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垃圾处理路径研究

2019-02-12 08:47梁丹
神州·中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建议

梁丹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农村垃圾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但由于一些地区资金薄弱,基础设施不足,农民环保意识薄弱等原因,导致农村垃圾处理成为了环境治理的难题。本文通过对我国当前农村垃圾污染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通过对浙江省最美乡村—龙游县贺田村的实地走访调查,初步探索出一种适合全国农村垃圾处理的可复制模式,希望能为我国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垃圾处理提供可借鉴之处。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农村垃圾;处理模式;建议

近些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村的发展问题。并先后提出一系列有关“三农”的战略思想和战略举措。但随着农民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垃圾产量与日俱增,尤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环保制度不完善、基础设施落后,导致垃圾围村现象日益严重。长期的垃圾污染使原本美丽的村庄失去了该有的清新与秀美,不仅对农村的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也给农民的生活生产和人身健康带来了危害,更阻碍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而传统的垃圾分类处理方式方法不能与之相适应。所以我们必须探索出一条可以适合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农村垃圾治理的新方法,新道路。积极借鉴并运用一些试点村庄处理垃圾的有效模式,不断营造舒适的家园,提升 农民的幸福感。

一、全国农村垃圾污染现状

(一)垃圾成分复杂

据住建部数据统计显示,“目前中国农村约有6.5亿常住人口,农村垃圾每年产生量是1.5亿吨左右,仅生活垃圾部分,若按每人每日产生0.5公斤计算,一年就可产生约1.1亿吨垃圾,而农村垃圾处理率只有50%左右”。[1]我国农村生活垃圾产量受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差异、人口素质等因素影响,呈现产量逐年增多,垃圾成分日渐复杂等特点。垃圾污染已经严重的影响到农民的生活和健康。当前农村产生的垃圾主要四大类:厨余垃圾、家畜粪便垃圾、有害垃圾、无机垃圾等。

(二)垃圾处理方法简单

当前大多数农村垃圾的收集和處置系统不完善,基本设备短缺,转运设施也匮乏。因此,简单的转移填埋、临时堆放和焚烧使目前农村垃圾处理的普遍模式。这几种些垃圾处理方式成本低廉,操作简易,在农村比较盛行,也被广大农民群众所接受。但是,转移填埋和临时堆放只是将垃圾换了一个地方而已,并没有真正的处理掉,长期的填埋不仅占用土地资源,也会滋生病菌,并通过空气、水源等途径进入到人体当中,危害人类健康。垃圾露天焚烧会污染空气,对生态环境、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二.全国文明示范村—贺田村垃圾处理模式探析

以浙江省龙游县贺田村为例,贺田村通过建立有效的保洁机制,破解了农村垃圾处理的难题。通过采访调查得知,贺田村为争创美丽乡村,分别从基础设施、制度和方法上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置,闯出了一条农村垃圾处理的新道路。“贺田模式”最大的机制创新是“可追溯”(即给垃圾袋实行二级编码,贴上“身份证”),这种模式在全国农村史无前例,它不仅提高了农户源头分类的自觉性,也是垃圾分类能够长久坚持的保障。

第一,组建强有力的领导班子。

贺田村的垃圾处理能够顺利开展且效果显著,归根到底是因为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尤其是以劳光荣村支书为核心的党支部,能够积极正确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政策,心中有民,真正的为人民群众办实事。村支书劳光荣作为一个推动者,有一种为人民群众甘于奉献的精神。他有一个朴素的想法就是:农民们现在物质生活富裕了,但不能生活在垃圾堆里,要为村民营造一个绿色、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于是,带领班子成员制定了具体实施计划,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项目资金。起初,进行垃圾分类的时候,村民对于这一项目并不理解,也不支持。为此,村里的干部带头行动,深入广大农户家里做思想工作,动员广大村民,为各农户发放宣传手册和征求意见书,每天领导班子亲自上街巡查垃圾分类情况。村两委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村规民约和奖惩措施,积极开展垃圾分类知识竞赛、各类示范户的评比等活动,注重村民公共道德和家庭美德方面的提升,改变村民的陋习和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增强了村民的凝聚力。在村干部影响力减弱的今天,这是难能可贵的;在经济效益至上的今天,也是很难得的。

