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450000)苗朋 刘冠男 吴淑珍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6月86例化疗治疗的恶性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6例,女42例,年龄24~72岁,平均年龄(46.7±13.1)岁;15例胃癌,26例肺癌,25例肠癌,女性特有恶性肿瘤中7例宫颈癌,13例乳腺癌。本研究均经院伦理委员批准,且所有患者均签署同意知情书,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史等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设计心理失衡问卷调查,以了解和掌握导致患者心理失衡的原因;调查者与被调查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以了解患者心理失衡的真正原因并进行总结。
2.1 对疾病的恐惧 恶性肿瘤死亡率较高,给患者带来较大心理压力,增加其经济负担。加上缺乏肿瘤知识,认为肿瘤为必死之病,从而产生恐惧心理。一旦肿瘤被确诊为恶性肿瘤时,亦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心理反应,且会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病情缓解或治愈的患者在突然出现疼痛症状后也会联想到肿瘤复发问题,感觉受到了死亡威胁,进而心理更加恐惧。
2.2 对化疗及其药物毒性反应缺乏必要认识而产生恐惧心理 化疗药物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骨髓抑制、栓塞性静脉炎、组织坏死、口腔面膜、生殖系统影响、皮肤反应及心肝肾毒性反应等,且对神经系统亦有一定的毒性反应[1]。患者间自身感受的交流也会获得不良刺激,进而产生极大的精神压力,这种不良心理反应会加重化疗的不良反应,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2.3 医疗费用导致心理失衡 恶性肿瘤治疗时间较长,化疗所用费用较高,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产生极大心理压力。
2.4 文化震惊和角色改变导致心理失衡 恶性肿瘤患者住院治疗过程中,离开了原来工作、生活的熟悉环境[2],会产生无助感、孤单感,进而产生焦虑心理,加上生活习惯的改变及日常活动的改变都会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文化震惊。此外,恶性肿瘤及化疗使其正常生活被打乱,不但严重影响其家庭生活、事业发展及人际交往,原有的社会角色转变为患者角色,二者反差较大,从而使其产生较强的失望和悲观心理,造成其意志消沉、情绪低落,从而丧失战胜病魔的信心。
3.1 加强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强化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卫生宣教,给予其心理支持,鼓励患者倾述其情感及情绪,同患者间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主动同患者沟通交流,及时了解、掌握患者心理状况,正确解答患者疑问,以亲切、诚恳的语言安慰患者,并向患者讲述良好治疗效果的病例,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此外,护理人员应注重自身服务态度及技术能力的提升,以获得患者的配合及信任。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和建立心理自我调节的能力,使其正确认识疾病并配合治疗。
3.2 指导患者认识疾病 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述肿瘤的发病机理、预防措施和获得的成果,同时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强化积极的自我暗示,避免消极性暗示,帮助其以良好、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和配合治疗,从而达到良好的疗效。
3.3 化疗知识的宣教 护理人员应将化疗药物知识告知患者,帮助患者了解化疗作用原理、药理作用及应注意的问题,向患者讲述化疗不良反应是能够减轻及预防的,告知患者化疗不良反应具有个体差异,不必对其过于恐惧及紧张。告诉患者化疗前应心态应保持平静,护理人员也应充分做好相关准备,了解、制定应对患者化疗出现的全身、局部不良反应的应对措施。嘱咐患者尽力配合化疗,并注意休息和加强营养。对于出现不良反应者,护理人员应积极应对以减轻和缓解患者的不良反应,同时向患者解释每项护理操作,让患者放心和安心,以增强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
3.4 帮助患者适应角色及环境的转变 利用与患者的交流沟通,向患者提供多体位、多层次、高水平及全方位的有效护理服务,让其尽快适应医院环境。帮助和指导患者放松心情,重建人际关系,以平衡心态面对疾病及治疗,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总之,恶性肿瘤为身心性疾病,在致病及治疗过程中,心理因素发挥着重要作用,许多文献显示,癌症的发生同心理因素极为密切,癌症患者存活时间也同心理因素相关。通常情况下,心理紧张刺激所致的恶劣情绪,能够抑制、降低机体免疫力。紧张刺激对免疫系统消灭、识别癌细胞具有监视作用,可使癌细胞突然增值。然而,随着医学发展及对恶性肿瘤疾病认识的提高,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及健康的影响逐渐得到重视。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调整心态,稳定情绪,消除不良心理,以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