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昌林
(广安市岳池县乔家镇畜牧兽医站,四川岳池 638302)
溶血性大肠杆菌是比较常见的菌群种类,溶血性大肠杆菌并不是猪内在的细菌而是外来的。仔猪哺乳阶段肠道中会有大肠杆菌,而在哺乳期间这种病症不会直接发病,但是会对抵抗力产生影响,会破坏肠内微生物的平衡情况,这些都会使大肠杆菌大量的繁殖,从而形成毒素。这种毒素就为毒血症发病留下了隐患,最终会导致仔猪发病。
因仔猪整体刚刚发育阶段,进而无论是消化系统容积、消化器官发育,还是胃分泌淀粉酶等情况都不容乐观,这就会使仔猪不能很好地吸收营养物质。没有吸收的蛋白质就会直接进入到肠道中,引发过敏的反应,时间一长就会使仔猪消化功能不断下降,腹泻、消化不良的问题时有发生。在仔猪肠道中会因为未被吸收的蛋白质、淀粉、氨基酸等直接为细菌的培养和繁殖提供了场所,进而改变了微生物菌群,最终使大肠杆菌产生部分的增殖,产生的毒素在仔猪免疫系统不成熟时就会有水肿病的发病。
仔猪的不断成长,会增加肠胃中的消化酶数量,伴随断奶刺激,使不同类型的消化酶其活性也会不断下降,而这就会直接出现仔猪肠道菌落出现失调、影响循环抗体系统等现象。除此之外,细胞免疫力会受到抑制,这样环境下大肠杆菌会繁殖甚至过度繁殖,所形成的毒素被仔猪吸收后提高了诱发水肿病的概率。
仔猪的消化生理特点的作用下,直接使其在植物性蛋白质消化功能上存在不足。若过多的饲料通过仔猪进食,进入到肠道中时腐败问题会使消化器官的组织受到伤害,而直接导致消化不良、腹泻等问题。此外,现阶段猪饲料的市场中有一些饲料维生素E、硒等含量不够,免疫器官很容易受到破坏,在其影响下,抗病力会不断下降,这间接为繁殖大肠杆菌提供了条件。
在断奶方式上采用有效的措施,能使母猪繁殖率不断提升,从而起到加快仔猪生长的作用。但是在早期的断奶过程中,对仔猪会产生应激反应、母子分离的心理、仔猪营养层面的应激情况等,而在这些应激状况中,仔猪的营养应激可以说是排在首位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断奶处理之间,可以通过饲料补充的方式来进行调节。在实践的过程中,最好的调节时间以及乳猪食用的时间则是7日龄开始。养殖者需要注意一点,在断奶之后的七日内饲料的选择非常重要,并且不能更换。七日后可以选择性的对饲料进行更换,这样就能不断的降低仔猪断奶应激。
仔猪通过前期的断奶,会形成少量的胃酸、蛋白酶活性比较低,在这样的情况下,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饲料仔猪短期内无法适应。对此,在基层猪养殖的过程中,断奶后的三周内,要控制好饲料的蛋白质的含量问题,最佳的含量是控制在19%以内。
仔猪在发育中缺铁性贫血也是面临的很大的问题,由于仔猪缺铁性贫血会使仔猪除了无法正常发育外,还会面临水肿病以及腹泄的情况。想要针对性的治疗这样的病症,3日龄内要对仔猪注射补铁剂。仔猪的饲料中要有亚硒酸钠-维生素E的成分,也可以通过肌肉来注射亚硒酸钠注射液。如果仔猪缺乏这种成分,猪机体免疫器官会受到氧化物的破坏,对抗体力产生影响。而适当的添加相应的补充剂,再加上完善基层养殖业饲料管理制度和流程,会对仔猪肝营养不良、白肌病、水肿病等症状起到很好的防治作用。
仔猪的水肿病预防上,通常还会使用药物来进行预防,像常见的金霉素和呋喃唑酮片等。在实际的饲养中,可以将这些药物制剂添加到饲料中,来预防仔猪水肿病以及腹泻。在药物治疗的环节中需要相应的技术人员结合仔猪的水中情况酌情选择适量的药剂,同时禁止在未明确药物治疗作用的前提下为仔猪用药。
仔猪在断奶的前后阶段,要及时驱虫,通常使用的是效果比较显著的驱虫剂,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将寄生虫对肠粘膜产生的危害不断降低,进而能不断降低仔猪腹泻和水肿病的发病率。仔猪的体内驱虫需要做到及时、适时,有效的防治仔猪体内虫害对仔猪健康的影响。
仔猪饲养的过程中,环境非常重要,而环境也是细菌的主要传染源。因此猪舍的卫生建设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在日常清洁中既要清理粪尿,还有定期消毒,保证猪舍无污水情况和积尿现象。尤其在气候较为炎热的夏天,猪舍应保证良好的通风,在雨季饲养人员还应做好猪舍的排水问题,避免因降雨导致仔猪的皮毛或身体长时间处于雨水之中,这样就能在保证仔猪生活环境的前提下,还能有效预防仔猪水肿病。
综上所述,通过对仔猪水肿病病因的分析,而后采取上述的有效措施,既能使仔猪水肿病发病率得到控制,还能降低仔猪养殖者的经济损失。本文通过对猪舍环境、用药原则、微量元素补充等多个角度分析了预防仔猪水肿并的措施,主张综合防治针对性治理,希望能够为仔猪养殖基地的稳定发展提供有利的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