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启金
(北京市密云区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溪翁庄所,北京 101500)
在畜牧养殖行业中,受各项因素的影响,动物经常疾病现象,一旦没有加大对该种现象的控制和治疗力度,就会威胁到畜牧的生命安全,甚至会导致畜牧死亡,使养殖户经济受损。
动物传染病是非常严重的一种病状,其除了可以通过动物之间接触进行传染之外,还可以经由空气等方面传染,产生传染病的因素是由微生物病原引起的,其中涉及到细菌和病菌等,这些均有可能形成传染病的病原。通常来讲,动物感染传染病以后可能会产生各种不良的反应,对于该项传染病来讲,具体划分为三方面,分别是初期染病阶段、前驱阶段和发病环节。到了最后一个环节以后,动物就会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反应。
在畜牧养殖期间,寄生虫病是经常出现的一种动物疾病,所有的动物差不多都存在着寄生虫病。其中,寄生虫包涉及到三方面,分别是蠕虫、原虫和节肢动物。前两者一般是寄生于体内,根据营养物质进行生长的,而节肢动物则是处于动物体外。大多数类型的寄生虫均是经由较长发育期以后展开传播。
周围环境对于动物发病率和疾病传染率等方面有着直接性的影响,其是引起动物疾病的主要因素。当动物周围生长环境不符合标准要求的话,产生疾病现象的概率就会增加,在没有全方面消毒的现状中,动物生存环境中包含了不利于动物生长的物质,这些物质的危害性极大,完全不利于动物进行自我调节,难以将有毒物质彻底排出。
①没有规范性使用药物;一般情况下,当动物得病以后,相关人员都会采取药物进行治疗的,可是从实际操作现象来看,因为饲养人员的专业知识缺乏以及操作能力不强等,普遍存在着随便用药的现象,导致动物自身难以有效的吸取药物,时间一长产生了毒性,难以彻底治愈动物,甚至会导致动物死亡。
②配套设施过于滞后;在畜牧养殖期间,采取的配套设施不健全,选择的养殖场不适合动物居住等,再加上养殖场周围环境状态较差,各种细菌子较多,所以便增加了动物的患病概率。
③当养殖场进行饲养期间,并没有为动物配置专业性的消毒人员,在动物出现死亡现象以后,也没有有效处理,导致养殖场受到污染,从而加剧了动物疾病的严重性。
加大对动物疾病的预防力度是非常重要的,做好有关的防控工作可以降低动物疾病出现的概率,减少动物疾病的传播。
疾病是阻碍畜牧行业稳定开展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相关探究来看,引起动物疾病出现的实质性原因是因为养殖人员自身的疾病预防意识较弱,能力不高。针对于此种现象,就要求职能部门经由电视和广播以及网络的形式宣传动物疾病预防的重要性,增强养殖人员疾病预防理念,提升预防水平,以此减少疾病的出现。除此之外,养殖人员也必须加深知识的掌握力度,积极主动参与到各方面培训活动中,以此确保动物疾病预防工作得到高效率开展。
在进行畜牧养殖期间,需要结合引起动物疾病的原因来制定有关的预防对策,落实各项防疫检疫体系,全面进行预防。针对于新进入养殖领域的动物来讲,遵循规范性要求对其展开消毒处理,隔离起来进行观察,待观察没有任何异常现象以后,才可以将其防于养殖领域内。依照防疫计划规定要求来注射动物疫苗,这样有利于提升动物的免疫性能,特别是处于动物疾病出现概率较高的季节中,更需要强化动物传染病的预防力度,做好饲养管理,夏季进行通风降温,而冬季则是加强保暖。饲养管理人员进入养殖区域以后,对其进行消毒处理,将传染源彻底扼杀。在动物患病以后,饲养员需要将其隔离,依照规范性要求处理已经死亡的动物,最后消毒和清理,为养殖构建安全和健康的环境,从而保证防疫工作得到更好的开展。
针对于新引进的外来动物品种,必须提前进行消毒处理,制定健全的养殖场出入标准体系,只允许养殖人员进入养殖生产区域,而对于外来车辆,必须经过消毒检疫以后才可以进入。通过相关分析来看,因为空气传播而引起动物疾病出现的概率较大,此种类型的病体有着极为广泛的传播区域,动物发病概率较高。所以,这就需要确保养殖领域内空气的流畅性。
在建设养殖场的过程中,需要从周围环境状态入手,选取合适的养殖场位置,以免影响到畜牧养殖工作的正常开展。当选取养殖场地质的时候,应以通风性良好和地势极高的领域为主,防止病毒受到大面积的传播,该项区域还应当和居民居住区保持较远的距离,以免不利于居民正常生活。
科学合理的喂养动物,为动物配置相应比例的饲料,这样有利于动物更加健康的成长。而且在动物生长期间也需要较多的营养,这就应当为动物搭配营养性非常高的饲料,以此增强动物抵抗病菌的能力。
以上所述,畜牧养殖期间产生动物疾病的原因有很多种,具体表现为管理不严格、卫生达不到标准以及养殖中包含了较多的细菌等,这些都是引发动物疾病的主要因素。基于此,养殖人员需要做好疾病预防工作,采取合理的疾病预防方式,保持环境的整洁性,增强畜牧养殖的规范性,以此避免动物疾病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