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雪,王新超,杨画画
(北京工商大学,北京 100048)
近几个榨季,我国食糖消费呈现明显的新态势,不确定性变量增加,市场观点分歧明显。部分研究者习惯性赋予食糖消费以固定增速,认为食糖消费的弹性较小,淀粉糖等其他甜味剂所带来的替代增量有限,食糖消费增量稳定;部分研究者则判定食糖消费量发生较大变化,根据食糖产销形势的同比变化而大幅调整消费量。上述研究方法在市场状态稳定的情况下可能误差较小,但在宏观经济、产业发展发生较大变化时可能存在较大的偏差,因此,如何利用既有信息和数据进行客观分析则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将继续延续前期研究方法,分别从宏观、产业和供需平衡角度分析2017/2018榨季我国食糖消费形势并对2018/2019榨季食糖消费状况进行展望。
全球食糖总体供需形势影响着糖价以及可进口糖的状况。2017/2018榨季全球食糖供给处于明显的增产周期,增产预期成为主导全球糖价的核心因素。2017/2018榨季开始后,国际糖市呈现震荡整理态势;2018年,亚洲主要产糖国的产量数据不断出现新高,且有超预期的趋势,国际糖价开始呈现明显的趋势性走低态势,4月下旬主力合约一度跌至10.69美分/磅,8月中旬最低跌至9.83美分/磅的低位。巴西食糖减产无法逆转泰国和印度大幅增产带来的供给增量。根据Licht的数据 (折算原糖值),2017/2018榨季全球食糖产量191 Mt,消费180 Mt,过剩1100万吨(图1),而2016/2017榨季全球食糖供需缺口为170万吨;2016/2017榨季和2017/2018榨季全球食糖消费量增速明显下滑,波动幅度变窄,增速在0.5%以下,但全球糖价长期维持低位,食糖消费量或出现明显增量。
基于Licht数据库和相关报告,给出2018/2019榨季到2029/2030榨季全球食糖供需形势判断。预测方法和假设前提:采用具有季节性的自回归整合移动平均线(ARIMA)模型,分析了各种不同的可能会影响世界食糖产量的指标(如油价、美元指数、乙醇价格、巴西乙醇消费量等)。但这些相关性相当弱,不适用于长期预测。实际上,白糖产量与之前的生产及天气状况更为相关,在过去十年左右的时间里,厄尔尼诺/拉尼娜等天气事件已成为白糖产量的重要决定因素。虽然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周期性地发生,但仍然没有比较令人满意地预测这些事件的模型。为了不完全忽视全球天气现象,把周期性应用载入ARIMA模型中,该模型在某种程度上捕获并代表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所有数据转化为原糖值,并以10月/9月作为作物年度进行预测。
从食糖消费来看,消费是世界白糖经济的主要推动力。如果生产食糖却没有消耗,它将给市场带来供给过剩,从而对价格施加压力并使得生产所获盈利减少。 影响食糖需求的最重要因素是人口增长和人均收入。实际上,人口增长可以解释绝对数量增加64%的原因。
综合供给和需求的判断,最终预测结果表明:全球食糖市场供需形势呈现如下变动,2018/2019榨季供给过剩,2019/2020榨季至2021/2022榨季再次陷入供给短缺。之后预计全球市场每2~3年会在过剩和短缺之间转换。至2029/2030榨季全球白糖产量可能达到约220 Mt,高于2017/2018榨季预测的190 Mt,而消费量预计将从2017/2018榨季的180 Mt增加至223 Mt。因此,在2026/2027榨季至2028/2029榨季连续3年过剩后,2029/2030榨季食糖市场陷入供给短缺。
图1 全球食糖供需形势变动Fig.1 Changes in global sugar supply and demand situation资料来源:Licht数据库;*代表预测值Source:Licht database.*represents forecast
2017/2018榨季我国食糖呈消费延续总量微降的特征,估计2017/2018榨季食糖消费总量在1 500万吨左右,同比下降10万吨,其中食品工业消费大概在980万吨左右,民用消费大概在520万吨左右,与上榨季价格抑制消费的情况不同,2017/2018榨季食糖消费更多受国内经济环境、产业自身发展影响。总体上,前几个榨季我国食糖消费呈现“甜度需求增加、中间库存显增、替代显著放缓”的态势,但2017/2018榨季的食糖消费呈现“甜度需求减少、中间库存降低、替代增量稳定”的特点。
在估计模型方面,本文分别根据食品工业行业甜度需求变化和食糖产业供需平衡进行分析,具体而言:第一,根据国家统计局月度公布的食品制造工业行业财务指标、含糖食品产量数据估计榨季甜度需求大致变化,再考虑淀粉糖、高倍甜味剂对于食糖的替代增量估计食糖消费量;第二,根据月度供需平衡关系,即月度期初库存+产量(蔗糖+甜菜糖)+进口量+走私量-出口量+抛储量=消费量+月度期末库存,或者消费=工业销售+炼厂销售+储备投放+走私+进口-出口+库存结转-中下游库存同比变化。两种方法相辅相成,即包括宏观层面的逻辑和具体行业层面的数据,以实现准确估计的目的。
