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平平
(商河县畜牧兽医事业发展中心,山东商河 251600)
猪瘟作为一种烈性传染病,具有极高的致死率和较强的传染性。母猪、哺乳仔猪等当中较为常见。在规模猪场中患有散发性猪瘟的病猪,在发病初期多表现出食欲下降、精神不济、排便异常等情况,此时病猪比较容易出现便秘或是拉稀的情况。随着病程时间的不断延长,病猪体温将会明显升高,达到40~41℃左右,其眼中脓性分泌物增多,可视粘膜发绀,病猪排出的粪便中会夹带血丝、混有白色粘膜。此时部分患病猪会出现皮肤发红并在其颈腹部、四肢等部位的皮肤上会出现紫瘢,指压不退色。到病程后期,病猪基本已经无法正常呼吸,且叫声嘶哑,有浆液性或是粘稠分泌物从病猪鼻孔中流出,最终导致患病猪死亡。
(1)消毒工作不到位
规模猪场出现散发性猪瘟的一大重要原因在于卫生消毒工作尚未落实到位,猪长期生活在潮湿闷热的环境中,加之部分规模猪场为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使得猪的养殖密度过小,猪的生长空间严重不足。在缺乏严格的消毒卫生和及时通风下,将会使得猪的抵抗力有所降低,进而容易导致散发性猪瘟大规模爆发。
(2)缺乏有效的免疫
在对猪进行免疫注射时,如果操作人员出现违规操作,如多猪共用一针或是消毒不严,在制定猪的免疫方案时未能充分考虑规模猪场实际情况以及猪群的具体猪瘟抗体水平等,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规模猪场出现散发性猪瘟的可能性。
(3)种猪的隐性感染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规模猪场在引进种猪时,缺乏对种猪的严格检查和检疫,则受到种猪隐性感染的影响,同样也会使得猪瘟病毒在规模猪场中迅速实现垂直传播,从而极大地影响猪群的健康生长,大量猪患病、致死也将为养殖户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不利于养殖效益规模的有效扩大。
一旦确诊病猪确实患有散发性猪瘟,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在主动询问养殖户了解具体病因,并对患病猪的各项病症进行全面观察、了解的基础上,坚持对症治疗的理念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对病猪进行诊治。首先,需要将患病猪与正常猪群完全隔离,并对患病猪使用的器具、所在圈舍等进行彻底消毒。其次,对于出现高烧发热、无法正常呼吸等症状的病猪,可以每日早晚各对患病猪进行一次猪瘟高免球蛋白紧急肌肉注射[1]。如果患病猪存在剧烈咳嗽、腹泻等病症,则可以连续三日采用肌肉注射的方式,根据患病猪的实际体重,按照每1000g体重使用0.3ml的比例使用复方肺炎平注射液,同样每日早晚各进行一次注射治疗。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连续三日饲喂患病猪全价配合饲料搭配适量复方白乐美,以此有效帮助患病猪缓解病症,迅速恢复健康。
(1)深入落实卫生消毒
在预防规模猪场散发性猪瘟时,养殖人员首先需要深入落实好卫生清洁与消毒工作。及时将猪舍中的粪便、污水以及灰尘等彻底清理干净,并及时对猪舍进行开窗通风,加速内部空气流通速度。其次,养殖人员应当定期对猪舍及其周围环境,以及猪的食槽、使用的各项器具等进行全面消毒。从源头上防范散发性猪瘟。对于即将分娩的母猪,在其分娩前也应当对周围环境、保温箱进行严格消毒,经入前免疫的仔猪需先放置在保温箱中进行1h左右的隔离之后,再对其进行初乳哺喂。
(2)全面强化猪的免疫
为有效预防规模猪场散发性猪瘟,养殖人员应当积极配合相关工作人员定期对猪进行免疫接种。在保障疫苗质量的前提下,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要求对其进行运输、贮藏,避免出现疫苗免疫失败的情况。在实际进行免疫注射时,工作人员需要始终保障一猪一针,并做好严格的消毒处理,防止猪瘟出现横向交叉感染的情况。在对乳猪进行乳前免疫的过程中,哺乳仔猪在经过乳前免疫之后需等待1h至2h后才能对其进行初乳哺喂。而在制定猪的散发性猪瘟免疫方案时,也需要相关人员充分结合规模猪场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猪群猪瘟抗体水平,有针对性地制定出行之有效、程序合理的免疫方案,从而有效发挥其防控猪瘟的应有效用。
(3)淘汰隐性带毒的猪
规模猪场在引进种猪时,也需要重点加强对种猪的检验检疫,利用实验室检测法,依托专业的检验仪器设备,对种猪是否存在隐性感染进行全面检查。及时将不合格的隐性带毒猪淘汰,并对其进行深埋等无害化处理,从而有效避免规模猪场中出现散发性猪瘟,为实现猪群的健康生长创造良好条件。
消毒不到位、通风不良、免疫不科学等均会在不同程度上导致规模猪场出现散发性猪瘟。因此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充分结合规模猪场实际情况,并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制定规范合理的免疫计划并定期对规模猪场进行全面、严格的卫生清洁与消毒处理,加强猪群的免疫接种,以此有效增强猪的抵抗力,防止出现散发性猪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