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 洁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大莫古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云南陆良 655607)
我国大多数的生猪养殖户多为农民出身,本身文化水平不是很高,对于猪疫病的发生特点以及防治对策了解不多,很难有效的预防与应对猪疫病。一旦猪疫病爆发,就会对生猪养殖户的经济收入产生影响,所以必须要加强猪疫病发生特点的分析,并做好猪疫病的预防与控制。
目前,我国科研人员针对猪疫病的治疗方法的研究比较慢,短时间内的治疗效果不明显,但是猪疫病的更新却非常快速。旧的疫病尚未除去又添新的疫病的现象造成了多种疫病的交叉感染,多种疫病的同时作用引起了大量的生猪死亡。
我国很多生猪养殖户多为农民,并没有强烈的生猪养殖环境的清洁意识以及消毒意识,对于猪疫病的隔离措施也做的不到位。一旦出现生猪疫病,极有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传播到整个生猪养殖场内,提升整个生猪养殖场的疫病感染率,降低整体的生猪存活率。而且如果多种疫病同时存在、同时作用,还有可能生成新的生猪疫病。
繁殖障碍性疫病是一种损伤生猪繁殖能力的疫病。感染了繁殖障碍性疫病的妊娠母猪的典型表现特点为易流产、木乃伊、不孕不育,或者产下畸形仔、弱仔等。而常见的容易引起生猪繁殖障碍性疫病的病毒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猪细小病毒、第二日本乙型脑炎病毒、第三猪繁殖以及呼吸综合征病毒、第四肠病毒、第五伪狂犬病毒,第六猪瘟病毒等。繁殖障碍性疫病的感染与传播,会严重降低我国生猪的出生率,限制我国生猪养殖业的发展[1]。
现阶段,生猪的呼吸道疫病的爆发也会严重影响生猪养殖户的经济收入。但是生猪的呼吸道疾病是一种高发疫病,相当一部分的养殖生猪都面临着呼吸道疾病的威胁。分析大量的感染了呼吸道疫病的生猪,可以发现这种疫病的感染多为混合感染,多见于冬季与春季。
我国的生猪养殖户多为农民,不仅没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对生猪一并没有全面的认识,还容易被利益蒙蔽双眼,受到眼前利益的局限而不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去控制生猪疫病。进而使得生猪疫病的传播面积越来越大,生猪疫病的控制难度越来越大。另外,经过科研人员的长期研究,发现在很多猪疫病的治疗过程中,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已经使得细菌病原体和病毒病原体出现了一定的抗药性,这也增大了我国生猪疫病的防治难度。
针对猪疫病的防治,非常有必要加强生猪养殖场的管理,提升生猪养殖场的管理水平。第一,加强生猪养殖环境的清洁与消毒,减少霉菌、毒素等的滋生,严格控制细菌以及病毒的滋生以及传播途径,降低生猪感染疫病的机率。第二,加强生猪养殖环境的管理与饲养管理,保证生猪养殖场内具有良好的空气流通状况、湿度以及温度的合格,才能饲养出健康、优质的生猪。
第一,各大养殖户要优先选择优质的生猪饲料,确保生猪饲料的营养均衡、质量有保证。同时在生猪饲料中掺入适量的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提升生猪的免疫力。这样,才可以避免从饲料方面使生猪感染猪疫病。第二,各大养殖户要积极引进健康、优质的生猪品种,引进没有携带病原体的猪仔,确保生猪养殖场的种质保证。第三,增加生猪的运动量,提升生猪对猪疫病的免疫力。第四,完善生猪免疫制度,定期为生猪注射免疫疫苗,在日常养猪工作中,加强生猪身体状况的关注,一旦发现生猪疫病的感染,就要及时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第五,做好生猪体内与体外的驱虫工作[2]。
针对猪疫病的防治,非常有必要树立科学化的生猪养殖理念。第一,提升生猪养殖户的文化素养,通过培训能提升其各种生猪疫病的发生特点以及防治方法,提升生猪养殖户的科学养猪理念。第二,保证生猪养殖密度的合理性。如果有限的猪舍内饲养太多的生猪,会增大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几率。
针对猪疫病的防治,非常有必要加强外来品种生猪的检验与检疫。外来品种生猪的引进是促进我国生猪养殖业发展的关键,但是在提升我国生猪品种质量的同时,也会增加生猪疫病的感染风险。所以,必须要加强生猪养殖场外来品种生猪的检验与检疫工作,只有确保外来品种生猪健康、不携带病原体之后,才允许其与本土品种进行混养,最大限度的减少猪疫病的感染几率[3]。
综上所述,猪疫病的感染会严重影响猪肉的质量以及生猪的存活率。近几年来,猪疫病类型越来越多、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已经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但是随着繁殖障碍性疫病、呼吸道疫病的感染数量增多,生猪疫病治疗难度也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加强猪疫病的研究力度,并加强生猪养殖场的管理、加强养殖生猪的管理、树立科学化生猪养殖理念、加强外来品种生猪的检验检疫,才能够促进生猪养殖业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