第二,科学制定垃圾分类处理方案。

首先,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贺田村运用的方法是把垃圾处理工作的重点放在分类减量上。村里每月为每户分发定量的圾桶和垃圾袋。村民将参照“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处理流程图示”处理垃圾,分类装袋。将垃圾划按源头分为四大类,将剩饭、菜叶等有机垃圾填进沼气池;将可回收垃圾统一回收、变卖;不可回收垃圾由保洁员集中运到垃圾焚烧炉进行统一焚烧处理。建筑垃圾于低洼点集中填埋处理,填坑铺路;有害垃圾深埋处理。其次,对垃圾实行定时定点投放。在每个责任带设立两个垃圾投放点,并分别安装垃圾投放设备,要求各户按时投放垃圾。村民自觉在每天早上8点之前,晚上5点之后,将不可回收垃圾投放到垃圾投放点,过时的在次日投放,以方便管理收集,后续会有专业的保洁人员进行清运处理。为使这项规定顺利执行,对每一个垃圾袋都进行了二级编号,环卫人员看到了垃圾袋就能够找到丢弃的主人,并对出现的任何问题及时指正。最后,对垃圾进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贺田村每15天便请废品收购站定时到村里统一收购废品,实行这一措施,使村里的生活垃圾逐步减少。也能够使一些可回收垃圾得到有效循环利用。为节约土地资源,使垃圾真正的变成“放错地方的资源”,村子里还专门购置一个焚烧炉,对垃圾进行分类后,将那些无毒害的垃圾会统一焚烧。

第三,提升村民整体环保意识。

村民思想的统一是推动垃圾治理工作有效运行的关键环节。有些村民一开始嫌麻烦或是因为只看到了眼前利益而不配合村两委的工作。但村干部能够统一认识,团结一致,通过奖惩等措施不断地做村民的思想工作,从村民的漠视到如今3岁的小孩都能自觉将垃圾分类,这也是一个非常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村民从愿做到养成自觉分类、按要求投放的良好习惯的转变过程,也是村民整体素质提升的过程。随着近几年来的精神文明建设,如今的贺田村不但村庄秀美,民风更美,村民整体环保意识的逐步提升将更加具有长期环保的意义。

第四,建立规范可行的村规民约。

“一是建立村民自律制度。贺田村通过把垃圾分类、按规定投放、可追溯等一系列约束村民卫生行为的要求一并纳入村规民约中,促进了村民自觉执行。二是实行计分激励制度。通过划定农户卫生责任包干区,并与每家签定了协议。全面实行检查记分奖励制。三是建立党员干部引领制度。每个村干部负责3个投放点及所辖农户的卫生保洁督查工作,实行每月绩效考核,考核合格给予加分奖励,凡发现投放点不合格,给予相应扣分处罚。”[2]四是制定农药使用制度。严格禁止使用剧毒农药,对于在竹林山地使用化学除草剂者,在没收全部化学除草剂、喷雾器具的同时,予以一定的现金处罚。

第五,设立专门经费,维持垃圾回收、保洁等工作运行。

由于贺田村地处龙游县南部山区,距离县城较远,于是村两委便积极向上级政府争取专项资金,并购买了垃圾焚烧炉等垃圾处理基本设备。对无毒害的垃圾统一进进行焚烧处理。并且安排专业人员负责村里的垃圾处理工作,不需要村民出钱,使村民免于压力,这样极大地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乐于投身到美丽村庄的建设中来,从而养成了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三.贺田村的蜕变