2017年四季度和2018年上半年的宏观经济发生复杂且显著的变化,其影响因素主要来自政策端和贸易摩擦。宏观经济整体呈现供需双弱的格局(图2),终端需求方面,地产和汽车销量增速双双下滑;工业生产方面,发电耗煤跌幅扩大,汽车、钢铁等行业开工率虽边际改善,但同比降幅仍大,化工行业负荷率更是普遍下滑,经济处于明显的下行通道[1]。2018年以来,城镇、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累计同比再次出现明显的下降(图3),处于历史低位,其直接影响消费需求的增速,是判断宏观经济发展状态的有效指标。
图2 我国宏观经济波动与食糖消费增速Fig.2 Macroeconomic fluctuation and sugar consumption growth in China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糖业协会Source: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China Sugar Association
图3 农村、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同比变化Fig.3 Cumulative year-on-year changes in per capita disposable income of rural and urban residents
宏观经济与食糖消费的关联性主要表现在经济形势对于食品制造行业的影响(图2),也表现在经济周期中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从宏观经济对于食品制造行业的影响来看,2017/2018榨季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整体经济效益增速继续呈现明显的走低态势,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增速低于去年同期水平,且食品制造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变化处于近几个榨季低位,当前食品制造业困境除受宏观经济因素影响外,更多还因为整个食品制造业处于行业升级阶段,新型产品的市场接受度、居民消费需求的稳健性直接影响利润总额;从累计产成品角度来看,2017年上半年食品制造行业的产成品库存同比明显回升,且从食品制造行业累计产成品库存变化是利润总额同比变化先行指标的数据规律来看,食品制造行业的总体情况或将得到明显改善。GDP同比变化情况与食糖消费增速呈现较高的相关性,2014年以来中国食糖表观消费增速和GDP同比增速皆呈现明显的下行趋势,但随着宏观经济呈现长期低增速的新特征,食糖消费增速或与其出现背离,二者的背离距离更多取决于食品工业的发展情况。
2017/2018榨季食品工业七大行业累计产量出现明显的回升(图4),碳酸饮料、果蔬汁饮料、乳制品、糖果等行业累计产量增速明显高于去年同期,冷冻饮品产量累计同比大幅下降。近3个榨季,速冻米面、罐头和果蔬汁饮料行业产量维持较高的增速,糖果产业的累计产量波动率较大。2017/2018榨季整个软饮料行业的累计产量同比增幅明显高于上一榨季,部分原因是2018年上半年碳酸饮料产量明显回升,尤其软饮料行业累计产成品库存增速仍处于低位,软饮料行业的产量增幅或仍较明显。但食品制造行业产量的同比大幅回升难以推导出食糖消费量的大幅增加(图5),主要是健康消费的观念驱动制造企业调整甜度配方,产量增幅和甜度需求增幅非完全一致,且高倍甜味剂和淀粉糖对于食糖的替代增量稳健。
图4 食品工业行业经济效益同比变动Fig.4 Changes in economic benefits of food industry on year on year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Source:NBS(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图5 食品工业行业产量同比变动Fig.5 Changes in food industry output on year on year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Source:NBS(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从食品制造行业发展来看,食品制造将是扩大内需政策背景下重要的受益行业,在外部需求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内需对于宏观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性获得提升。由于食品饮料仍然在中国居民消费结构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因此行业能够较为充分地受益于扩大内需政策的推出。从收入和消费支出的角度来看,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仍然存在较大差距。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 396元,而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 432元,仅为城镇居民的37%;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24 445元,而农村人均消费支出10 955元,仅为城镇居民的45%。整个食品制造行业的发展潜力没有得到完全释放,甜度需求增量或在下几个榨季继续得到体现。
