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男
摘要: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文明在数千年时间的大浪淘沙后传留下来的精华成分,深刻的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延续和精神思想传承。近年来,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呼声随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资本主义腐朽文化影响我国文化认同;生产力水平迅速提升背景下我国公民文化需求不断提升等问题的发酵越来越高。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是我国下一步文化工作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弘扬;中国梦
一、优秀传统文化的概念界定
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具有历久弥新的生命力、值得我们世世代代继承和发扬的积极因素。(1)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沿着正确方向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必要性
从国际环境来看,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也随着经济联系而愈渐紧密,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随之不断增强。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资产阶级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一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人的需要都依赖于整个世界,以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孤立状态。”(2)在世界历史形成的过程中,世界文明也随之进入了交流碰撞、发展繁荣新时期,在资本逻辑这一抽象力量的作用下,资本主义强国主导了精神生产资料,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倾销愈演愈烈,文化霸权日益凸显。许多国家人民受到资本主义强国的文化的侵蚀,自身传统民族文化认同感产生危机。更有甚者,一些对于人类文明研究极具意义的文化文明发展趋于弱化甚至消亡,对整个人类世界文明造成了重大损失。
从国内环境来看,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与之相应,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需求也越来越高。但就文化发展层面来看,我国的文化事业文化和产业的发展水平远低于经济发展水平,无法满足全部民众更高层次的文化需求。在这一过程中,一些资本主义国家腐朽文化趁虚而入,使我国或多或少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部分公民盲目追求所谓“洋气”,对我国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认同减弱甚至一味否定,甚至出现许多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成分在受到资本主义国家改造再重新输出到中国之后引起热潮的现象,令人忧虑。
二、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一)提升国家软实力,助力综合国力提升
近年来国与国之间的综合实力竞争愈渐激烈,影响国家综合竞争力的远远不止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力量,文化軟实力在国家地位、综合国力竞争中所占的比重也逐渐增大。优秀传统文化是精神、气质、信仰、思想、素质的综合体,是民族历史的文明程度,国家的社会秩序,社会道德以及精神思想,国家的发展程度的重要体现,也是影响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关系到我国文化的发展方向和速度,影响着世界各国对于中华民族的认知。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诸多精华部分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掀起着一股又一股的“中国热”。继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我们从民族根本出发增强国家软实力,加深世界各国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提升我国综合竞争力,让中国以崭新的姿态昂首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推动人的更全面发展
文化建设更进一步至繁荣状态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依据。时代变化的同时,我国生产力实现长足性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现出惊人的提升,我国主要矛盾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以“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矛盾”为主要矛盾的时代已经过去,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3)其中“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文化需要”仍然占了大部分的内容,与之不符的是,我国文化整体发展水平无法追及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这一条件下,我国更需要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石,依靠传承五千年的文化优势有效贴合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才能更好的面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的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三)坚持定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孕育着中华民族良好的精神品质,展现着中国人民崇高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精神指引。中国文明在世界存续千年并得到较好的连贯发展,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却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的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骨血中的民族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党中央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必须要重视文化发展,在继承发展和创造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将优秀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血脉,才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延续中华民族良好的精神品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必将为我国存续发展、未来腾飞提供庞大的助力。
注释:
左康华,朱林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的理论探讨,学术研究,2013(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18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