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金协同创新 培养金融跨界人才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2019-02-13 03:29:00
中国科技产业 2019年1期
关键词:立信产学研应用型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是一所会计、金融特色鲜明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至今已经走过了90年的办学历程。2016年6月,为更好地满足上海推进 “五个中心”“全球卓越城市”建设对高水平财经类人才的现实需求,上海市委市政府决定整合由 “中国现代会计之父”潘序伦先生于1928年创办的原上海立信会计学院、1952年中国人民银行创办的原上海金融学院办学资源,立足上海浦东新区,合并组建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建设上海高水平地方应用型财经高校。2018年学校入选上海首批 “高水平地方应用型试点高校”。

学校现有浦东、松江和徐汇3个校区,正在规划设计建设1180亩的浦东新校区。全日制在校学生20,931人、二级学院15个、本科专业35个,拥有审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资格。

学校通过师资队伍建设年 “双百计划”外引内培,不断增强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224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博士学位、“双师型”教师分别占比36.52%、43.22%、37.48%,省部级以上荣誉及人才称号近百人。

学校初步形成了以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统计学为主干,以金融学、会计学为核心,经、管、理、法、文交叉融合、协调发展的多学科格局。工商管理学科入选上海市一流学科(B类)、上海市I类高原学科,应用经济学列入上海高校一流学科(B类)、上海市Ⅱ类高原学科建设计划。开放经济与贸易学科为上海市重点学科,会计学、国际贸易、金融学为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2018年入选首批 “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

探索产学研协同创新途径

建立健全政产学研合作的运行和管理机制。合校以来,学校设置 “产学研基地管理中心”,成立 “政产学研合作教育领导小组”,制定出台《政产学研战略合作联盟三年支持计划》《政产学研基地建设与管理实施办法》等相关制度和政策,完善校院两级政产学研工作机制,进一步厘清学校各部门、二级学院的权责,强化评价和考核,充分发挥各方积极性和创造性。合作双方共同组建基地管理委员会或理事会,对合作的重要事项进行共同决策和质量控制,为产学研合作取得实效提供保障。

推动与政府、行业、龙头企业开展全方位紧密合作。学校与中行、农行、建行上海市分行,人保财险上海市分公司,上海航运交易所,上海钻石交易所,通用电气(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市浦东新区审计局、财政局和商务委,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上海市租赁行业协会等近40家行业企业和政府部门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师践习锻炼、决策咨询研究、职业培训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探索建立匈牙利中欧文化教育中心大学生学习实习基地,拓宽学生在海外参加世界500强实习实践的渠道。学校现有政产学研战略合作基地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近200个,覆盖全校所有专业,年可接纳3,000余名学生实习实训(占年年级学生规模70%左右)。

建立校企合作 “八共同实践共同体”。学校通过设立校企合作班、校企合作协同创新项目等方式,聘请企业高管和业务骨干专家担任兼职教授或行业导师,全面参与“八共同实践共同体”建设,即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编写教材、共同备课授课、共同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实验教学软件、共同指导学生实习、共同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共同关心学生就业,把企业岗位要求与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有效结合起来,提高实践育人成效。

集聚产学研合作创新资源

坚持推进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与国(境)外140余所高校及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有中外合作交流项目50多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4个、各类留学生近1,400余名。与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英国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CIMA、国际会计师公会AIA、澳大利亚注册会计师协会等专业机构合作开展国际会计资格培训。与国外高校联合成立孔子学院,合作开展全球咨询网络(ICON)国际咨询比赛。

坚持 “诚信为本、学验并重”办学特色。潘序伦先生创办的立信教育事业,开创了会计教育、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出版社产学研 “三位一体”办学模式,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应用型财经类高校校企合作模式。学校被业界誉为中国现代会计教育的发祥地之一和未来金融家的摇篮,被教育部授予 “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在九十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坚持 “诚信为本,学验并重”的办学特色定位,形成了鲜明的服务上海和长三角重大战略、紧密对接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特色和办学优势。

产学研合作成效显著、硕果累累

与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上海证券交易所合作共建立信会计产学研基地。学校与立信会计师事务所、 上海证券交易所于2007年共同组建的立信会计产学研基地,目前是本校成立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在全国会计行业具有广泛影响力和示范作用的大型基地。自立信会计产学研基地成立以来,共接纳学生6,000多名开展暑期实习和毕业实习,择优录用毕业生1,000余名;合作各方投入经费100余万元,共同完成研究报告60余项,接受委托并完成13项决策咨询服务,其中,《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特殊问题及控制标准研究》等课题成果为财政部、证监会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依据;《A+H股上市公司年报差异研究》课题成果,为内地会计师事务所开展 H 股审计业务提供了前瞻性研究和技术准备;等等。

