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玉莲
(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西岗子镇农村经济技术服务中心,黑龙江 黑河 164322)
紫花苜蓿具有良好的行业发展前景,在畜牧生产中应用能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因此要高度重视紫花苜蓿种植工作。
在紫花苜蓿工作中,一般选择在每年的5月初开始播种,无特殊情况会在5月1日开展播种工作,一直到7月5日之前要结束播种。
紫花苜蓿植株根系发达,种植时一般会选择沙壤土或者黄土地,对地块土层厚度的要求较高。一般为了保证根系生长,要求种植时根系要深入地下2~3 cm的位置。种植地块要求湿度大,肥力强,要避免在贫瘠地块种植。
要求坚持精细原则进行整地,做好深翻工作,保持土壤的细密度,针对地块中的石块、废弃塑料和树枝等进行处理,有条件的地方要求尽量在春初完成灌溉工作。
尽量按照本地区实际情况精心选种,合理选择新品种,避免陈种种植过程中出现发芽率低和出苗率低的情况。在选种方面,要保证种子颗粒饱满、整体度高,剔除种子中的杂质。
紫花苜蓿播种前需要对种子进行处理,一般在处理过程中会选择温水浸泡的方式,进一步去除杂质和不饱满的颗粒,且为了有效防虫害,可以选择防虫药水对种子进行浸泡处理,并在浸泡后进行晾晒处理,晾干后可以开展播种工作。
紫花苜蓿种植方面可选择的播种方法主要有撒播、条播、穴播等,条播一般应用在大面积种植方面,对行距有明确的要求,基本控制在约1尺,为了使播种量达到标准,建议混入炒熟的种子,可以按照每1.5~2 kg混入0.5~1 kg的量进行播种,要求播种量控制在1.5~2 kg·667 m-2,在播种时要求做到均匀播撒。
覆土和镇压处理主要是为了提高紫花苜蓿的出苗率。在种植环节,要求按照厚度为1~2 cm的标准完成覆土工作,在覆土后要采取有效镇压的方式,可以使用重量较轻的木质棍子完成镇压,达到保持土壤墒情的效果,提高出苗率,做好壮苗工作。
在紫花苜蓿出苗后,要按照生长情况开展苗间管理工作,通常情况下要求在紫花苜蓿植株长到10 cm的高度后开展除草工作,在苗期内可视情况进行3~5次除草,除草要尽量保证干净彻底,避免杂草泛滥影响紫花苜蓿小苗的生长,使小苗保持旺盛的生长态势,在紫花苜蓿旺盛生长的情况下方便后续管理工作。
肥料的选择方面可以使用二胺或者农家肥,每年开展施肥工作,二胺和农家肥的施肥量要求分别为:15~20、1 000 kg·667 m-2。
农药喷洒主要是对病虫害进行控制,其中虫害的防控是核心,一般每年在紫花苜蓿小苗出土后开展3~4次的农药喷洒工作。在农药的选择方面,倾向于使用乐果和溴氰菊酯。
每年要针对紫花苜蓿开展刈割工作,频率基本为第1年1~2次,在第2年提高频率,达到3~4次,要留5 cm高度的茬,最后1次进行刈割处理时,需要注意在紫花苜蓿完全木质化前开展工作。
冬季管理的重点是做好防冻工作,要求尽量在入冬前针对紫花苜蓿草根开展覆土保护工作,覆盖土的厚度标准为2~3 cm。冬季管理工作中需要重点开展防鼠害,防火工作。
紫花苜蓿可以作为青饲料直接向家畜投喂,不同畜牧品种投喂量要求存在差异。其中针对猪喂食紫花苜蓿,可以将投给量控制在猪1~2 kg·d-1·头-1,能满足生猪养殖过程中对青饲料的需求,也能发挥预防仔猪下痢的作用;针对牛进行投喂,投喂量一般控制在2~3 kg·d-1·头-1,能发挥预防犊牛痢疾作用。羊的投喂量控制在1~1.5 kg·d-1·只-1,能产生预防羔羊痢疾的效果。将紫花苜蓿作为青饲料直接投喂,需要避免使用带露水的紫花苜蓿,确保不会出现牲畜涨肚的问题。
紫花苜蓿在畜牧养殖工作中,能代替蛋白质饲料进行使用。研究发现,紫花苜蓿自身蛋白质含量较高,能在畜牧养殖方面形成蛋白质饲料的替代作用。在将紫花苜蓿作为蛋白质替代饲料进行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按照不同养殖品种对使用的量进行控制。一般要求在猪饲料中可以添加约10%的紫花苜蓿,在牛羊的饲料中添加紫花苜蓿的合理标准约为15%。
在使用紫花苜蓿代替蛋白质饲料后,每头猪每年在养殖环节能节约150元的成本,牛和羊养殖方面也能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每头牛和每只羊能节约蛋白质饲料成本200元·年-1。
实践研究证明,紫花苜蓿能在畜牧养殖中广泛应用,养殖前景好,可以判断紫花苜蓿种植的市场潜力巨大,行业发展前景广阔,值得开展大面积种植和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