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琳 薛喜桩 李小谋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人员流动交往日趋频繁,出入境人数急剧增加。肺结核作为世界范围的主要传染病,是各国口岸卫生检疫重点监测的传染病之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实施细则》中惟一明确规定禁止入境的传染性疾病[1]。为了解西安口岸对于出入境人员进行活动性肺结核的监测情况,本研究收集了2015—2017年在陕西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63 368名出入境人员的肺结核检测结果,分析了不同时间、流向、性别、年龄、职业或人员类别等因素下的结核病疫情特征,为开展口岸结核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收集2015—2017年在西安口岸出入境时进行健康体检的所有人员为研究对象,共63 368名。年龄15~60岁,中位年龄38.30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2],其主要包括:(1)申请来华定居或任职、就业、学习,在华居留1年及以上的外国人; (2)经批准出国的劳务、留学、探亲、定居及其他出境达1年以上的中国公民; (3)在境外居住3个月以上回国的中国公民; (4)国际通行交通工具上的中国籍员工。根据其出入境原因及职业类别可分为劳务、公务、留学、从业、旅游探亲、涉外婚姻人员等类别[1-2]。在受检的63 368名出入境人员中,出境人员占81.13%,入境人员占18.87%;男性占75.93%,女性占24.07%。其中以外出劳务和留学生居多,分别占69.25%和14.67%,构成了出入境人口的主体。见表1。
出入境人员在陕西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进行常规传染病筛查,依据《国境口岸结核病监测规程》[3]要求,若受检者进行胸部X线摄影(简称“胸片”)发现疑似肺结核征象,或临床有疑似肺结核体征和症状者,须持疑似肺结核患者复查通知单和疑似患者推介单至陕西省结核病防治研究所进一步做临床诊断,包括病史采集、结核菌素皮肤试验(PPD试验)和实验室检测。
1.PPD试验:向受检者左前臂皮内注射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 0.1 ml,72 h后观察试验结果。测量局部硬结反应:硬结平均直径<5 mm为阴性,5~15 mm为阳性,≥15 mm或有水泡或破溃、坏死及淋巴管炎者为强阳性[4]。
表1 接受健康体检的63 368名出入境人员一般情况
2.实验室检测:采用痰涂片联合GeneXpert MTB/RIF技术(简称“GeneXpert”)。受检者留取2份晨痰标本分别进行痰涂片和GeneXpert检测,并于送检当日报告检测结果。痰涂片采用标准化抗酸染色法,按照《结核病实验室标准化操作与网络建设》[5]的要求进行操作。GeneXpert检测系统及检测试剂盒均购自美国Cepheid公司,检测方法严格按照操作说明书进行。
3.活动性肺结核临床诊断:参照《WS 288—2008 肺结核诊断标准》[6],根据受检者病史、临床表现、胸片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判断。病原学阳性包括痰涂片(或)GeneXpert检测阳性。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检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理论频数<1时应用Fisher确切概率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总体情况:在受检的63 368名出入境人员中,胸片表现为疑似肺结核患者共125例,根据《WS 288—2008 肺结核诊断标准》,经进一步临床诊断共检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06例,检出率167.28/10万。实验室检出病原学阳性56例,阳性率52.83%;其中痰涂片阳性33例,阳性率31.13%(33/106);GeneXpert检测阳性55例,阳性率51.89%(55/106)。
2.不同年份检出情况:2015—2017年,活动性肺结核年检出率分别为174.88/10万, 143.75/10万,184.06/10万,3年里检出率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痰病原学阳性率分别为45.95%、58.06%、55.26%,病原学阳性率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2)。
3.不同类别出入境人群活动性肺结核检出情况:男性检出率为191.21/10万,女性检出率为91.79/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岁组检出率最高;<20岁组检出率最低;各年龄组检出率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流向分析发现,出境人员检出率高于入境人员检出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职业或人员类别检出率以劳务人员最高,留学生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3)。
在检出的56例病原学阳性者中,男49例,女7例,阳性率分别为53.26%和50.0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30~岁组阳性率最高,<20岁组阳性率最低,各年龄组阳性率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流向分析发现,出境人员阳性率为53.68%;入境人员阳性率为45.4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职业或人员类别以劳务人员最高,总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4)。
