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利军 康雨馨
(汉中市汉台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中心,陕西汉中 723000)
近些年来,随着养猪效益的好转,地方各猪场不断扩大和增加。为此,个别猪场开始盲目的扩大养殖密度,导致各种猪病问题猛增,严重猪场养殖的经济效益。此外,这些流行的猪病,不少带有强传染性,发病较急,致死率较高,对养猪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影响较大。为提升养猪经济效益,降低各种猪病流行,解决好猪病防控问题,正逐渐成为地方养猪户和兽医部门重点关注的热点话题。
预防工作,应落实到加强猪场各环节管理,最大限度的降低猪患病的机率。这其中有:场地环境控制、饲喂饲料选择等等。但是,接种防疫是最重要的。做好接种防疫工作,这几项工作应注意:
第一,接种疫苗的选择
选择的接种疫苗,质量是首选的考虑因素。必须使用国家农业部门以及省、州农业部门规定的强制免疫疫苗以及计划免疫疫苗。需要综合考虑当地生猪养殖的实际情形,根据猪常见病的发病率选择针对性的疫苗,并且在疫苗选择中参考过去疫苗使用情况,选择效果较为突出的疫苗。免疫工作并非一劳永逸,疫苗在存储运输环节难免会出现损坏,加之部分生猪可能存在免疫惰性,这就使得在一次免疫后,有些猪体内并未产生抗体,仍然存在患病的可能性。对此,养殖者需要做好抗体监测工作,进而决定是否需要进行第二次免疫。总而言之,需要综合考虑本地养猪实际经验以及疫苗说明书,选择最为合理的疫苗剂量。
第二,免疫程序的制定
选择高质量疫苗,确定免疫时机同样很重要。接种防疫要避开特殊时段,比如:母猪临产期、生产前后、抗生素使用前后等等,均不宜免疫。具体免疫程序的制定,要切合地方流行病发生情况。除此之外,猪的健康情形乃至情绪对免疫效果也有很大的影响,养殖者应该在猪群健康、皮毛发亮且对养殖人员无抵触情绪时,进行免疫,如此才能取得最佳的免疫效果。
猪病防治期间,消毒的作用同样较突出,是清灭传染致病菌源、阻断传播途径的关键。为此,消毒工作要常态化、经常化,以大大提升猪群健康水平。
场地消毒工作,大型养猪场,配套消毒室、消毒池,满足场地消毒要求。小型养猪场,必需配套消毒设备,像是:紫外线、消毒服装等等。散养户,必须配套消毒喷雾器。每年夏秋季节,为猪病高发季,猪场要全方位消毒,不留死角。同时,重点区域做到重点消毒,像是尿池、粪堆、食槽等地方,消毒期间应做到特殊处理,确保这样的区域干燥、清洁、卫生,以降低猪病的扩散和蔓延。
日常消毒工作,应配合接种疫苗,规范化消毒管理,切实降低猪病的流行。尤其规模化生猪养殖场,需健全完善消毒制度,将消毒工作程序化、规范化。同时,这些年随着猪病种类的增多,往往单一的消毒药剂难以阻隔病原微生物的内侵。为此,消毒用药至少应4种以上,注意每间隔3-4天更换一次,以降低耐药性的形成,以免影响消毒效果。选择的消毒药剂,要有针对性、易用广谱高效性药物,同时,注意低毒、无刺激性。常用的有碘类、酚类,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
病猪消毒工作,有猪病流行期间,消毒工作应有所强化,选择的消毒药剂,针对性要强,杀菌效果要好。同时,为清灭病原菌需要,应逐渐增加消毒频率和数量。对病猪待过的圈舍、食用的食槽、饮用的饮水器,要彻底清扫严格消毒,避免出现二次感染,以降低猪场的二次污染。同时,注意病猪的无公害处理,注意针头、药品等的特殊处理,避免病害的传播感染。
在疾病防控方面,时常有这种情况,种猪场养殖人员明确告知已做好基础防疫,无需安排二次免疫。但是,在养殖生产期间,同样有出现猪瘟、猪丹毒、猪链球菌等情况。此类情况的出现,与后期疾病监测工作不到位有着直接的关系。实际上,疾病监测是猪病防控的重要技术措施,是了解猪病体内抗体水平的关键手段。为此,即使被免疫后的生猪,定期组织监测工作,同样是不可被忽视的环节。由此,种猪场首次免疫后,需要经抽血化验,针对抗体水平做二次补免。对养殖户而言,要将主动监测和被动监测结合起来,通过病原学监测了解健康水平,以做出进一步的处理工作。
现阶段,生猪养殖密度的提升,养猪规模的扩大,猪病防控问题成为民众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同时,猪病的问题,与猪场经济效益挂钩。轻则影响生猪生长发育,重则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总结猪病的防控经验,树立“防重于治”的理念,是科学防控猪病的前提。在该理念的引领下,注意场地环境控制、饲喂饲料选择、注意搞好接种防疫。同时,不能忽视消毒管理工作,做到消毒常态化、经常化,做到消毒针对性、重点化。而且,无论防疫效果好坏,猪病监测不能被忽视。注意将主动监测和被动监测结合起来,通过病原学监测了解健康水平,以做出进一步的处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