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芝,于新友,李 峰
(1.山东绿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 滨州 256600;2.山东省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山东 滨州 256600)
自2018年8月非洲猪瘟在中国首次报道以来,短短半年时间席卷全国,全国报道疫情100多起。随着疫情流行对该病认识不断深入,从开始疫点周围3公里内猪只全部扑杀,到疫点周围猪只检测合格后可继续售卖,从最初全面禁止血浆蛋白粉,到检测合格后可用,养殖场解除封锁后空栏时间由原应急预案规定的6个月缩短为45 d,从主流媒体对小散户养殖者的全面否定,到国家扶持小散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政策的出台,都显示了中国政府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由于国家积极应对,措施得力,疫情已有所缓和,非洲猪瘟疫情在中国处于点状散发,未流行蔓延[1]。
非洲猪瘟病毒(ASFV)是非洲猪瘟科唯一成员[2]。病毒粒子较大,直径175~215 nm。病毒结构比较复杂,有151个ORF,可编码150~200种蛋白,其中结构蛋白28种。病毒有囊膜,但均为同一血清型,也有报道将ASFV分为8个血清组,根据P72基因序列,可分为24个不同的基因型[3]。非洲东部和南部是非洲猪瘟发源地,流行病毒基因型众多,西非流行的是基因Ⅰ型。目前除基因Ⅰ型和基因Ⅱ型外,其余基因型均未传出非洲大陆,西欧和南美洲地区主要流行的是基因Ⅰ型,东欧如格鲁吉亚、俄罗斯及中国流行的是基因Ⅱ型。ASFV基因组由线状双股DNA组成,长度为170~190 kb[4]。基因组两端各有一个高变区,易缺失和增多,致基因组长度多变,不同来源的病毒分离株,甚至同一来源毒株的不同代次,病毒基因组都会不同。ASFV对外界抵抗力强,尤其是在有机物质存在时,对腐败、干燥和盐分都有一定抵抗力,腐败血液中存活3个月,干肉中存活300 d,咸肉中存活182 d。耐酸碱,pH 3.9~11.5时病毒活力不受影响,冻结肉中病毒可存活1 000 d[5]。对温度也有一定耐受力,室温下的粪便中病毒存活11 d,被污染的猪圈存活30 d,泥土等环境中存活205 d。56℃可存活70 min,60℃可存活20 min。病毒喜湿冷环境,冷藏肉中病毒存活105 d,冷冻肉中病毒可存活1 000 d。ASFV对乙醚及氯仿等脂溶剂敏感。0.05%的β-丙内酯和乙酰乙烯亚胺(AEI)可在37℃60 min使其灭活。0.8%的氢氧化钠、含2.3%有效氯的次氯酸盐溶液、0.3%福尔马林、3%邻苯基苯酚和碘化合物等都可在30 min内灭活ASFV。
非洲猪瘟是一种猪的出血性疾病,病毒对单核细胞-巨嗜系统和血管内皮具有细胞趋向性。病毒通过自然感染途径进入猪体后,首先在扁桃体内进行复制,猪只表现为轻微不适,3 d后鼻腔开始排毒,5 d后出现病毒血症,病毒血症通常持续2~3周,随后病毒持续存在于淋巴结中,7 d后出现大面积死亡。通常母猪和肥猪先发病,保育猪和哺乳仔猪后发病。家猪、野猪和蜱虫都是ASFV的宿主,病毒可在蜱虫体内存活数年,并垂直传播。该病全年均可发生,但通过分析OIE网站发布的ASF疫情信息,发现ASF多发于6~9月,推测与蚊蝇等昆虫活跃,可机械携带病毒,间接促进疾病的传播。
研究表明,经饲料途径感染的猪需要1 000个病毒粒子,经饮水途径感染猪只需要1个病毒粒子即能发病,推测原因为饲料可刺激唾液蛋白酶降解病毒。猪群初次接触病毒时会造成猪只高死亡率和疫情快速扩散暴发。当疫情流行一段时间之后,猪只会产生相应抵抗力,部分猪可耐过、存活,并长期带毒、排毒,病毒株会变为弱毒或中等毒力毒株,但需要相当长的过程,某些ASFV弱毒株感染敏感猪只时,可变为强毒,致猪发病。