表2 不同年份活动性肺结核检出情况
表3 不同类别出入境人群活动性肺结核检出情况
续表3
表4 不同类别出入境人群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病原学检出情况
口岸出入境人员属于流动人口。近年来我国对流动人口的结核病疫情日益重视,在政府承诺的前提下,通过卫生行政干预[7]、医疗机构和专业结核病防治机构(简称“结防机构”)合作[8]提高了流动人口中肺结核患者的综合防治水平,其中提高患者的检出和发现是关键措施。根据我国口岸卫生检疫标准规定,结核病筛查是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筛查的必查项目之一。在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筛查中,胸片若提示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人群,需要进行痰液的结核分枝杆菌实验室检测,以排除传染性结核病[2]。
西安口岸是我国西部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口岸,流动人员数量巨大。及时、准确发现出入境流动人口中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对于阻止该传染病跨境传播意义重大。陕西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作为承担西安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和健康体检的技术支撑部门,与本省专业结核病防治机构(简称“结防机构”)合作,旨在进一步提高该口岸出入境人员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发现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了满足口岸出入境流动人口进行结核病监测必须快速、准确的要求,实验室利用GeneXpert技术快速、简便、敏感度高[9-10]的特点,采用痰涂片联合GeneXpert技术进行病原学检测。
本研究发现,在2015—2017年间,在西安口岸出入境并接受体检者共有63 368名,其中出境人员明显多于入境人员,且以劳务和留学生居多。经检测发现了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06例,总检出率167.28/10万;其中痰病原学阳性者56例,阳性率52.83%。此结果高于2017年我国活动性肺结核的报告发病率(63.40/10万)[11],也高于2015年陕西省的全人群报告发病率(56.69/10万)[12],同时也高于烟台口岸出入境人员结核病检出率(48.45/10万)[13]。提示西安口岸出入境人员中的结核病疫情处于较高的水平。具体分析发现,病原学阳性者中涂片阳性33例,GeneXpert检测阳性55例,其中1例涂片阳性而GeneXpert检测为阴性,考虑可能为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李妍等[14]研究提示GeneXpert检测能间接排除NTM,但结果还需进一步做菌种鉴定。
本研究结果显示,2015—2017年活动性肺结核检出率各年总体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见西安口岸近年来结核病疫情总体上相对平稳。
在检出的106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男性明显高于女性。考虑主要是因为社会环境因素,即男性相对社会活动范围广,尤其是流动人口,其暴露感染机会可能性更大;加之我国男性承载较多的社会及家庭压力,且多有抽烟、饮酒等不良嗜好;另外,男女生理、病理特点不同,其中激素水平和代谢差异也是原因之一[15]。
通过分析出入境人员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年龄分布数据,发现30~40岁年龄组出境人员为传染性肺结核的高发年龄组,此结论与国内相关报道[16]相符。原因可能为30~40岁年龄组恰恰是出境务工的主要人群。该人群工作、生活流动性大,生活压力和劳动强度大,而住宿环境、营养相对较差,导致其身体抵抗力下降;同时该人群通常文化水平相对较低,自我保健意识差也是其发病率高的原因。分析病原学检测阳性率发现,劳务人员的阳性率高于其他组。进一步提示劳务人员将是今后结核病防治工作关注的重点人群。同时发现,<20岁年龄组活动性肺结核的检出率较低,此年龄段主要为留学生群体;分析该人群大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营养及健康条件相对较高,并且其获取健康知识和信息途径便捷等是其检出率较低的主要原因。
综上所述,西安口岸出入境流动人口中的结核病疫情不容忽视,考虑在今后的工作中,应特别针对30岁左右的外出劳务人员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口岸出入境检疫部门应加强与结防机构及政府的合作,不断提高检测水平,及早发现出入境人员中的传染源。结防机构应不断完善口岸结核病防治服务网络系统,建立出入境人员健康体检信息平台,加强发现患者的后续治疗管理工作,减少传染源的存量。同时,政府应针对外出劳务人员等重点人群,采取精准防控措施,包括健康教育、环境改善、营养干预等,从早期预防着手减少传染源的增量。防止结核病等传染病在口岸出入境人员中的传播。
本研究因条件所限,未进一步对病原学检测阳性患者的痰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及菌种鉴定,有待今后补充与完善上述检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