2017/2018榨季果葡糖浆与食糖价差较上一榨季缩窄了1 000~1 500元/t,2017/2018榨季食品制造行业部分终端企业继续修改用糖配方,降低其生产成本。根据咨询机构的调研数据,当前含糖软饮料中有50%以上品种配方中含有淀粉糖,碳酸饮料中基本实现了果葡糖浆对于白糖的完全替代,90%以上的植物单位饮料仍然为全白糖型,调味乳、糖果中淀粉糖对于白糖的替代约在50%。截止2018年6月份,除了42型高果糖浆(HFCS 42)累计产量同比下降,其他各类型淀粉糖累计产量同比增幅明显,结晶葡萄糖、55型高果糖浆(HFCS 55)和麦芽糖的增幅在10%以上[2],2017/2018榨季果葡糖浆产量同比增加6.15%,总的淀粉糖产量同比增幅在7.87%左右(见表1)。淀粉糖产能方面,55型的高果糖浆产能约在493万吨,42型高果糖浆产能约在200万吨,果葡糖浆产能同比增加约40万吨,2019年其产能或许有进一步扩张。根据等甜度折算,2017/2018榨季淀粉糖对于白糖的替代增量大概率在30万吨~35万吨区间。
表1 各类淀粉糖产量同比变化Table 1 Changes in yield of starch sugar from year to year
图6 全国食糖各月销售情况Fig.6 Monthly sales of nationwide sugar数据来源:中国糖业协会Source:China Sugar Association
根据供需模型进行推导,消费=工业销售+炼厂销售+储备投放+走私+进口-出口+陈糖结转-中下游库存同比变化,则2017/2018榨季我国食糖消费总量约为1 500万吨,较2016/2017榨季食糖消费量小幅下降(图6)。从供给端来看,2017/2018榨季我国食糖产量1031万吨,常规渠道的原糖进口较上一榨季增幅明显(图7),核心原因是食糖自律进口措施有所松动,2017/2018榨季配额外食糖进口许可证较上一榨季多发放50万吨,2017/2018榨季走私白糖入境量约226万吨,较上一榨季下降25万吨,2018年2—6月走私糖入境量月均高达20万吨,其中泰国、印度发往台湾并由华东和东南沿海入境量较稳定。从库存端变化来看,2017/2018榨季食糖工业库存较上一榨季仍有明显增幅,但渠道端库存同比大幅下降,华中和华北销区的中间商库存大幅减少,尤其保税区库存在20万吨以下,为近5个榨季以来的最低值。贸易救济确保高额配额外进口关税使得炼厂库存、保税区库存明显下降,但走私糖的持续入境使得食糖供给端变化有限。总体来看,2017/2018榨季我国食糖消费继续呈现小幅下降的特征,且食糖消费的降幅明显变缓。
图7 近4个年度我国食糖月度进口状况Fig.7 Monthly imports of sugar in China in the last 4 years资料来源:中国海关Source:China Customs
2018/2019榨季我国食糖消费大概率呈现“总量稳定、降速变缓”的特征。宏观经济的长期低增速状态对食品制造行业的影响仍然存在,但随着食品制造行业生产的低位回升和内需的稳健性,国内宏观经济发展和食糖消费增速或出现明显的背离,具体而言:
第一,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2018/2019榨季经济走势大概率处于低位运行状态。从截止10月底的数据来看,地产、汽车销量增速均在下滑,制造业PMI新订单也明显下滑,意味着内需仍较羸弱;生产端,虽然10月上中旬粗钢产量增速略升,低基数使得重卡、挖掘机销量增速低位反弹,但发电耗煤跌幅再度扩大,意味着工业生产整体转弱。宏观经济的长期低增速状态对食品制造行业的影响仍然存在。
第二,从食品制造行业来看,受健康消费观念的影响,含糖度较低和创新型产品的市场接受度更高,主要含糖食品制造行业的产量增幅波动较大,尤其表现在碳酸饮料、果蔬汁饮料、乳制品、糖果等行业累计产量增速上面;从含糖食品的生产惯性、居民消费需求等角度判断,2018/2019榨季食品制造行业主要产品的产量增速或出现明显回升,甜度需求增加明显。从淀粉糖等高倍甜味剂对白糖的替代程度来看,果葡糖浆仍然是替代主力,产能的持续扩张或使得其与白糖的价差维持替代条件,估计2018/2019榨季整个淀粉糖对于白糖的替代增量在25万吨~30万吨区间。甜度需求带来的食糖消费增量或被淀粉糖替代增量抵消。
第三,从产业流通结构来看,近几个榨季走私白糖的持续入境使得部分研究低估食糖消费总量,但“走私持续入境、渠道库存低位”的态势或在2018/2019榨季得到延续,此特征对供需平衡角度估算消费量产生重要影响。内外价差的相对稳定使得走私糖通过不同渠道持续入境,估计走私入境量仍在210万吨以上;震荡但稳定的期货和现货价格或难以驱动贸易商和终端加大库存累计,估计可流通渠道库存增量有限。此外,储备糖出库和配额外许可证发放情况仍然值得关注。
根据宏观经济走势、食品制造行业生产惯性、甜度需求增量、淀粉糖替代增量和供需平衡变量几个因素综合判断,估计2018/2019榨季我国食糖消费量约小幅下降至149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