贺田村运用以上处理方式,使村庄的面貌焕然一新,垃圾堆消失,道路宽敞,河水清澈,村庄美丽整洁。从起初推行遇到阻力,再到农民纷纷配合,农民们看到这样一个优美雅致的环境,更加热爱自己的村庄,种植农作物时自觉不再使用甘草磷等剧毒农药,种出来的农作物绿色健康环保。一些外出打工的人,一些发达的农民得知家乡在搞建设,纷纷踊跃捐款捐物,资助建设自己的村子。如今,大街乡打造了集生态、休闲为一体的特色大街,成为了全国各地的人们观光旅游、养生的理想去处。同时,贺田村获得了国家级生态村等数十项荣誉,村集体经济逐渐提高,村民收入客观,成为了村容整洁、民风淳朴的示范村,贺田走上了良性发展之路。

四.全國农村垃圾处理推广模式分析

贺田村能够正确落实党和国家惠农政策,大力开展乡村整治工作,迈出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新步伐。从贺田村模式,我们可以看出其中的优势与可借鉴之处,这种模式的运行不仅使得农村垃圾得到有效处理,也使一些资源回收循环利用,打造了一个宜居舒适的生活环境,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真正的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基于贺田模式分析,建议我国集体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垃圾处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政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3]。基层领导班子的作用发挥的如何直接影响到基层战斗堡垒的凝聚力。村领导者首先应该坚定理想信念,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认识到良好的生活环境对村民健康发展、对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其次,自觉树立环保意识,身体力行从自身做起、在村民集体中起到表率作用,用自身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的影响村民。最后,能够做到在其位,谋其职,心系群众,想村民所想,急村民所急,关注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积极发挥村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真正的为村里、为群众做好事,做实事。

(二)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农民作为在垃圾治理中的主体地位,要充分调动其在农村环境保护及治理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变观念、养成良好习惯,自觉树立主人翁意识,培养高度的责任感、树立绿色健康的生活观念。

第一、提升村民的环保意识。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绿色环保理念,形成统一处理垃圾的思想。村两委可以安排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通过向农民朋友发放环保知识手册、开展环保知识讲座、播放以环保为主题的电影等老百姓易于接受的方式,使村民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认识到除草剂等农药滥用,化肥过度使用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危害,并使环保理念真正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二、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将垃圾分类知识编辑成册,分给各个村民,内容涵盖垃圾归类知识以及村里清洁工程管理办法和评比标准,方便村民学习垃圾分类做法,与此同时,积极开展垃圾分类收集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垃圾分类处理的能力。教育农民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第三、丰富农民的精神活动

充分发挥“文化礼堂”的作用,紧抓精神文明建设。通过一系列的村规民约、制定各类示范户的评选细则,如评选“三好家庭”、“环保模范家庭”“突出贡献村民”等活动,形成奖惩机制,带动村民的自觉性,提高积极性,丰富村民的精神活动。村民的精神世界丰富了、凝聚力提升了、责任意识也会提升,便会更加热爱自己村庄,从而自觉投身于村庄的环保工作中去。

(三)筹措必要的运作经费

农村垃圾污染防治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购买环保用品、焚烧炉等基本设备、相关环保工作者的工资发放等各方面都需要一笔很大的花销。仅仅靠政府承担,会加剧财政负担,而农民作为弱势群体,经济来源单一且薄弱。因此,筹措必要的经费也是一个关键环节,尤其是在集体经济欠发达的地区。除了向上级政府争取专项资金外,还需要积极探索多个渠道筹集资金,倡导社会、企业、发达的寓外人士等共同参与其中,解决资金问题,致力于乡村环境的发展和建设。

结语

农村的垃圾处理关乎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更关系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建设良好的人居环境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关键环节,如果集体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状况整体改观,无疑会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

参考文献:

[1]6.5亿人口年产1.1亿吨垃圾“垃圾围村”待破解.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2016.01.15

[2]龙游贺田村村规民约的“实践样本”.廉洁衢州.2017.8.15

[3]鹿呦鸣.基层党组织需要这样的“领头羊”.新华网.2017.12.26

猜你喜欢
欠发达地区建议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我的学习建议
高考二轮复习的几点建议
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