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产业竞争力及湖南省绥宁县肉牛养殖现状

2019-02-13 10:19韩奇鹏
饲料博览 2019年9期
关键词:肉牛秸秆养殖

杨 云,唐 冰,韩奇鹏

(1.邵阳市绥宁县畜牧兽医水产局,湖南 绥宁 422600;2.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畜禽遗传改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长沙 410128)

发达国家肉牛养殖已经发展多年,肉牛养殖模式和人民对肉牛的需求不断发生变化,各种经营模式应运而生。肉牛产业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已经进入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和信息化。目前没有肉牛饲养环境的具体规定。但有研究认为,牛肉的品质和肉牛健康与饲养环境有直接关系[1]。

随着肉牛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和集约化进程加深,国外相关研究已趋于专业化。从遗传育种角度分析,国外有50 多种肉牛品种,且通过杂交选育奶公牛,在有效发挥肉牛本身的优势之外,开辟了一条提高牛肉品质和牛肉产出的新道路。从饲料角度分析,计算机技术普遍应用于饲料配方的优化及饲料原料数据库的建设。

中国肉牛养殖业发展不够成熟,中国肉牛养殖具有见效慢、高投资和高风险等特点,国家颁布的肉牛养殖相关政策、肉牛养殖成本和肉牛养殖生活环境等因素影响肉牛养殖业发展[2]。中国存在母牛帮扶力度不够、市场监管机制不完善、肉牛业生产发展方式落后和贷款融资难等问题,有学者建议,加大母牛养殖政策扶持、加强肉牛养殖业资金支持、积极转变肉牛生产发展方式和进一步完善肉牛业市场监管机制[3]。同时树立品牌意识、确保肉牛品质、规范肉牛舍、饲喂科学合理的饲料、提高饲养技术和重视育种工作[4]。中国肉牛良种覆盖率低,母牛缺少保护措施,且优质牛肉短缺,牛肉品质较低,分级标准不够明确等问题,制约中国牛肉出口和国内消费。所以,重视肉牛养殖业各环节,提高良种改良率,改善饲养管理水平,进而加快中国肉牛业可持续发展[5]。

1 我国肉牛产业竞争力研究

1980—2011 年,我国肉牛产业处于快速成长阶段,其具有明显的空间聚焦和地域梯度移动的空间布局特点,逐渐从牧区转移到农牧去,构成了中原、西北、东北和西南四个肉牛优势产区[6]。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前肉牛产业已经成为中国产略性产业,对肉牛及其产品的需求已经从区域性、季节性和民族地域性转变为全国性、全年性和全体国民[7]。中国肉牛整体处于产业发展初期阶段,养殖管理和总体生产能力较差,需要构建肉牛及其产品信息识别系统,提高屠宰加工技术和良种繁育[8]。对于中国肉牛遗传改良,根据国际动物记录委员会(ICAR)的经验,研发肉牛产业的数据记录系统,提出分步落实中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9]。目前中国肉牛品种多来自于进口,主要是与中国育种技术滞后、筛选效率较低和育种机制不健全等有关,因此应该提高合作发展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和拓展引制工作等提升中国肉牛种业水平[10]。近年雪灾、地震和肉食品安全实践的影响,加上中国肉牛与金融机构合作不足及发展规划不成熟,需要一些新的途径来发展中国肉牛产业,如改良区域黄牛、肥育奶公牛和增加廉价饲料来源等。有学者应用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对中国肉牛产业上下有价格关系稳定和关联度进行研究发现,两者反向修正,且关联度较强,但价格传送滞后[11]。而影响中国肉牛产业整体经济效益的三个主要因素是子畜成本、饲料和劳动力[12]。其中饲料高效利用及子畜育肥速度对肉牛养殖效益至关重要[13]。从风险角度分析,养殖肉牛的利润或成本风险逐渐缩小,但产量风险的加大,人们可以从提高饲养方式和新型技术及高度关注肉牛产业分布偏向的变化,从而降低肉牛产业的风险[14]。随着肉牛产业专业化发展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非专业养殖者会逐渐放弃肉牛饲养,选择低成本的工作。

