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乔柱 常彦青
(云南省陆良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陆良 655600)
该病只感染猪,可感染2周龄~4月龄的仔猪和生长猪,主要在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发病,通常见于5~8周龄的猪。慢性感染猪和带菌猪是该病重要的传染源。致病菌多数寄生在生猪鼻腔上呼吸道处,经直接或间接接触被传播感染,亦可经空气、排泄物等传染,危害污染面广泛。而且为一种条件性细菌病,饲养环境差、天气突变、断奶、转群、混群或运输等是常见的诱发因素,当猪群中存在繁殖呼吸综合症、流感或地方性肺炎的情况下,该病更易发生。
病猪发热,40.5~42.0℃,厌食、咳嗽、呼吸困难、反应迟钝。节肿胀,尤其是跗关节和腕关节,触摸疼痛(由尖叫推断),病猪跛行、颤抖、被毛粗乱、共济失调。病猪可视黏膜发绀,侧卧,大部分病猪耳朵、腹部皮肤及肢体末端等发绀,指压不褪色。多数病猪出现脑膜炎症状。
对病死猪剖检可见有明显胸膜炎和关节炎,以浆液性、纤维素性渗出为炎症特征。肺部可见间质水肿、粘连,肺表面和切面大理石样病变。心包积液、粗糙、增厚,心脏表面有大量纤维素渗出。腹腔积液,肝、脾肿大,与腹腔粘连。前、后肢关节切开有胶冻样物。发病时因个体差异和病程长短不同。上述病变不一定同时全部表现出来,但以心包炎和胸膜肺炎发生率最高。
(1)根据流行情况,特别是发病日龄、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即可初诊。为了尽快确诊,需进行细菌分离鉴定或血清学检查。镜检:在显微镜下观察渗出物,可见纤维蛋白、嗜中性粒细胞和少量的巨噬细胞。在血清学诊断方面,主要通过琼脂扩散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和间接血凝试验等。(2)类症鉴别。该病应同下述疫病做好鉴别诊断工作:①猪蓝耳病:常伴有显著的母猪流产和种猪的一系列其他繁殖障碍;②猪胸膜肺炎:咳喘和呼吸困难症状显著,呈犬坐张口呼吸姿势,而副猪嗜血杆菌病病猪咳喘轻微,每次只出现2~3声短咳;③猪链球菌病:病猪虽也出现关节炎和脑膜炎症状,但典型的皮肤潮红和耳朵发绀症状却很少发生。(3)治疗: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对症治疗。为控制感染,隔离病猪,减少疫病造成的损失,采用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进行肌肉注射,每次20mg/kg体重,每晚注射1次,连用5~7d。大群猪口服土霉素纯原粉30mg/kg,每日1次,连用5~7d。此外,对于病猪食欲减退、不能吃食时,可在饮水中添加阿莫西林0.2g/kg,并且肌肉注射沙星类药物0.35~0.7ml/kg,治疗效果显著。因该病是继发和并发感染,常伴有支原体,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混合感染,在饲料中添加有针对支原体,放线杆菌有特效的药物组合才是预防本病的有效手段。对猪场有该病史的在仔猪断奶前后和母猪产前产后添加抗生素药物预防本病的发生。猪场的猪饲料中添加泰乐菌素+阿奇霉素(或氟苯尼考)+清瘟败毒散+黄芪多糖,电解多维连用一周,调理猪群的脏腑,扶正祛邪,增强免疫力。
陆良县小白户镇炒铁村某养猪户饲养仔猪178头,于2018年11月29日发病,在请该村、镇兽医多次进行治疗无效后到我中心就诊;我们接诊后前往调查该猪场,发现25日龄至4月龄的猪,特别是断奶前后和保育期的仔猪陆续发病死亡严重,从发现明显症状到死亡一般在3~6d,不死的多转化为僵猪,178头仔猪中发病的82头,发病率为46.1%,已死亡30头,死亡率为36.6%。用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效果不明显,经临床观察和剖检病理变化,结合其流行病学、病原学、血清学等进行综合分析判定,最后确诊该病为副猪嗜血杆菌病。经采取上述诊治与综合防控措施,有效控制了该疫病的流行。
(1)猪舍内发现病猪应及早隔离诊治,不要延误最佳用药时机。而无价值的严重病猪和僵猪立即淘汰,经无害化深埋或焚烧等处理。同时喷洒生石灰水,避免致病菌扩散蔓延。(2)加强饲养管理,加强通风,控制饲养密度,降低舍内湿度。注意对猪舍及周边环境消毒,饲喂全价日粮,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应激反应。坚持自繁自养,严格引种检疫,禁止不同日龄阶段猪混养,能够有效控制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生。(3)加强疫苗接种,用自家苗、猪副嗜血杆菌多价灭活苗能够取得较好效果。接种猪用猪副嗜血杆菌多价灭活苗免疫能有效保护小猪早期发病,降低复发的可能性。具体的接种程序,参照各猪场流行病发生情况而定。通常情况下,母猪产前4~6周、仔猪1周龄和3~4周龄各接种1次,公猪每年接种2次。母源抗体早期对仔猪抵抗该病的感染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早期母猪预防性接种,仔猪通过吮吸母乳4周龄内能够达到很好的免疫保护能力。接种防疫疫苗,是有效预控猪副嗜血杆菌病的关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