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信
(山西省阳城县畜牧局,山西 阳城048100)
有毒植物,是指在天然草地或人工栽培草地上生长的含有生物碱、配糖体、挥发油和有机酸类等有毒物质,被家畜采食后能引起生理上的异常现象,损害家畜健康,间接或直接地造成家畜中毒甚至死亡的一类植物。
含有毒性的人工栽植牧草一般属于低毒牧草,只有在家畜采食过量和调制处理不当的情况下,才会引起家畜中毒,如箭筈豌豆、玉米幼苗、草木樨、高粱幼苗、亚麻叶、三叶草、木薯和苏丹草等。这些低毒牧草都是优良牧草,其引起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利用不当或加工调制不到位。因此,只要从加工环节上进行去毒处理,就能合理地加以利用。
箭筈豌豆为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是进行短期草田轮作的适宜草种。箭筈豌豆的营养价值很高,其茎枝柔嫩,生长繁茂,叶量多,适口性良好,是各类家畜喜食的优质牧草。但因植株中含有一定量的生物碱,籽实中含有生物碱和氰甙,故直接影响了它的利用价值。
1.1 毒性及危害 箭筈豌豆中含有两种有毒物质:生物碱和氰甙。生物碱含量过多,会引起动物肠道和神经紊乱,发生营养物质代谢障碍,并具有抑制胆碱酯酶的作用。氰甙本身是无毒的,但动物采食入胃内后,经酶水解,再和盐酸作用,氰甙即可释放出剧毒的氢氰酸。
1.2 无害化处理
1.2.1 稀释并粉碎 将箭筈豌豆籽实与其他谷实类饲料混合稀释后,进行磨碎或粉碎,可降低毒素含量,达到安全利用的目的。
1.2.2 制成颗粒饲料 在热制颗粒饲料的过程中,蒸汽处理和高压锉挤可改变原料的物理性状和消化性。由于挤压时温度达到150~190℃,压力达到2.5~5兆帕,处理时间达 70~90 s,因而挤压处理后,毒素因子受到破坏而使毒素消失。
1.2.3 浸泡与蒸煮 箭筈豌豆籽实经水浸泡后,吸水膨胀,细胞内酶的活动加快,不断使有毒物质释放,从而降低毒素含量。蒸煮籽实,可破坏其中的毒物形成因子和抗胰蛋白酶因子,使有毒物质形成的条件不复存在,达到直接去毒。
1.2.4 青贮发酵 将箭筈豌豆苗同其他青贮原料混合青贮,在厌氧条件下,由于乳酸菌活动产生乳酸等有益微生物,可以分解氢氰酸,达到去毒的目的。
此外,对含有氰甙的植物,在利用时要限制饲喂量,并在用鲜草饲喂时同禾草及其他牧草搭配饲喂;也可以将含氰甙的植物加工调制成青干草或草粉,或同其他多汁块茎类饲料打浆发酵后饲喂。
草木樨属豆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分布很广,尤以西北地区种植最多。草木樨是家畜重要的优质牧草之一,可作为青饲、调制干草、放牧或青贮用,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2.1 毒性及危害 草木樨中含有香豆素和双香豆素,属芳香族化合物。草木樨在被动物咀嚼以后,游离香豆素即释放出来,产生不良的气味和苦味,使适口性降低。一般来讲,香豆素本身无毒,但被动物采食后,香豆素和双香豆素可在体内转变成能取代维生素的抗凝血素K,阻止凝血素的形成,常引起动物内出血,严重者造成出血过多而死。
研究表明,草木樨花中的香豆素含量最多,其次是叶和种子,茎和根中最少;幼嫩时含量最少,荚变青绿时最多;每天中午前含量最多,晨间和下午较少;干燥地生长的含量多,湿润地生长的含量少。总的说来,草木樨在开花期之前或孕蕾期,单位面积上产草量较高,营养价值也高于结实期,而香豆素和双香豆素含量也较低,故此期收割利用最为理想。
2.2 无害化处理
2.2.1 浸泡 浸泡可以软化青饲料的纤维素和角质层,消除苦、涩、辣及其他怪味。草木樨经水浸泡时,草粉与水的比例为1∶8,浸泡24 h,可除去84%的香豆素和41%的双香豆素。此外,还可用热水闷泡4~6h,然后滤去水分,再混合其他饲料饲喂,不但可以改善饲料的适口性,提高消化率,而且又消除了中毒隐患。