为测评中国肉牛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现状,采用多种国际竞争力指数测评发现,中国肉牛竞争力一般,而且贸易逆差很大[15]。制约中国竞争力重要因素之一是肉牛疾病防控能力。由于中国区域间活牛运输防病体系不完善、财政支持系统和相关技术体系不健全等,致使中国虽然是养牛大国,但出口肉牛及数量均小于发达国家[16]。

2 湖南省绥宁县肉牛养殖发展现状

2.1 基本情况

绥宁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牧草资源丰富,宜牧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77%,其中大型草场15 处,非常适合肉牛的养殖。绥宁县山多田少资源少,过去木材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现在木材少了,收入急剧减少,种田只能解决“温饱”的问题,开展肉牛养殖是一条非常好的致富路子,也将成为绥宁县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的一个主导产业。

2.2 发展模式

2.2.1 以项目带动、示范推广、品牌发展为指导思想

以国家秸秆养畜示范项目、肉牛良种补贴项目等为切入点,充分利用绥宁县优势资源调整牧业结构,把绥宁县发展成为肉牛产业大县。

2.2.2 主要养殖畜种

引进安格斯、德国黄牛等高产肉牛品种和湘西黄牛改良。

2.2.3 规划建设重点发展区域

规划以长铺乡、关峡、武阳、李西、东山、河口、党坪、黄双、金屋等乡镇为重点发展区域。

2.2.4 建设单位

绥宁县畜牧水产局。

2.3 建设内容

秸秆处理设备:建青贮氨化池、秸秆处理机械、秸秆处理物质;改良体系建设;养殖和秸秆加工基础设施建设。

2.4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两个:实施单位自身缺少足够的资金,需要政府给予扶持;农民缺少必要的技术,需要引进优良肉牛品种和技术培训。建议尽快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计划,给予重点扶持,使项目尽快实施。

3 肉牛养产业背景及必要性

3.1 背景

3.1.1 社会经济状况

肉牛养殖区主要辖武阳、关峡、长铺乡、东山、河口、瓦屋、金屋、麻塘、水口、黄桑坪等10个乡镇,总人口13.6万人,总面积1 003.33 km2,其中草山面积306 km2,主要产业有生猪、牛羊、稻谷、中药材、杂交水稻制种、林竹,农民人均纯收入4 600元。

3.1.2 国家的产业政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培养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让农民从产业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有关部门要增加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投入。

3.1.3 地方政府发展规划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产品五大产业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湘政发[2005]24号〕明确提出了农业五大产业链建设目标,通过约五年的努力,形成五大优势产业链条,到2010 年全省农产品种养及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2 800 亿元以上,在2004 年的基础上翻一番以上,农产品商品率提高到70%以上,建设一批优势农产品原料和鲜销基地,搞好农产品种养和加工工业园区建设。

绥宁县基本产业为林业和农业,农产品资源比较丰富,中共绥宁县委、绥宁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县城经济发展若干问题的意见》〔绥发[2004]10号〕指出,要进一步加大产业建设力度,大力发展肉牛养殖,到2015 年建成年产优质肉牛10 万头大县,其中年产2 000 头的标准化养殖基地3 处。建立肉牛养殖基地符合该县的产业政策。

3.2 肉牛养殖的必要性

3.2.1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实践证明,建立种养基地能快速有效地促进种养产业的形成与发展,走市场化、优质化、产业化的路子,实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实现囿于本地市场到开拓国内国际市场的转变,最终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的目标。

3.2.2 带动农民增收的需要

绥宁县有悠久的养牛历史,但是长期以来养的是本地品种,不仅产量低、成本高,而且市场化程度相当低,2003 年推广秸秆养牛后,肉牛产业得到不断发展壮大,全县现有规模育肥场9 处,2009 年全县养牛34.7 万头,出栏肉牛7.4 万头,户均出栏仅0.9 头,人均养牛收入与草地、秸秆资源相比较,存栏、出栏规模还相当小,牲畜承载量远远没有饱和,农民收入来源的潜力还相当大。因此,进一步扩建秸秆养牛基地,能快速培植肉牛产业壮大,增加农民收入。

