是相等的;在控制的环境下后肢比前肢更易发病,软地环境比硬地环境发病率低。
指(趾)间皮炎常由多种细菌混合感染引起,但是节瘤拟杆菌被认为是主要致病菌,这种菌为厌氧性菌,尤其能分解蛋白,该菌可暴露在空气中超过4 d,但在粪尿等环境中可以长时间存活,细菌粘在蹄子上,侵入表皮,侵蚀了皮肤和根部软角质的边界,但不能渗入到真皮,造成类似溃疡或者糜烂的损伤。损伤引起病牛不安,表现跛行。感染的奶牛为传染源,通过环境传染给无感染的牛。
第一阶段为渗出性皮炎,分泌物渗出到指(趾)间接合部,形成伪膜或结痂,在指(趾)部背面偶尔会看到。进一步发展,病牛表现不安,四肢交替负重,如果后蹄的蹄踵部疼痛,驻立时四肢会比正常向后。除非损伤进一步恶化,否则不会出现跛行。病牛不敢用蹄踵部负重,蹄踵的角质增厚,步态异常。指(趾)间长期的慢性刺激会造成指(趾)间纤维瘤增生,指(趾)间纤维瘤常常在一侧生长。
良好的管理和饲养条件可以保持蹄部清洁干燥,这很重要。有规律的修蹄可避免出现并发症。在深秋,临床病例高发期前,应对发生感染的牛群进行洗蹄,每周1 次即可,但在冬末应洗得更频繁些。全身性治疗,包括使用抗生素,但并不划算。对于严重的感染病例,应保持患部清洁和干燥,局部清洁后,趾间用磺胺甲嘧啶粉末和无水硫酸铜按1:1 混合后涂覆,应保持损伤部位清洁和干燥,或者将病牛的蹄部浸泡在洗盆中1 h,2次·d-1,连续使用3 d。
本病牛群的发病率达90%。不同品种及年龄的牛都易发,免疫力低下的青年牛更易发,新感染的牛会迅速传染其他牛,这可能与交叉使用生产工具如靴子、修蹄工具等有关。肉牛的发病率最低,卫生条件差的饲养场发病率高,其中秋冬季节发病率最高,放牧的牛发病率最低。一般肉牛的发病率最低。松散饲养、环境卫生差的牛场发病率较高,秋冬季节的发病率最高,在草地上放牧的牛群发病率最低。本病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为腐蚀性,另一种为增生性,在欧洲常见腐蚀性,而在北美常见增生性。同种牛有时会同时出现这两种情况,每一种都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跛行,这两种形式可能代表着这种疾病的不同发病阶段。当健康的牛群引进了携带这种疾病的牛,会暴发本病。已经确定发生这种疾病的牛群,其中青年牛更易感。
虽然大多数人认为指(趾)部皮炎的发病原因与多种细菌混合感染有关,但确切的病因目前还不确定,普遍认为节瘤拟杆菌首先侵入上皮,然后密螺旋体属(如蚀疮溃疡密螺旋体、文氏密螺旋体和齿垢密螺旋体)进入到深层组织。且在所有病例中,侵蚀表皮深层的两种螺旋体类型都可用印记基因法测出,一种是长的、螺旋型细丝状的微生物,12 μm×0.3 μm,另一种为短的较厚的螺旋体,(5~6)μm×0.1 μm。从损伤部位分离的其他细菌还有梭菌属、弯曲杆菌属和普氏菌属。许多研究表明,病毒也起到一定作用,但迄今尚未分离成功。
在指(趾)间屈肌皮肤和蹄壳接合处的区域最易发生损失,蹄子背侧面和悬蹄发生的损伤少见,后肢比前肢易发。
预防指(趾)部皮炎的关键是保证牛群的生物安全,如果无此病发生,不必引进替换牛群,牛群不应该接触带菌者,如未杀菌的器械或者穿着脏鞋的参观者,及时清除粪尿,提高卫生水平,这对于疾病的预防很有必要。过去常用土霉素或者林可霉素-大观霉素洗蹄,最理想的效果是患牛先用清水洗蹄再药浴。一些国家使用硫酸铜、硫酸锌或者福尔马林洗蹄,这种洗蹄方法更有效,其可降低指(趾)部皮炎的敏感性。本病无有效疫苗。
先治疗急性损伤。应该用硬的刷子和肥皂水将伤口处理干净、冲洗,然后弄干。使用抗生素粉末(如土霉素),用纱布或者女士用的卫生护垫保护伤口,用防水的绷带或者强化的尼龙设备固定伤口。用土霉素治疗,在血液中或者牛奶中不会检测出残留的抗生素。大剂量的注射抗生素,有助于治疗严重的损伤。一旦损伤开始愈合,用加压背包式喷雾装置在伤口局部喷射药物。使用可溶的土霉素或者林可霉素-大观霉素(分别用66 g·L-1和132 g·L-1的水),会获得很好的效果。奶牛卧下时,进行局部喷雾。应用便携装置杆的喷嘴可以直接喷到伤口上。这种技术很有用,无论是洗蹄还是用药。必要时可以用福尔马林加强抗生素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