与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等联合共建立信海集方金融工程实验中心。学校联合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东海期货有限责任公司、期货日报社等金融机构和媒体,于2012年9月设立高起点大型实验教学中心和产学研基地——“海集方金融工程实验中心”。中心面积1,300M²,配有400余台计算机,开展认知体验、课堂讲解、模拟交易、实盘交易、产品研发、大数据运行等教学,提升金融人才实战能力。聘任19位国内一线高层次交易员或金融机构高管作为兼职教师,进行实务授课及开展专题讲座。根据证券、期货类交易员培养特点,校企联合开发《证券期货交易技术分析》《程序化交易策略》等实务课程,并合作开发《指尖上的futures》等实务性较强的金融证券期货教材。

与慧科集团共建共管全国首个金融科技学院。2017年1月,学校与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唯一官方合作单位——慧科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共建共管全国首个金融科技学院。学院从领导班子、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的组建,到教学运营管理、学生实习实践和就业的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双主体校企合作,成为学校探索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试验田。学院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走校企合作办学之路,通过产学无缝对接,实现松散型向紧密核心型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转变,力争建设成为全国具有内容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效果突出的应用技术型本科转型改革示范项目。2017年8月,“金融科技专业人才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立项教育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金融工程(金融科技方向)获批上海市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2018年3月,金融科技专业获批教育部目录外新专业,成为目前国内唯一获批此专业的高校。

与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市分行合作共建 “浦江班”。2014年12月18日,学校与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市分行签署共建 “浦江学院”战略合作协议,采用校行合作办学模式,联合培养高素质、高技能金融人才。校行合作从过去相对浅表的 “手拉手”形式,向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深度融合方向发展,在学生与社会之间搭建一座培养、就业、复合、创新的 “立交桥”。自2015年起,选拔组建浦江学院农行订单班(简称 “浦江班”),实行 “双导师”制,学生在校企交互学习实习实训,毕业后优先到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市分行就业。校行共同设计开发《商业银行服务规范与职业伦理》《零售业务》《对公业务》《投资银行与资产服务业务》《国际业务》《同业业务》《电子银行与支付结算业务》《风险与合规管理》 8个版块具有品牌属性的 “产权式”课程,合作编写配套的产学结合、理论与实践共通互融、能力培养和职业资格认定有机统一的特色教材。

与通用电气(中国)有限公司组建 “通用电气班”。学校以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建设为契机,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专业复合能力培养,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方向,与通用电气亚太运营中心(以下简称“GE”)建立联合人才培养机制,组建 “通用电气班”。GE自2016年起面向国际经贸学院本科生招生,采取学生自愿报名、企业面试的方式,择优录取,单独组班。经过三年校企合作教育、一年GE专业实习,通过考核的学生可直接进入通用电气亚太运营中心工作。在课程设置上,由GE结合岗位需求,在学位课之外开设至少12个学分的专业选修课,并派出业内骨干老师专门授课。在为期一年的实习中,将安排学生在各实务岗位上进行轮岗实习。学院组建校企协同创新教学团队,定期走访企业,加强交流,对接企业需求及学生职业发展需要,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开发共建课程模块,着力提升应用型本科专业发展水平,培养专业交叉、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基本实现了专业教育对接产业发展需要、课程体系对接职业标准需要、教学过程对接实践能力需要的 “三对接”的目标。

学校打造校企合作生态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人才 “立信模式”在业界产生了一定影响。财政部在《关于全面推进会计人才发展战略(2010-2020年)》中指出,“由高校、证券交易所与会计师事务所联合组建的 ‘立信会计产学研基地’,为我国会计后备人才的培养、会计理论创新搭建了广阔的平台”。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流向、影响及对策专题研究报告》中建议,“具备一定规模的会计师事务所可以研究、借鉴、引入人才培养的 ‘立信模式’,创办自己的人才摇篮,建立产学研一条龙的人才教育培养机制,通过产学研结合,充分发挥教学科研单位与产业实体的优势互补,实现产学研相得益彰。”中国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2017年11月出席纪念潘序伦先生创办立信九十周年活动时,高度评价立信的 “诚信为本”文化理念对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和资本市场建设的深刻影响。学校与上海证券交易所、立信会计事务所合作共建的立信会计产学研基地共同开发的 “企业并购与合并报表”系列实验软件,成功获得国家计算机软件注册权证书,填补了这一领域的实验教学空白。学校与中国商业保理专委会悦达保理研究院产学研基地联合制定的《商业保理会计核算规范》,成为国内商业保理业务统一规范和会计核算准则。

在未来的发展中,学校将抢抓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四大产业新兴领域人才开发的重大机遇,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主动对接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主动服务上海 “五个中心”“四大品牌”、自贸区建设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立足上海,辐射长三角,走内涵提升、特色发展之路,实施人才强校和开放办学战略,全面开展综合改革,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依托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中国校企合作产学研创新联盟、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创新校企合作分会及其校企合作生态体系,积极探索构建合作育人的 “产教融合”生态圈和产学研一体化培养体系,促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加快提高学校服务国家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努力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财经大学。

猜你喜欢
立信产学研应用型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会计学院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辽宁丝绸(2022年1期)2022-03-29 00:59:06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国际经贸学院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中国公路(2017年18期)2018-01-23 03:00:32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现代企业(2015年5期)2015-02-28 18:5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