4 肉牛养殖条件

4.1 肉牛养殖区概况

4.1.1 地理位置及区域范围

项目区位于县城周边,最远的乡镇60 公里,辖武阳、关峡、长铺、河口、东山、瓦屋、水口、麻塘、金屋、黄桑坪10个乡镇的28个行政村。

4.1.2 自然资源状况

项目区属中亚热带山地型季风湿润气候,冬暖夏凉,四季宜人,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历年平均气温16.7 ℃,全年≥0 ℃的积温6 113.2 ℃,≥10 ℃的活动积温日数248 d,无霜期294 d,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 348.9 h,年降雨量1 336.36 mm,相对温度82%,全区共有溪河180 余条,总长637 km,河网密度0.57 km·km-2。土壤多由砂岩、板页岩和花岗岩发育而成,土层较厚,自然生产力较好,由于水热同季,生物生长旺盛,特别适合肉牛养殖。

4.1.3 社会经济状况

项目区土地总面积1 003.33 km2,总人口13.6万,劳动力6 万个。2009 年项目区农业总产值9.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 600元,其中养殖肉牛纯收入1 200元,占纯收入26%。

4.1.4 相关产业发展现状

项目区与产业相关联密切的产业主要是稻谷、玉米、高粱、小麦、红薯等农作物,以及渔业、农产品营销服务等。耕地复种指数为1.3,年产稻谷4 750万kg、其他农作物325万kg。

4.1.5 肉牛养殖地点选择

肉牛养殖地点选择遵循以下原则:交通方便。项目区所辖19 个村都通公路,全部通了机耕道,交通方便。自然条件优越。项目区草山资源要丰富,载畜量大;秸秆资源要多,可大量供应秸秆养畜需求。群众基础好。坚持群众自愿,对主动要求养牛,对积极想搞的要优先列为扶持对象,没有积极性或积极性不高的不搞强迫。

4.2 肉牛养殖条件

4.2.1 肉牛养殖区牧业开发初具规模

天然草场植被生长茂盛,其中禾本科占75%~85%。物流市场建设初具规模,扩建了东山肉牛交易市场,完善了武阳牲畜交易大市场,在农户中大力推广种草养畜、秸秆养畜、冷配杂交,冬闲田种草、集中育肥等养牛技术,鼓励、引导农户集资、筹资发展肉牛生产,草食牲畜开发和市场营销已初具规模。

4.2.2 秸秆资源丰富

全区农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为主,年产秸秆7.5 万t,其中稻草2.5 万t,其他豆类、花生、玉米、高粱、红薯秸秆等5万t,可供5万头牛食用。

4.2.3 社会经济条件较好

2009 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4 600 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 736 元。农户有能力投资肉牛养殖,发展畜牧业潜力很大。

4.2.4 政府重视

绥宁县委、县政府通过科学的认证和认真的思考,在“十二五”规划中把发展以牛羊为龙头的草地畜牧业放在振兴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来抓,成立了专门的领导班子,研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产业发展政策和措施,节粮型秸秆养牛为主的草食牲畜开发已引起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并作为优化全县农业结构的重头戏来抓。

4.2.5 有素质较好的专业技术队伍

绥宁县围绕秸秆利用、种草养畜,开展了一系列试验示范工作,在人工受精、种草、疾病防治、草产品开发利用、加工、贮藏、产品交易、营销网络等方面涌现了一大批人才。现全县已有从事草地牧业开发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140 多名,其中高级畜牧师3 名,畜牧师18 名,经济师、会计师以上管理人员6 名。通过不断的引进、交流、培训,这支队伍能适应新形势下绥宁县牧业开发的经营和管理的需要。

4.2.6 市场建设和畜产品流通不断推进

绥宁县东山、鹅公活牛交易市场已有几百年历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功能进一步扩大。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人们对其进行扩建,已具备日成交量千头的能力。近年来,当地人们又新建了武阳、长铺、朝仪、金屋等牲畜交易市场,能保证产品及时流通。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县委、县政府规划加大对畜产品加工和流通的投入,为绥宁县畜产品开拓大市场带动产业发展积极创造条件。

4.3 制约因素和解决方案

项目单位在现有条件下,肉牛养殖的资金缺口较大,解决这一困难的措施是争取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扶持。

猜你喜欢
肉牛秸秆养殖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肉牛口炎咋防治
解读“一号文件”: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推广秸秆还田 有效培肥土壤
青贮饲料在肉牛养殖中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