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友清
(黄河三门峡医院,河南 三门峡 472000)
2型糖尿病多发于成年人,与遗传、环境、年龄、生活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异常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为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本文主要对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进行临床研究。
通过随机平行方式分组, 将我院在2017年10月~2018年12月区间,选取的9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甲、乙组,每组均为48例。甲组男性及女性分别为:27例、21例;年龄区间40~76岁,平均(58.6±5.5)岁;病程区间3~4年,平均(3.5±0.4)年。乙组男性及女性分别为:28例、20例;年龄区间42~75岁,平均(58.5±5.4)岁;病程区间3~5年,平均(4.1±0.6)年。甲组病例、乙组病例的上述数据分析,没有显著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②2型糖尿病管理指南标准[2];③签注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并发严重心肝脑肾疾病;②酮症酸中毒;③水电解质异常;④妊娠期/哺乳期。
1.2.1 甲组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片(生产厂家: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国药准字H20023370)联合西格列汀片(生产厂家: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40095)方案治疗,前者初始剂量为0.5 g/次,2次/d,根据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合理调整药物剂量;后者100 mg/次,1次/d。
1.2.2 乙组给予二甲双胍方案治疗,治疗方法和甲组相同,两组治疗的时间均为3个月。
比较甲组、乙组2型糖尿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
本文中的所有临床数据信息,均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 22.0中分析及处理。计数资料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均实行率的形式代表、x2检验处理;计量资料两组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比较,均实行均数差±s代表、t检验处理。对比结果(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的意义。
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乙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甲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乙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见表2。
表1 甲组和乙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n=48(%)]
表2 甲组和乙组血糖水平的比较[n=48(±s)]
表2 甲组和乙组血糖水平的比较[n=48(±s)]
组别 空腹血糖(mmol/L)餐后2h血糖(mmol/L)糖化血红蛋白(%)甲组 5.4±0.7 7.9±1.4 5.2±0.5乙组 6.7±1.6 10.8±1.1 6.5±1.3 t 5.1572 11.2846 6.4664 P值 <0.05 <0.05 <0.05
2型糖尿病为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临床首选二甲双胍治疗,该药能改善肝脏、肌肉组织脂肪代谢,减轻胰岛素抵抗,主要在小肠吸收,可对胃肠道产生作用,对患者肝肾的影响较小。为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本研究联合西格列汀治疗。西格列汀属于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减少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和葡糖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多肽(GIP)降解,改善胰岛细胞功能,调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3]。上述两种药物联合应用,降解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助于患者的血糖水平降低,治疗效果确切、有效。本研究结果显示,甲组、乙组在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均可见明显差异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相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
综上,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应用效果较好,能改善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安全性高,临床应用价值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