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荣康医院(471013)郭麦军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导致主动脉壁内膜破裂,从而使血液流入主动脉壁内所致的血管壁分层疾病,该疾病不仅会引发患者前胸部、腹部和腰部出现剧烈疼痛,同时病情严重时还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需尽早确诊和治疗。主动脉壁内血肿是一种特殊的主动脉夹层分型,易发展成主动脉夹层,但它临床表现并不典型,需要借助临床影像技术进行诊断[1]。心脏CTA增强技术是一项操作便捷、安全、准确性较高的影像学技术,本文主要探究了主动脉夹层与主动脉壁内血肿的心脏CTA增强技术鉴别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5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该项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为自愿加入本研究,其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47~76岁,平均(53.5±2.6)岁,所有患者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主动脉壁内血肿型18例、DeBakeyⅠ型13例、De BakeyⅡ型8例、De BakeyⅢ型11例。
1.2 方法 心脏CTA增强技术诊断方法:检查前,需引导患者禁食一餐和指导其进行呼吸训练,并对其静息心率进行测量,≥70次/min需服用倍他乐克,然后采用GE Optima CT520 Pro型16排螺旋CT扫描仪(参数设置为管电流150mA、管电压120kV、重建间隔0.5mm、重建层厚0.75mm)常规平扫主动脉弓上侧至两髂总动脉分叉下端内行,再采用高压注射器将60~70m碘海醇注射液经患者肘前静脉注射,从头至足方向行增强扫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方法:对患者进行股动脉穿刺,然后采用Philips FD20型血管造影机对其进行造影检查。
1.3 观察指标 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心脏CTA增强技术对各种分型主动脉夹层诊断的准确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用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P<0.05代表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共诊断出主动脉壁内血肿型18例、DeBakeyⅠ型13例、De BakeyⅡ型8例、De BakeyⅢ型11例,心脏CTA增强技术诊断出主动脉壁内血肿型16例、DeBakeyⅠ型12例、De BakeyⅡ型8例、De BakeyⅢ型11例,心脏CTA增强技术对主动脉壁内血肿型诊断的准确率为88.9%(16/18),对主动脉夹层诊断的准确率为94.0%(47/50)。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被誉为血管疾病临床诊断的“金标准”,其对主动脉夹层与主动脉壁内血肿诊断的准确性均较高,然而,随着临床对该项检查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发现其属于一种有创检查方式,不仅操作复杂和耗时较长,同时对一些特殊患病群体,如造影剂过敏者、体质较弱者、免疫力或耐受力低下者等均不可适用[2]。因此,现代临床通过积极探寻,研究出一种操作便捷、安全性和准确性均较高的无创影像学技术——心脏CTA增强技术,其不仅能保证对主动脉夹层与主动脉壁内血肿鉴别诊断的准确率,同时还能降低患者诊断过程中机体承受的痛苦和缩短诊断时间,进而能够为患者顺利开展早期治疗提供有利的条件。虽然,主动脉壁内血肿的临床表现并不典型,且其在CTA常规平扫中多呈新月形或环形增厚,增强厚幅度通常超过0.5cm,但是,行CTA强化扫描后,可见管壁无明显强化且光滑、血肿同管腔不相连、无撕裂口及内膜片,而急性期主动脉壁内血肿则表现为管壁高密度或稍高密度影,这些特征均较为明显,能够为疾病的分型诊断提供有效的依据[3]。因此,心脏CTA增强技术对主动脉夹层与主动脉壁内血肿的鉴别诊断在临床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