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呼吸功能水平与肢体功能康复相关性研究*

2019-02-13 02:28郭光明郭国田朱士娜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呼吸肌偏瘫功能障碍

郭光明 郭国田 朱士娜 顾 伟

1阜阳职业技术学院 阜阳 236031;2 阜阳市第六人民医院

脑卒中偏瘫患者会存在多种功能障碍,其中上下肢肢体功能障碍为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要改善患者的上下肢肢体功能障碍可以采取多种康复方法[1]。近年来,心肺康复训练逐步得到重视,呼吸肌反馈训练作为一种简单、可视化的训练方法已逐步被应用到各种病患的康复训练中[2]。本研究以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呼吸肌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肢体功能障碍的影响,并对脑卒中患者呼吸功能改善与肢体功能障碍康复之间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旨在揭示脑卒中患者呼吸功能与肢体功能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从2016年1月到2018年10月在某院康复医学科进行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06例,106例患者均符合2010年中华医学会制定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3],并经CT或者MRI诊断证实。纳入标准:①年龄45~65岁;②患者不存在意识障碍,可以完成交流指导;③可以完成呼吸反馈训练;④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无明显的康复禁忌证。排除标准:①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患者;②存在心肺、肝肾等功能不全的并发症患者;③严重感染的患者;④严重脑出血、脑梗死的患者。将10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与干预组5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表

1.2 方法 对照组53例患者病情稳定后进行常规康复训练,主要进行运动治疗、作业治疗、物理因子治疗、传统康复治疗等疗法。运动治疗主要对患者进行关节功能训练、肌力训练、易化训练、平衡训练、步行训练等治疗方法;作业治疗主要进行自我料理能力的训练、运动能力的训练、家务劳动能力的训练等;物理因子治疗主要进行中频电治疗、压力治疗;传统康复主要进行针灸、推拿治疗。干预组53例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之上,每天额外进行1次呼吸肌反馈训练。呼吸肌反馈训练:选用瑞士SpiroTiger呼吸肌训练仪(医疗型)对患者进行精确的、个性化的呼吸肌主动训练,该训练方法可通过显示屏进行智能训练监督,对患者训练的节奏及深度进行反馈,让患者可以更好的完成呼吸肌训练,每次训练20 min,每周训练5次,共训练4周。

1.3 评定方法 呼吸功能评定采用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用力肺活量(FVC)评定;上下肢功能评定选用FMA评测,上肢FMA满分为66分,下肢FMA满分为34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选用MBI进行评测,满分为100分,首次评测为治疗前,再次评测为训练4周后,所有评定都由同一康复治疗师完成[4]。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FEV1、FVC、FMA、MBI评分比较 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进行统计学分析,治疗前对照组与干预组患者比较FEV1、FVC、FMA、M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与干预组患者FEV1、FVC、FMA、MBI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干预组患者改善情况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2、3。将上下肢FMA评分转化为最大限度的百分比进行比较,可以看出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要比下肢严重,上下肢功能障碍比较存在差异(P<0.05),干预组53例患者治疗前的上肢FMA最大限度百分比为15.50%(对照组为14.8%),治疗前下肢FMA为26.21%(对照组为25.06%)。治疗后上肢FMA最大限度百分比62.98%(对照组为46.68%),下肢为78.91%(对照组为55.6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运动功能程度较上肢高,但治疗后的提高程度上下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肢为47.48%,下肢为52.70%。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EV1、FVC、MBI评分比较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下肢FMA评分比较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

2.2 干预组患者治疗后呼吸功能与肢体功能相关性分析 经过对治疗后干预组患者呼吸功能水平与患者FMA评分、MBI评分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干预组患者的呼吸功能水平与FMA水平、MBI水平呈正相关(r=0.425、0.478,P<0.05),说明脑卒中患者呼吸功能的改善对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康复有积极的作用,见表4。

表4 干预组患者的呼吸功能水平(以FVC为参考)与FMA评分、MBI评分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多表现为上肢屈肌痉挛,下肢伸肌痉挛,肢体功能障碍的出现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改善的研究意义重要。目前临床上针对肢体功能障碍的康复手段多种多样,有运动治疗、作业治疗等方法,这些治疗方法多为针对性的治疗,如上肢屈肌痉挛后有针对性的进行上肢关节活动训练,临床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通常患者的下肢功能障碍改善要好于上肢,但患者仍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下肢画圈步态及上肢功能障碍严重,因此要探究更好的改善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法[6]。偏瘫患者同时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功能障碍的现象,呼吸功能障碍的存在会影响到患者的身体机能,阻碍患者功能的恢复。偏瘫患者做与不做呼吸康复,对患者机体的康复影响非常大[7]。可见探讨呼吸功能的康复非常有必要。

从运动控制理论来看,四肢的运动要依赖于躯干的稳定性,躯干稳定性可以看作是四肢运动的基础,躯干稳定性又依赖于包围躯干的肌肉,包括膈肌、肋间内肌、肋间外肌、腹壁肌等呼吸肌以及腰大肌、腰方肌、腹横肌、多裂肌、竖脊肌等腰背部肌肉。目前,临床上针对腰大肌、腰方肌、多裂肌、竖脊肌等核心肌群的研究越来越重视,核心稳定性训练也逐步在临床进行推广与研究。总体上而言对呼吸肌的训练存在不够重视不够系统的问题,对呼吸肌群的研究仍较少[8]。呼吸肌群的锻炼仍处于主要以缩唇呼吸、阻力训练方法及腹肌锻炼,或者用一些简易的呼吸训练器进行训练,总体训练效果不够理想。

本研究从躯干整体控制的角度出发,通过利用一种可视的、可量化的、可反馈的主动训练手段,对脑卒中患者呼吸功能进行呼吸肌反馈训练,探究呼吸肌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影响,探讨脑卒中患者呼吸功能水平与肢体功能之间的相关性。通过研究可以看到经过4周的呼吸肌训练,干预组患者的呼吸功能、上下肢FMA评分、MBI评分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呼吸肌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呼吸功能、上下肢肢体功能障碍的改善有显著作用。通过对训练后的干预组患者呼吸功能水平与肢体功能FMA评分、MBI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到脑卒中患者的呼吸功能水平与肢体功能障碍改善情况呈正相关(r=0.425、0.478,P<0.05),提示通过训练脑卒中患者的呼吸功能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探究呼吸肌反馈训练改善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原因可能与如下几点有关:第一、通过呼吸肌反馈训练,提高了患者的呼吸功能,使患者的机体机能得到了改善,利于机体的整体恢复;第二、从躯干整体角度出发,对患者躯干进行全面的训练,提高了患者的躯干控制能力,患者躯干稳定性的提高,为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供了基础[9-10]。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呼吸肌反馈训练,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呼吸功能与上下肢肢体功能,脑卒中患者呼吸功能改善与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康复呈正相关,临床上可以通过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呼吸康复以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

猜你喜欢
呼吸肌偏瘫功能障碍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脑卒中患者呼吸肌损伤的临床特点与护理进展
漫谈令中老年女性难堪的“社交癌”——盆底功能障碍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基于运动员呼吸肌训练技术分析
呼吸肌功能的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功能的干预效果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