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冬静
(无锡市惠山区人民医院,江苏 无锡 214187)
分娩疼痛对育龄期女性而言是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初产妇中80%以上表示无法承受分娩过程中的剧烈宫缩疼痛。疼痛不仅会让产妇出现焦虑不安、紧张恐惧等负性情绪,还会影响其进食,甚至对胎儿健康产生影响,正因为如此,近年来因惧怕疼痛而选择剖宫产的产妇比例明显增高[1]。目前临床主要采用药物性、非药物性两种方式进行分娩镇痛,其中前者主要借助麻醉药或镇痛药实现镇痛的目的,后者主要通过产前运动训练、拉玛泽呼吸训练、经皮深部神经肌肉点阻滞镇痛等方式缓解产痛。本文选择我院进行非药物性分娩镇痛的50例产妇作为研究样本,现作如下报道:
选择2019年7月~8月在我院进行非药物性分娩镇痛的50例产妇作为研究样本,依照1:1比例分为A组(25例)和B组(25例)。A组产妇年龄分布21~32岁,平均(27.5±1.8)岁;孕周在38~42周内,平均(40.8±0.6)周;B组产妇年龄分布20~33岁,平均(26.4±1.7)岁;孕周在39~42周内,平均(41.6±0.4)周。对比2组以上临床资料,差异并不明显(P>0.05),有比较意义。
A组传统健康教育的内容:预产期前3个月确定为开展健康教育的时间,产科专家负责对产妇集中性宣教,1次为30 min。4周为1次,共进行3次。将分娩相关知识介绍给产妇,讲解非药物性分娩镇痛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强化生活干预、饮食干预,补充营养,做好心理疏导等。B组健康教育内容与A组相同,不同点在于孕妇都扫码关注助产士网络义诊,线上线下共同进行健康教育。聚集解决模式的主要内容:①确定问题:对产妇的孕检信息进行仔细查阅,以便对产妇和胎儿现状有所充分了解,增进和产妇间的交流,支持和鼓励其讲述努力解决问题的经历,肯定其正确行为,解决尚未处理的问题和不当的做法,提升产妇的决心和信念;②构建目标:和产妇共同进行讨论,对现有问题加以总结,鼓励产妇以自己解决的方法对目标进行确定,通过回忆既往的努力行为而得到相应的收获;③探查例外及反馈:在现有目标的状态下和产妇讨论解决目标后的情况,并对最有效的完成目标的方法进行寻找;与产妇就实现目标期间的努力行为、取得的成果进行共同探讨,纠正未取得明显效果的成果。④效果评价:运用刻度化的目标,实现每个刻度的目标后对完成目标过程中的经验进行总结,并予以肯定,对新目标进行构建。
统计记录2组的自然分娩情况、剖宫产率及无指征剖宫产率。
以SPSS 22.0版本的统计学软件处理所有数据,用(%)表示计数资料,作x2检验,P<0.05代表存在统计学差异。
组间展开比较,B组的自然分娩率较A组高,剖宫产率、无指征剖宫产率较A组低,2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对比2组分娩方式存在的差异[n(%)]
对于非药物性分娩镇痛产妇,产前综合征、分娩阵痛等是其亟待解决的问题,大多数产妇会伴随严重的紧张不安、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其对疼痛的敏感性,引起恶性循环。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初产妇对分娩知识的了解和认知有限,加之缺乏专门的科学有效的分娩技术指导,所以其在分娩时会出现严重的负性情绪,疼痛感更强烈[2]。健康教育可对各种危险因素进行有效避免,保障母婴生命安全。而互联网+聚焦解决模式联合传统健康宣教的方式,主要借助产妇的潜能和资源对其产前心理问题进行妥善解决,通过以问题为导向的方式将产妇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帮助其更好的解决问题,提高产妇对健康知识的认知程度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互联网+健康宣教的方式,可帮助患者对分娩过程进行充分了解,促使其勇敢的面对阵痛,减少疼痛应激和负性心理,进一步提高镇痛的临床效果[3]。
在此次研究中,A组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无指征剖宫产率与B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由此可见,互联网+聚焦解决模式联合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非药物性分娩镇痛产妇的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值得在临床产科中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