2.2.2 混合青饲 选择适口性好的禾草,再掺一些干草与草木樨混合直接饲喂,可以降低香豆素的异味和含量,防止中毒;或每隔一周轮换其他饲料,也可防止积累性中毒。
2.2.3 调制成草粉 采用高温快速干燥法,将其调制成草粉,放在预热空气温度高达900~1100℃的环境内,数分钟内完成干燥。在干燥过程中,香豆素分解后释放,含量大大降低,且异味也随着水蒸气排出。
2.2.4 调制干草 选择在草木樨的最佳刈割时期即现蕾期进行刈割,此期营养价值和产草量相对较高,有毒物质香豆素含量较低,是适宜的去毒调制时期。采用人工干燥法调制,随着温度和热气流的作用以及水分的去除,香豆素的释放量降低,毒素含量也相应减少。
2.2.5 混合饲喂 草木樨不宜单一饲喂,要与其他饲料混合,喂量要逐渐增加,当其喂量大时,要喂2周停1周,并多饮清水。对妊娠后期的牛和绵羊,最好不喂,以防产犊、产羔时出血而不凝固;对1岁的犊牛和羔羊也不要喂;霉烂的草木樨干草和青贮料,必须丢弃,不能饲喂。如发现家畜因食草木樨中毒,应立即停喂,并增加其他富含维生素K的青绿饲料,同时内服维生素K制剂。
3.1 有毒成分及致毒原因 沙打旺属低毒黄芪属植物,含有多种脂肪族硝基化合物。该类化合物在家畜体内主要代谢为3-硝基丙醇和3-硝基丙酸,对家畜有毒害作用。其中3-硝基丙醇的毒性大于3-硝基丙酸,二者不存在于同一植株内。中毒的程度因畜禽的敏感性不同而异。牛、羊一般不发生中毒,这是因为当牛、羊等反刍家畜每1 mL瘤胃液中含亚硝基(NO2)的量不超过1 mg时,牛瘤胃液中的微生物能水解脂肪族硝基化合物,经4 h即可水解为3-硝基丙醇和3-硝基丙酸,再经28 h即代谢为无毒的物质;在绵羊瘤胃中只经7 h即可完成此代谢过程,因此不会引起中毒。而单胃畜禽如猪和鸡,对沙打旺中的有毒成分较敏感,易发生中毒。当每千克饲料中亚硝基含量超过200 mg时,即可引起猪、鸡中毒。
3.2 无害化处理
3.2.1 调制成干草或干草粉 新鲜的沙打旺苦味较浓,家畜一般不喜食,但刈割晒制成干草或加工成干草粉后,苦味减少,适口性提高。
3.2.2 青贮 沙打旺经青贮后,味道酸香,无论是反刍家畜,还是单胃家畜均喜食,而且饲喂后不会发生中毒。原因是沙打旺在青贮过程中所产生的乳酸和醋酸等,可与3-硝基丙醇起酯化反应,使其失去毒性。
3.2.3 调制人工瘤胃发酵饲料 模仿牛、羊瘤胃的条件,将沙打旺发酵,使脂肪族硝基化合物代谢为无毒的物质。用这种发酵饲料喂猪和鸡,就不致发生中毒。
3.2.4 限制喂量 用沙打旺饲喂牛、羊时应限制喂量,同时与其他饲草搭配,以减少苦味,提高利用率。用沙打旺草粉喂鸡,最大添加比例为6%;喂猪,宜添加20%~30%;喂兔,宜添加30%~40%。
4.1 有毒成分及致毒原因 小冠花的有毒成分主要为3-硝基酸和六种3-硝基丙酸糖甙。此外,小冠花还含有生物碱、黄酮、酚类和氢氰酸等有毒物质,因这几种成分含量很低,故不致引起中毒。小冠花中毒主要发生在猪、鸡等单胃动物,反刍家畜牛、羊一般不发生中毒。因为牛、羊瘤胃微生物在4h内可使其中的三种3-硝基丙酸糖甙代谢为3-硝基丙酸,3-硝基丙酸在4 h后又逐渐变成无毒的化合物。但瘤胃微生物的解毒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当每毫升瘤胃液中含亚硝基超过1mg时,反刍家畜也会发生中毒。
4.2 无害化处理
4.2.1 青贮 小冠花青贮过程中所产生的乳酸和醋酸等,可与3-硝基丙醇起酯化反应而使之失去毒性,达到脱毒目的。
4.2.2 调制干草或草粉 小冠花在花期的亚硝基含量为最高,因此宜选择在开花前刈割调制。此期小冠花的营养价值和产量相对较高,在调制干草或草粉的过程中,由于原料受到热气流以及水分蒸发、机械加工等物理作用,可以带走一部分有毒物质,从而使毒素含量降低。
4.2.3 混合饲喂 小冠花用于喂牛、羊时,应与其他饲草搭配,以降低其有毒物质含量,提高利用率。单独饲喂必须限制喂量,以免中毒。用其草粉喂鸡,最大添加量为5%;喂猪,最大添加量为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