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霞,张丽爽
(1.吉林省农安县农安镇畜牧兽医站,长春 130200;2.吉林省农安县哈拉海畜牧兽医站,长春 130200)
牛、猪钩端螺旋体病。牛钩端螺旋体最重要的是波摩那型和哈勒焦型;摩那型和布拉迪斯拉发型是引起猪钩端螺旋体病的最常见血清型。确诊本病需进行实验室诊断。牛急性钩端螺旋体病的治疗可采用四环素、土霉素、头孢噻呋、替米考星或托拉霉素,按标签用量给药。钩端螺旋体对红霉素、泰妙菌素和泰乐菌素高度敏感。猪钩端螺旋体病的治疗可参考牛的疗法。
一般最重要的牛钩端螺旋体是波摩那型和哈勒焦型,有时也可出现流感伤寒型、布拉迪斯拉发型、黄疸出血型和犬型。在美国和世界大部分地区,引起牛钩端螺旋体最常见血清型是哈勒焦型,牛是该型钩端螺旋体的维持宿主。
很多感染钩端螺旋体的牛呈亚临床型,特别是非妊娠牛和干奶期牛。急性或亚急性的钩端螺旋体病常发生在偶然宿主,也可发生在钩端螺旋体菌血症期。慢性感染的临床症状常与因流产和死胎造成的繁殖障碍有关。哈勒焦型在子宫和输卵管内持续定居,可引起不孕症,其特征是一次妊娠所需要的配种次数增多和产犊间隔期延长。罕见的是,偶发血清型感染的牛可出现严重的急性病,尤其波摩那型。其临床症状包括高热、溶血性贫血、血红蛋白尿、黄疸、肺充血,偶见有脑膜炎和死亡。泌乳期奶牛发生的偶发感染可出现停乳,伴有少量血乳。哈勒焦型感染泌乳牛,不会出现其他临床症状,仅会出现一种不太严重型的“产奶下降综合征”。钩端螺旋体病的慢性期与妊娠母牛发生胎儿感染有关,表现为流产、死胎或早产及弱犊。产下的犊牛也可能外表健康,但已遭受感染。流产和死胎通常是该病的唯一症状,但有时可能与6周时(波摩那型)或12周之前(哈勒焦型)出现疾病发作有关。偶然宿主感染后出现的流产常发生在妊娠后期,呈现群体性,或出现所谓的“流产风暴”。与此相反,哈勒焦型感染后出现的流产一般呈散发性,且出现在妊娠中后期。
诊断牛发生的偶然宿主感染相对比较容易。一般而言,感染动物产生的针对感染血清型的抗体滴度较高;流产时抗体滴度达到1:800,即可认为是钩端螺旋体病。在某些病例中,采用免疫荧光法、PCR和免疫组化技术,可以从胎盘和胎儿体内检测到钩端螺旋体。哈勒焦型感染的诊断比较困难,需要综合采用多种方法。由于感染牛群中常存在有血清学阴性的排菌者,因此单独采用血清学方法无法鉴别感染哈勒焦型的牛。建议的诊断试验策略是,先采用某种试验方法(免疫荧光技术或PCR)对牛群中每头牛的尿液进行病原检测,然后采用血清学方法来确定可能感染的钩端螺旋体血清型。
牛急性钩端螺旋体病的治疗可采用四环素、土霉素、头孢噻呋、替米考星或托拉霉素,按标签用量给药。钩端螺旋体对红霉素、泰妙菌素和泰乐菌素高度敏感,但不能依赖这些抗生素来清除肾脏带菌状况。已经证明,采用土霉素(20 mg·kg-1)长效注射剂和头孢噻呋缓释剂,可有效清除哈勒焦型感染牛的排菌。暴发钩端螺旋体病时,可将抗生素治疗与免疫接种相结合,但只进行免疫接种不能减少尿液排菌。任何药物的适当停药期都应得到切实遵循。
在美国和加拿大可获得的牛钩端螺旋体病疫苗是五价苗,含有波摩那型、流感伤寒型、犬型、黄疸出血型和哈勒焦型5种血清型。这些疫苗可为每个血清型的疾病提供良好的保护力,但哈勒焦型除外。实验室和田间证据都表明,某些传统五价苗不能为哈勒焦型感染提供良好保护力。针对这一问题,已经引进了新型疫苗。如果免疫程序的主要目标是预防牛发生哈勒焦型感染,则在选用疫苗时就应该小心。一般来说,最有效的防控措施是在封闭牛群或低发病率地区对所有牛每年进行1次免疫接种,对开放式牛群或疾病高发地区每年免疫2次。
一般波摩那型和布拉迪斯拉发型是引起猪钩端螺旋体病的最常见血清型,偶见有流感伤寒型、黄疸出血型和犬型。
猪是布拉迪斯拉发型的维持宿主,感染猪很少表现有急性钩端螺旋体病的典型症状。准确的说,以出现不孕和偶发性流产为证据的繁殖障碍是其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也可发生交配传播。与此相反,波摩那型对猪具有中度致病力,仔猪可出现急性临床症状,妊娠母猪可发生流产(多为成群性发生)。虽然波摩那型感染可出现急性,有时为严重的临床症状,提示为偶然宿主感染,但是在感染后,猪一直都处于感染和排菌状态,时间可长达数周到数月。波摩那型感染的这种特性,可能是造成封闭式饲养的猪群中猪-猪之间传播率很高的原因。猪钩端螺旋体病最常见的症状是临产前2~4周发生流产。足月生产的仔猪可能会是死胎和弱仔,也有可能产后不久死亡。
需鉴别诊断的主要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但布鲁氏菌病、细小病毒病、猪肠病毒综合征(死胎、木乃伊、胚胎死亡和不孕)也会出现与钩端螺旋体病相同的症状。仔猪的急性钩端螺旋体病与犊牛的钩体病相似,但很罕见。
治疗和控制措施也与牛钩端螺旋体病相类似,可使用猪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