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种、新技术推介

2019-02-12 11:15成都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四川农业科技 2019年1期
关键词:稻区中稻杂交稻

(成都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1内香6优496

1.1 主要完成人

马炳田研究员等。

1.2 所有权单位

四川农业大学。

1.3 品种介绍

该品种株高106.7cm,穗长26.0cm,有效穗数14.7万穗/667m2,每穗总粒数173.2粒,结实率81.9%,千粒重30.9g。2010~2011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试,两年平均产量604.7kg/667m2,比Ⅱ优838增产5.40%;2012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599.8kg/667m2,比Ⅱ优838增产4.3%。稻瘟病综合指数3.9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整精米率51.8%,长宽比2.8,噩白粒率31.0%,噩白度3.3%,胶稠度80mm,白链淀粉含量15.5%。该品种抗倒伏强,适应性广,口感好,制种产量高,应用推广前景好。

适宜在云南、贵州(武陵山区除外)、重庆(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内香6优496于2013年通过国家审定(国审稻2013007),2015年被认定为四川省主导品种。

完成人还选育了川农优527、川农优298、川农优3203等新品种。

2 富硒红米杂交稻

2.1 主要完成人

朱建清研究员等。

2.2 所有权单位

四川农业大学。

2.3 品种介绍

利用从俄罗斯引进的红米资源与我国保持系杂交,培育出3个不育系组配富硒红米杂交稻高产新组合及1个糯稻不育系组配的富硒红糯稻组合,经国家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硒含量均达到国家富硒米标准(GB/T 5009.93-2003),富硒红糯米糯性达到国家NY/T593-2002《食用稻品种品质》食用籼糯标准。富硒红米杂交稻经过多年多点试种示范,表现优异,产量稳定,适应性强。

富硒红米杂交稻的选育打破了我国目前富硒米生产依赖土壤含硒量和叶面喷施技术的局限,生产出的精米颗粒饱满,色如红玉,米粒晶莹,口感香软弹滑,富含硒、锌等有益微量元素,品质珍贵。

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2014年9月通过四川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

与四川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合作开发富硒红米杂交稻,建立了富硒稻米深加工技术与加工工艺,试制了有机硒红米酿、有机硒米糠灵芝胶囊、富硒松茸胶囊、富硒益生菌、红米糠油、红米糠大蒜素精油软胶囊等6种富硒杂交稻米衍生新产品,制定并备案了企业技术标准1项,获得发明专利3项。

3 四川盆地杂交中稻持续丰产栽培技术

3.1 主要完成人

马均教授等。

3.2 所有权单位

四川农业大学。

3.3 技术介绍

该技术成果通过杂交中稻超高产高效精简栽培、抗逆减损稳产、全程机械化生产关键农艺技术等核心技术创新和关键技术集成,在四川不同稻作生态构建杂交中稻持续丰产高效技术体系。

该技术适用于西南和长江中上游部分稻区。2009~2016年在四川累计推广731.58万hm2,新增稻谷288万t,新增产值67.19亿元,节支20.73亿元,新增社会经济效益87.92亿元。

该成果创新性强,技术应用覆盖面广,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整体达到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

猜你喜欢
稻区中稻杂交稻
移栽密度对不同熟期杂交稻产量和光能利用率的影响
超级杂交稻蒙自示范基地开始移栽
2018年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
——稻(二)
中稻广两优676“3414”肥效试验
2015年全国水稻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西南地区氮肥后移对杂交中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石门县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高产栽培技术
超级杂交稻广两优1128高产栽培技术
2014年全国水稻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武夷山市中稻测土配方施肥“3414”肥效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