非洲猪瘟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在猪群中传播速度较慢。同一场中一圈舍发病,隔壁圈舍不发病,同圈猪发病猪与暂未发病猪共存,猪舍隔离成小单元饲养可降低发病率。虽有报道可经气溶胶传播,但仅限于猪只急性发病期,空气中病毒含量很高时,且传播距离短。猪只与病猪接触后随时间推移基本无一幸免,发现病猪后,只能大面积扑杀。尚无直接证据表明病毒可垂直传播,对精液带毒现象决不能忽视,从疫区引入带毒种猪,断奶仔猪都有可能将病毒引入,未彻底合规清洗、消毒的拉猪车、含血浆蛋白粉和肉骨粉饲料及含洗肉水、未煮熟肉品和腌制烟熏肉的泔水饲喂在猪场外病毒传入场内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猪场内饲养及兽医人员串舍,疫苗或药物注射不换针头,猪场内集中人员接生、断奶,人员在不同圈舍走动,忽视消毒,都直接促进疫情的发生与传播。对已发病有蜱虫的猪场,一定要彻底杀灭蜱虫,因其能长期携带病毒,并在其体内垂直传播。饲料在非洲猪瘟传播过程中的风险不可忽视,首先是饲料原料,农户家玉米等原料一般在公路或马路进行晒干,运猪车辆或其它进出疫区的班车等车轮辗压,导致原料被病毒污染。未经检疫的不合格血浆蛋白粉及肉骨粉的添加,非高温饲料制粒工艺,猪场饲料塔未有隔离,猪场公用拉料车,原料和饲料加工流向不是单向流动。猪场中蚊蝇、老鼠、猫狗及飞鸟都可能机械携带病毒,增加疫病传播风险。
非洲猪瘟的自然感染潜伏期为5~19 d,感染后7~10 d可检测到抗体。非洲猪瘟病毒临床表现一般为高热、厌食、精神萎靡,猪趴卧、聚堆、嗜睡,皮肤黄染,四肢、耳、胸部、腹部和会阴部位出现不规则的出血斑,鼻腔有泡沫或血液,呼吸困难,腹泻或便秘,粪便带血,关节肿胀,局部皮肤溃疡、坏死等症状,进行药物或疫苗注射时注射部位血流不止,怀孕母猪常发生流产。剖检可见猪腹腔内有红色腹水,脾脏肿大300%~600%,呈黑紫色,淋巴结水肿、出血,形态似血块,心包积液,心外膜点状出血,肾脏皮质有瘀斑,胃肠浆膜面和黏膜点状出血,肝脏充血、肿大,膀胱水肿、浆膜和黏膜下层出血,慢性猪瘟,关节肿胀,肺局部钙化,干酪样坏死。单凭临床表现及病变有时很难确诊,必须进行实验室诊断才能确诊,ASF的准确、快速诊断对于防止ASF蔓延、快速扑灭和根除尤其重要。
目前较常用的是针对病原的检测方法,快速、简便,活猪可采血分离血清检测,死亡猪只可采集脾脏,扁桃体、淋巴结等,也可选用胶体金检测卡,但敏感性与PCR方法不能比。荧光PCR方法无疑是当前最好的检测方法,用核酸提取试剂制备核酸后再扩增,在核酸纯度和浓度方面都能保证,可提高检出率。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已有便携式荧光检测设备用于现地检测,配合相应适合常温保存、运输的试剂,以及配套仪器、设备,大幅提高检测效率。初次发病猪场猪只死亡快,而抗体的产生至少在病毒感染1周后,持续时间长,可终生存在,加上商品化抗体检测试剂盒的缺乏,抗体检测法并不是推荐的方法。抗体检测对慢性型感染和康复猪群的回顾性诊断中才有意义。
非洲猪瘟尚无有效药物治疗,也无疫苗进行预防[6]。因病毒本身特性,抗体产生慢,不产生中和抗体,抗体依赖增强作用等使得疫苗研制困难。虽然西班牙曾研制了活疫苗,投放市场后,出现猪只隐性带毒、排毒,以及毒力增强的现象[7]。以细胞免疫为主的特性,注定灭活疫苗免疫效果不理想,亚单位疫苗研制基本无突破性进展。病毒为高危病原,病毒在猪只免疫系统内复制,使病毒保持遗传稳定性细胞系的缺乏,以及动物模型尚未建立等都制约疫苗的研制工作。
当前主要靠健全生物安全措施防控非洲猪瘟,包括国家层面及猪场个体。国家要严把进口关,不从发生非洲猪瘟的国家进口活猪、猪肉及猪肉制品、精液、猪皮。国家要坚决打击猪只非法运输,病死猪的回收利用,鼓励举报,给予举报人一定奖励。政府对发生疫情常及时积极处理,并将承诺给养殖户的补偿落实到位。提供财政支持,改造不符合生物安全的猪场,全额补贴,调动全民参与消灭非洲猪瘟的积极性。鼓励饲料企业升级改造,改为高温制粒工艺,以杀灭原材料中潜在污染病原。
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严禁饲喂泔水。有条件的对拉猪车进行改进,采用带空气过滤系统的全封闭车辆,车辆四壁及底部应使用耐腐蚀材料,并采取防渗漏措施,安装定位系统,规划运输路线,达不到要求的至少不能采用木质车辆。车辆要全面清洗,最好采用温水,并在水中加入洗涤剂。干燥后,选用符合要求的消毒剂,配制一定浓度消毒,注意限制温度和作用时间,保证消毒剂能彻底杀灭病毒,消毒剂定期更换,消毒后进行评估,合格后再进入猪场,无害化处理车辆严禁进场,严禁拉饲料。设出猪台,卖猪时净区和污区要分开,猪只单向流动,尤其是仔猪出场后严禁再返回。减少或弃用含血浆蛋白粉或肉骨粉的饲料饲喂猪,寻找替代品。猪场安装水箱,在水中添加过氧乙酸等消毒剂,杀灭潜在存活病毒。猪场内不铺稻草及有外来病毒传入风险的垫料。无关人员严禁进入猪场,确实要进入的一定登记,并做好消毒、洗澡、换衣服工作,员工出场后再次进入时要洗澡,并隔离48 h后再入场。进场的一些药品、疫苗、物资等要用臭氧熏蒸消毒或喷洒消毒剂。猪场门口设消毒池,消毒池内消毒剂可选用3%~5%的氢氧化钠,并定期更换。猪场内部不同猪舍门口放消毒盆,消毒药及时更换,严格遵守消毒制度。确保清除病死动物尸体、屠宰残留物及餐厨垃圾。猪接生、断奶、疫苗接种及药物治疗时饲养人员及兽医技术人员严禁串舍,采用无针头注射器,用有针头的注射器时一定要勤换针头,至少一圈一针头,现健康猪再病猪顺序注射。发现疑似猪只,及时采血,送有资质实验室检测,采用多种PCR方法检测确诊。发生疫情猪场的饲料、兽药、疫苗等一定要彻底销毁,禁止回收利用。
非洲猪瘟是猪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法定报告的动物疫病,中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8-9]。中国是养猪大国,生猪出栏量及猪肉产品消费量约占全世界的50%。中国是以散户为主的养殖模式,居民普遍喜食热鲜肉,大规模生猪调运,注定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必将是一场持久战。
非洲猪瘟在中国爆发后,对整个猪相关产业影响巨大,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有效、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取得显著成效。但还应借鉴国外非洲猪瘟净化成功经验,并吸取教训,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10]。自非洲猪瘟首次报道以来,近百年60多个国家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且近年来,非洲猪瘟疫情有增多的趋势,部分国家呈现大爆发、大流行态势[11]。综合各国防控非洲猪瘟的经验,应彻底清洗,消毒,可疑运输工具建立洗消中心,政府提供财政支持,改造猪场,提升生物安全水平,一旦确认,扑杀,补贴落实,建立流动兽医临床团队体系,屠宰补偿合理。
目前非洲猪瘟病毒检测成本太高,有必要加快新型检测试剂的研制,降低检测成本,以便大规模普及,早发现、早确诊、尽早采取措施,更好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